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8-01-27高敏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回顾展望思想政治

[摘要]回顾高校思想教育政策研究,在有关建国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历史阶段及特征、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研究的滞后性、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准确把握等不足,要求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应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目标定位、执行、监督评价体系与市场经济、多元文化、民主政治间互动关系,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回顾;展望

[作者简介]高敏(1990-),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1-0057-04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的进展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虽长时期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囿于将其视为党和政府的工作职权而鲜有关涉。上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学界才开始以科学的视界考量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研究也从宏观到微观,从分散到集中,逐步深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概念的演进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作为党和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志的具体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前后很长一段时期,理论界虽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重要作用、功能、运行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但通常强调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作用,尚未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概念、抽象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范畴,而主要以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目标等概念来指称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周德聪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一书中認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就是党对青年学生群众的政治工作,它只能由党来领导。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党的正确路线前进,才能把各个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相互配合,协同动作,共同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①邱伟光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策性。②吴应发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从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与党的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入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党的根本目的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保证党的奋斗目标和党在各个时期的奋斗目标的实现,离开党的根本目的和各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就会失去生命力。③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在所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展。④

从重视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性质,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概念虽呼之欲出,可学界始终未能从实践中,抽象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这个学科范畴。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理论界才开始从现代国家治理的高度,思考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方式与方法,正如郑欣森所言,政策是党的路线的体现,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决定性手段。国家就是靠由各种政策组成的政策网络,把自己的意志传导到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⑤2010年前后,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才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概念与范畴,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为题名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开始出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研究论域。

(二)关于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历史形态及特征的探讨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建国初期到社会主义改造,极“左”时期到新时期思想路线的确立,改革开放探索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原则、方法、执行机构及人员保障等方面都发生过巨大变化。基于此,韩丹通过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革的互动关系,不同时期政策的影响因素、特征、效果和存在的不足的分析,将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历史形态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选择与初创(1949—1956);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异化(1957—1976);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恢复与重构(1978—1992);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加强与改进(1992至今)⑥四个阶段。杨挺、黄容生则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基点,以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和1992年小平南巡和党的十四大为线索,即:“一点两线四面”的范式,在相同历史阶段的基础上,将建国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定性为:曲折发展阶段(1949—1966);踌躇不前阶段(1966—1978);反思改进阶段(1978—1992);深化繁荣阶段(1992至今)⑦四种历史形态。二者借鉴历史学、教育学已有成果,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历史阶段的划分方法有异,名称不尽相同,但基本反映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演化的史实,学界对此没有太大争议。

从学者对建国以来各个时期中共中央发布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下发的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报告、国务院颁布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有关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印发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发布的规定和指示等规范性文件的梳理来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体现出:政策制定主体层级高(涵盖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政策体系完备(包括中共中央决定和意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央部委作出的意见、规定、条例等);内容全面(涵盖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建设、教育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等各个方面);反映时代性(如建国初期的借鉴老解放区和苏联经验、文革期间的阶级斗争倾向、改革开放以后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认识以及十六大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由社会本位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的价值追求转变)等特征。但从“文革”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严重偏离社会实际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运行、监督、评价的权力意志性、公民参与不足、科学决策有待加强等特征亦充分显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回顾展望思想政治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