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读物汉字版面现状研究

2018-01-27孙琬淑浙江外国语学院310023

大众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压扁字号版面

孙琬淑 (浙江外国语学院 310023)

一、少儿读物的发展态势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一直备受关注,新闻出版蜀曾明文规定,只有专业少儿出版社才能出版少儿读物。但我国少儿图书市场需求量大,不少出版社都盯牢这块肥肉,几乎每家出版社都有少儿读物的专区,由此出现少儿读物质量的鱼龙混杂。在现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生活节奏变快,由此对于信息爆炸诱引读图时代的出现不难理解。对比文字输出,图像直观且信息量大,在出版业也就存在读图与读文两种阅读形态的对比。读图时代,人们对少儿读物的印象习以为然停留在低幼的绘本阅读上,低幼儿童对图像的需求大,这也造成绘本在儿童市场中占有很大比重。虽然大众对读图的需求量大,但对于少儿的知识、思维发展,读文教育不容忽视。通过调研发现,市面上的纯文字少儿读物并没有特别针对性。在设计行业,设计师多立志于儿童绘本、成人文学类读物等。正如我国目前少儿读物出版业不断蓬勃发展却缺失本土原创,加之种类细化分的不足,种种因素均使此阶段少儿读物汉字版面的设计急需改善。

二、分级阅读与课程标准

在少儿读物研究的领域里,分级阅读不容忽视。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就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体系,30年代分级阅读有了确切的分级标准。90年代初,我国台湾地区在分级阅读上做了许多努力及推广运动,现在国内出版界对这一概念的认可已涌现出许多专家小组在不同领域范围内研究。2008年广东首先出台国内两套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科学标准体系,即《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其中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对1-9年级的儿童青少年课外阅读数量作出规范:1-2年级完成不少于5万字的阅读量;3-4年级完成不少于40万字的阅读量;5-6年级完成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量;7-9年级完成不少于260万字的阅读量。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选择标准》,可以看出5-9年级的高段阅读正是一个增加其阅读文字量、形成独立思维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转向初中的关键时期,阅读量的增大对其视力发育及升学考试带来的身心压力都有影响,这就要求图书要有高质量的汉字版面编排。

三、少儿读物汉字版面现存问题分析

1.汉字压扁

汉字压扁,是改变汉字结构比例设计手法中的其中一种。这种手法多用于汉字创意表现设计中,即将汉字的部分偏旁、部首、结构进行夸大、缩小或者拉长、压扁,从而改变其比例结构,使字形更独特。但是在图书文本阅读的功能中,这种将汉字的正常字形比例拉宽扁的现象会影响易读性。非设计专业的阅读者或许不会察觉其中的微小不同,但是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阅读不顺畅、用眼易疲劳等问题。汉字压扁的手法在出版业中屡见不鲜,导致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是出版社对于成本的考虑。出版机构力求节约成本,在图书成品的用纸量、开本和文本字数的关系中,用倒推算的方法,即在一定成本下,确定开本大小,设定印张数,将文字量分摊到每一页中,计算出每页版面的排字量;确定版心,设置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等。汉字压扁的作用在于,在一方面出于对版面空间的考虑,例如用12磅的字宽、11磅的字高,可以增加行距间的空白,使版面视觉效果疏松流畅;另一方面,这种编排汉字的方式,可以增加每页排字量,从而达到减少印张数、节约成本的目的。这种工作方法虽然控制了印刷成本,确是以牺牲汉字版面编排质量为代价。设计师的职责需要在功能和成本二者中权衡并找到解决方案,保证版面质量。

2.正文字号偏小

字号是区分文字大小的一种衡量标准,国际上通用点制,以pt作为字号的单位,在国内则是以号制为单位,分为四号字系统、五号字系统等。这两种字号单位有对应的换算数值,如小五号字对应磅值9pt,五号字对应磅值10.5pt,小四号字对应磅值12pt等。成年人的出版物正文字号一般设置为小五号,即9pt或六号字,即7.87pt。我国针对中小学教材有专门的版面通用要求,规定小学教科书的最小用字不得小于五号字,即10.5pt,中学教科书的最小用字不得小于小五号字,即9pt。但在市场调研中发现,教科书推荐读物,如《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狼王梦》、《动物王国的故事》、《城南旧事》等,这类纯文字读物文字量大,但汉字版面中的正文字号偏小,与成人同质化。

汉字是由图形逐渐转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字,在形状上呈现出的方块点状感有别于西方拉丁字体中的线性感。汉字的方块点状感在汉字编排设计中容易使版面显得呆板,因此有些设计师在排版时会有意使用较小的字号,以追求整体效果的美观性。5-9年级高段阅读量大,在儿童视力状态从远视到正视的发育过程中,视力发育仍未成熟。此阶段用眼时间增加,使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若汉字版面设计不科学将引起少儿视力减退。

3.字体混杂

汉字版面的“易读性”包含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易认、一个是可读。目前我国出版业的印刷品常用字体是宋体、黑体、楷体、仿宋体。这四款字体在版面编排中分别具有不同的阅读功能和风格特点。例如宋体字,起源于雕版印刷时期。它的笔划竖线较粗、横线较细,适合应用于标题和正文。笔划横竖有装饰角的特点,再加上强调书法书写伊始结束的韵律,增加了宋体字的人文情怀,更突出了汉字的易认性。宋体字在小学阶段的图书设计中,具有易认性的优势;而黑体字具有现代化字体的横竖粗细均等的醒目特性,强调单位汉字的个体性,所以更适合应用在标题部分;从书风美学的角度看,楷体舒展,“字正腔圆”的字形结构较之宋体、黑体给人感觉更亲切,所以适合应用在小学低年级读物的正文部分中;仿宋体比宋体瘦长,字形兼宋体结构与楷书笔画,视觉效果清秀挺拔,常用于副标题、引文、诗词短文等。每款字体有其书风特色,从易读性的角度在汉字版面编排中“各司其职”。然而现在市面上的诸多青少年读物存在字体混杂的现象,不规范使用的字体容易造成青少年阅读的视觉障碍。首先在“易认”层面上来看,排版设计师一味追求版面的“设计感”,有些个性化的字体并不符合汉字的书写规范,这在培养青少年认知汉字、书写汉字上有碍其发展;其次,在“可读”层面上来看,多种字体无章法的混排,让人眼花缭乱,影响青少年阅读速度的训练。

4. 汉字层级关系含混

文字设计在版面编排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信息的整合与传达,然后是提高阅读效率与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我国在青少年不同年级阶段的图书阅读定量标准下,同时也规定了阅读速度。例如小学高段阅读的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300-400字。并且,在高段阅读中,古诗词、文言文的训练逐步增多。这类读物的正文、译文和注解层级关系多,尤其对汉字版面的编排设计要求高。现在市面上比较畅销的《唐诗三百首》,有部分版面为一句一译,注解文字和正文部分的字号字体均等。其层级关系含混、无主次之分,这就降低了文章的信息传达与阅读效率。在钱文忠解读的《三字经》一书中,无论在内容还是汉字版面编排上的评价都比较好。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多家少儿出版社的调研访谈和文献整理,发现出版业的成本与设计的关系直接影响汉字版面编排的视觉效果。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出版业强调效率、效益,使得少儿读物汉字版面出现与成人同质化、商业操作化的现象。并且,这种成本与设计的关系衍生出多种图书设计流程的产物。首先,汉字压扁现象。从汉字设计规范的角度考虑,汉字的构架结构有其书写的笔画美感。汉字压扁仅从出版业利润的层面,控制了书籍印张量、降低了出版成本,但却破坏了书风的美学趣味;其次,正文字号偏小现象。我国中小学教材有专门的版面通用要求,其中对不同年级阶段的汉字字号也有相应的设计规范。同样在利润的追求下,少儿读物的汉字字号偏小现象会增加版式的密度,不利于平稳舒畅的阅读,导致影响青少年视力发育与阅读体验;再次,字体浑杂现象。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视觉性格和视觉体验。在少儿读物中,字体扮演着“易读”和“可读”两个角色。设计师需要平衡设计的功能性要求和美学要求,不能为所谓的“设计”而进行了过度设计;最后,汉字层级关系含混。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少儿古诗词读物中,设计不当会降低文章的信息传达与阅读效率。作为设计师,需要重新审视少儿读物的汉字版面现状,在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版面通用规范中寻求符合少儿读物汉字版面设计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小学教科书版面通用要求[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小学教科书版面通用要求(报批稿)[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1.

猜你喜欢

压扁字号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概率从何而来?
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擦亮晋字号特优农业品牌
Carry-on Bags
为何中国的战斗机都是 “歼”字号?
退化苜蓿地机械化更新的效应分析与配套技术
字号保护的法律分析
版面撷英
行动不便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