APP下载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思考

2018-01-27杨响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思考问题

杨响响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必然结果,其突出表现是学习成绩下降、安全意识淡薄、道德行为失范、人格心理不健全。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124

家庭是孩子教育、成长和发展的第一基石,优良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关怀,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和社会化进程离不开正常的家庭生活环境。但是,迫于农村贫苦的生活,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由于城市生存成本的不断加重,不得不是众多儿童留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学业成绩差

孩子属于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正确的监管和良好的教育,逐渐沾上一些坏习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造成了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和中下等水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习无人辅导和督促,独立作业能力差,这更加重了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不少留守儿童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无计划、无目的,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业不抱有希望。经过调查,许多孩子上课时常常想念父母,致使注意力无法集中,听课效率极其低下。

二、行为习惯不良

父母常年不在身邊,而监护人只能供给留守儿童衣食住行,却无法给孩子提供健全的家庭教育,致使孩子普遍养成一些不良习性,不能按时休息,饮食无规律,卫生不讲究,行动无约束,学习无所求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之身体素质差、自制能力弱、竞争意识薄弱,对理想的追求淡薄。更有甚者,有的孩子经常逃课,打架,沉溺于网络,不务正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不少留守儿童甚至干起了偷盗、抢劫的勾当,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思。

三、个性发展偏激

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主要受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的影响。而现实中的父母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庭暴力型父母,另一种是过分溺爱型父母。

自古以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屡试不爽,所以有些家长面对失望的孩子,轻则严词训斥,重则棍棒相加。致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导致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攻击型:动则吵闹打架,情绪自控力差,易冲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类是畏缩型:表现为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个性障碍,甚至有些留守儿童易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大部分性格偏激,不太爱说话;有的自尊心相当强,极敏感,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有的情感脆弱,经常为一点小事哭泣等。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抹煞了孩子的个性与创造精神,同时也使孩子产生了暴力驾驭一切的思想。

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对孩子正常的关爱和教育。有些父母觉得对孩子心存歉疚,由此产生了对孩子的溺爱心理。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一味迎合,百依百顺。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过分地呵护。孩子成了家庭的主宰,唯我独尊,目无尊长,自私冷漠,不通情理,好吃懒做,铺张浪费,任意挥霍。这样的孩子很难与人沟通,很难立足于社会。

四、心理不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位心理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因此,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一切东西都无法替代的。由于长期的家庭缺失,缺乏与父母沟通的机会,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的监护人无法提供类似的亲情温暖和关爱,对心灵关怀的渴求和对感情交流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促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精神得不到满足。所以,在孩子遇到各种问题时,尤其是在失败、孤寂的时候,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而采取与同龄人交流的方式。久而久之,在其心理上的成长留下了后遗症,通常表现为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敏感、仇视、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和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引起教师的注意。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偏内向,“内向”是留守儿童性格上的缺陷,这些学生平时胆小,遇事不敢作主,导致他们性格内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二是学业成绩不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在专家对留守儿童在对“当遇到困难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怎么处理”的调查中,42.7%的学生选择“把它闷在心里,不对外人说”,39.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的困惑与伙伴或同学交流”,仅有16.8%的学生“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仅有1.3%的人“愿意给临时监护人说”。

五、情感生活贫乏

隔代抚养是留守儿童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生活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上衣食无忧。由于家人疏于管教,部分孩子会无节制地花钱。由于经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外出父母回家次数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留守儿童成为“父母双在的孤儿”。农村的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或其他亲人照料,但由于缺乏父母的有力和有效的监管,极易使孩子产生孤僻自卑心理,同时也会使孩子对家庭失去依赖感,对父母失去信任感,使孩子与外出父母难以沟通,交流困难,相处时互相感到生疏冷僻,长期的分离和缺乏亲情沟通使亲子关系出现了危机,从而引发严重的家庭矛盾,使父母对孩子产生了内疚感。有的父母为了弥补孩子,最大可能地满足孩子需求,甚至百依百顺,放任自流。

六、人身安全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多由其祖父母照顾,而部分照顾孩子的祖辈过于衰老,力不从心,所以其照顾的儿童有时会面临生命威胁。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很可能受到同龄人的欺负,甚至会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安全。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临江小学 7425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思考问题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