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苗期管理技术

2018-01-27韩洪生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定苗间苗夏玉米

韩洪生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夏玉米一般经历20~25天,春玉米为40~45天。该时期玉米的主要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迅速。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苗期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有: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锄草、蹲苗促壮、追肥和防治虫害。

查苗、补苗。夏玉米播种后应及时查苗、补苗。补种的种子应先进行浸种催芽,以促其早出苗。如果补种的玉米赶不上原先播种长出的幼苗时,可采用移苗补栽的办法。移栽时间应在下午或阴天,最好是带土移栽,以利返苗,提高成活率。玉米出苗后,发现连续缺苗的应及时进行补苗,选择阴雨天或晴天下午,采取带土移苗补栽,以减少与相邻株间苗势的差异,移栽后要及时浇定根水保成活,一般为玉米3—4片可见叶时,间苗带土移栽为宜;若缺塘十分严重,已无法移苗补栽的要及时补种,也就是在原窝塘的基层上重新打塘点播。

及早间苗和定苗:间苗、定苗工作一般掌握3—4片可见叶时间苗,5—6片可见叶时定苗。间苗原则是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定苗原则是去大小苗,留均匀一致的健壮苗,缺苗处采用借苗留苗,保证幼苗整齐度;此外,密度是实现高产的关键,密度过大,易造成通风透光差,导致后期容易倒伏,从而降低产量。所以,应保证每亩基本苗为4000株为宜。中耕除草和轻施提苗肥:在玉米苗期4—5叶时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时要避免土团压苗。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苗旁宜浅,行间宜深。并结合薅除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做提苗肥。当玉米生长至30厘米以上时,若田间杂草较多,每亩用20%克无踪150毫升兑水40—50千克作行间定向喷雾,注意不要喷到玉米苗上。由于玉米在3叶期前后正处在“断奶期”,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如果幼苗期植株过分拥挤,株间根系交错,会出现争水争肥的现象。据有关农业科研部门试验,夏玉米在5~9叶期定苗比3~4叶期定苗,每亩减产14%~27%,因此间苗、定苗工作应及早进行。间苗、定苗的时间应在晴天下午,那些病苗、虫咬苗及发育不良的幼苗在下午较易萎蔫,便于识别淘汰。对那些苗矮叶密、下粗上细、弯曲、叶色黑绿的丝黑穗浸染苗,应彻底剔除。玉米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2~3次。定苗以前幼苗矮小,可进行第一次中耕,中耕时要避免压苗。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苗旁宜浅,行间宜深。此次中耕虽会切断部分细根,但可促发新根,控制地上部分旺长。套种玉米田在苗期一般比较板结,在麦收后应及时中耕,去掉麦茬,破除板结。

蹲苗促壮。蹲苗应从苗期开始到拔节前结束。蹲苗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的原则。套种玉米播种生长条件较差,一般不宜蹲苗。应抓好水肥管理工作,促弱转壮。追肥。据研究,磷肥在5叶前施入效果最好,因此,磷、钾肥和有机肥应在定苗前后结合中耕尽早施入。

防治虫害。玉米苗期害虫种类较多,尤其是夏玉米。目前,苗期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蚜虫、蓟马、棉铃虫、灯蛾、麦秆蝇等,应及时做好虫情测报工作,发现害虫及时防治。选用适宜品种。选用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的高密度品种,如隆平206、郑单958、中单909、先玉335、中科11、农华101、浚单20、登海605等。沿淮及以南地区宜选用密度4000株庙左右、并耐渍和抗锈病的品种。如隆平206、中科4号、华安513、农大108等品种。足施底肥。三元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氯化钾10公斤/亩,硫酸锌1公斤,亩。抢时抢墒机播。为降低粗缩病的危害和提高出苗质量,注意抢墒集中统一机直播,实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五位一体。播种时墒情不足,或播后失墒太快,应及时浇蒙头水,但切忌大水漫灌。

行距与株距配置。为适应中后期管理与收获的机械作业,实行等行距播种,行距60cm,每隔8~12行留一行80-100厘米的农事操作行。以密度定株距与播量,播种的籽粒数应比确定的适宜留苗密度多10-15%。淮北地区,按亩成苗4500株确定种植密度,一般亩种植5200至5400粒;沿淮及以南地区,按亩成苗4000株确定种植密度,一般亩种植4600至4800粒。防病治虫除草和控旺长防倒伏。玉米播种后至玉米幼苗可见叶2~5叶,喷施烟嘧黄隆加莠去津封闭除草或甲基磺草酮类除草剂进行茎叶除草。玉米齐苗后至6月下旬喷施甲维盐加虫酰肼,或高氯菊酯加虫酰肼防治二点委夜蛾及其它苗期害虫。苗期渍涝防御。玉米发芽和苗期阶段对渍涝敏感,土壤水分达到90%以上维持一周就会发生危害,并严重影响产量,须积极防御:开沟沥水;重施基肥,增施氮肥;及早松土,散墒减渍。在实行配方施肥和肥力基础好的田块,渍涝灾害后玉米恢复生长快,减产幅度小。因此,夏玉米特别是前茬作物秸秆还田的地块要注重基肥的施用,将氮肥用量的50%-60%用于基肥施用,有利于促进苗期早发,提高苗期健壮程度,增强抗渍涝能力。玉米受渍涝后及时排除渍水并追施氮肥,可改善玉米根系的养分吸收和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促使玉米灾后快速恢复生长。渍涝一旦发生,要及时清沟沥水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待积水排除后,趁湿在玉米行间撒施速效氮肥或尿素,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可增产玉米20%左右。渍涝发生后及早中耕松土,不仅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表层土壤水分的散失,还能改善土壤水、温、气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和根系功能的恢复,减轻渍涝对玉米的危害。现在玉米苗期管理正当时,因为播种时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有些地块出苗不整齐,影响玉米丰收。

苗期虫害防治:地老虎防治,玉米出苗后亩用2.5%敌杀死3000—4000倍于傍晚时喷施于玉米苗行地面或配成0.05%的辛硫磷毒土撒于苗行两侧;蚜虫、稻飞虱等防治,每亩用30%高猛微乳剂5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剂1000倍液喷施玉米苗心;粘虫防治,每亩用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或5%农梦特4000倍液喷施于玉米苗,努力抓好玉米苗期管理指导,促使今年粮食丰产丰收。endprint

猜你喜欢

定苗间苗夏玉米
间苗与掐花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摆动式间苗机器人锄刀优化设计与试验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
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