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小科”教师专业不对口折射出的问题

2018-01-26孟凡红林凡瑞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专业对口音体美主科

■ 孟凡红 林凡瑞

因工作的需要,我们曾对部分农村小学科任教师专业对口现状进行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小学教师语数英三大主科的专业对口率较高,而音体美等所谓的“小科教师”的专业对口率较低,在很多学校几乎达到了“零对口”的现象。农村小学“小科教师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种奇怪的现象所折射出的问题是严重的,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亟待逐步解决。

农村小学“小科教师专业不对口”,折射出“师资资源匮乏、教师严重缺编”的问题。,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相对于城里学校来说,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教师严重缺编的现象非常普遍,据了解,很多村小教师缺编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笔者一直从教于农村小学,对农村小学存在的这个问题非常了解。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小学的师资现状令人堪忧,并且随着城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村青年教师挖空心思往城里学校跑),农村小学教师的缺编现象将日益加剧,且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现在的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大多都有招聘的代课教师临时抱佛脚,不求教的有多好,只求临时把课开展下来,即使如此,寥寥几个代课教师仍然是撑不起江山,难以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要么是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一个老师代好几个班好几门课;要么是合并班级,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让学校领导最头痛的就是师资问题,给老师分课掂量来掂量去,困难重重,矛盾多多,十分棘手。老师们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即便如此,仍然难以解决“无米下锅”的现实。

据说音体美等小科教师,在城里小学都是香饽饽,大多都能专业对口,施展才华;而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小科教师只有望“科”兴叹,很难“学以所用”,发挥自己特长,施展自己的抱负。青年教师鲍老师就是一例,她出生于音乐世家,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音乐爱好颇深。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东北一所艺术学院,实现了她的梦想。她天生一副好嗓子,音域宽广,歌喉甜润;拉小提琴、弹古筝更是她的所好。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农村的孩子们唱歌跳舞,拉小提琴、弹古筝。可是,当她如愿以偿当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的时候,就有些沮丧了。学校领导分给她两个班级的数学课,外加一个班的英语课,科学课,音乐课,信息课等。她曾试图向学校领导要求只带音乐课,即便课时多些也心甘情愿,但被当面拒绝,说是在最基层的村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在村小根本就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他们注重的是语数英三大主科的考试成绩,其他考查课也就是心到神知了。一段时间之后,起初满怀抱负的鲍老师确实发现了这个问题,音体美等专业的青年教师在这里很难派上用场,教室里基本听不到唱歌声,也很难看到孩子们在操场里生龙活虎的身影。也就是说,音体美等小科教师很难专业对口;同样地,音体美等小科也很难有专业教师教。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师资短板在农村,农村师资的相对弱势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其中数量紧缺是制约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农村小学教师编制配置的系列问题严重阻碍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然而,均衡获益的伦理责任要求我们,不能放弃在农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这一代乡村孩子将基本上失去进入未来社会的竞争力,成为“马太效应”的最终承受者。如果不作为,农村教育不断式微的进程将无法阻挡,我们也将无法面对由此而产生的对农村孩子的教育不公。为农村孩子留住教师、填补教师,为农村孩子配备充足而合理的师源,我们必须有所行动,必须有真正的情怀,必须有行政的智慧和胆略。

农村小学“小科教师专业不对口”,折射出“认识片面和评估制度的偏差”等问题。我们在文章的开头说道“农村小学音体美等所谓的‘小科教师’的专业对口率较低”,这就说明在个别的农村小学还是有音体美等小科专职教师的,但少而又少,如同凤毛麟角,要么是年龄很大的“遗留体”,要么是业务能力较差,代不了主科的“遗弃体”。这些少而又少的专职小科教师的命运又是如何呢?正如一位农村专职美术教师所说,他们只是一个打补丁的“小小老师”而已。在世俗面前,小学老师带个“小”字本身就不硬朗,经常被别人嘲讽为“小老师”,而再加上个“小科老师”,就更像是见不得阳光的软蘑菇了,出得门来,都难以启齿,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领导有歧视,同行之间有偏见,学生、家长更不理解,很有一种被贬谪的意味,往往是让人瞧不起;这些凤毛麟角的小科专职教师,他们的课很难正常开展,落实课标的任务难以实现,一是很多主科教师任务完不成,或者想利用加时间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成绩,动辄伸手向这些小科教师要课时,尤其是到了复习阶段,小科教师只有靠边站,时间都被主科挤占了;二是领导不重视,认为小科教师就是“赋闲”的差事,一有什么杂杂乱乱的事务,就抓小科教师的差,似乎他们是替补军,是领导、老师们的“义务兵”,是主科老师的服务员。凡此种种,折射出对小科的认识片面和对小科教师的蔑视问题。如此这般,小科教师怎能“安居乐业”?不去改行教主科才怪呢!

其实,对于教育整体来说,大科不大,小科不小,处于平等均衡的地位上,小科教师担负着落实素质教育的重任,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核心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更不容抹杀的!

最关键的是学校考评制度有偏差。因其是小科教师,多被轻视和忽略,几年下来,得不到几个荣誉,绩效工资没有别人多,晋级更是少有机会,日久月长,这些凤毛麟角的小科教师也便醋意众生,心灰意冷,纷纷改行代主科,让“小科教师专业不对口”的数量急剧增加,让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大打折扣,甚至化为泡影,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农村小学“小科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折射出当前考评制度的诸多问题。一是考评功能异质化。因为考评制度的设计者与教师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制度设计者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往往从自身的意愿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过分看重外在的、可以量化的东西,对教师的情感与利益、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倾向等关心不够。因此,教师被误导到一种追求功利和短期效应的片面发展的道路上来,比如,语数英三大主科是考试学科,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学校的声誉,因此,学校对其三大主科的重视程度就很高,过分注重三大主科的成绩考查,不管利用什么方式,只要三大主科的成绩上去了就是优秀的教师,因此,教师往往不惜一切代价抓主科成绩,至于价值观的教育往往被忽略不计;而音体美等非考试学科,难以量化,其成绩的好坏左右不了学校的大局,只在“蜻蜓点水式的考查”行列,所以老师教的好与坏,在很多人眼里只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二是考评方式片面化。对小学教师的考评偏向于奖惩性、结果性和量化性方式,而对发展性和诊断性、过程性考评重视不够,小科教师的“结果性”和“量化性”始终处于劣势状态,所以小科教师的考评成绩也必将处于劣势状态,哪怕其过程性再好,发展性再可观也难以改变其被动局面。这种片面化的考评方式会给很多教师尤其是小科教师带来负面影响,让他们只注重眼前的实惠而忽略长远的发展,只注重教学成绩等量化成绩而忽略质的飞跃。

教师的考核评价是对教师的角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进行的考查核实,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育教学水平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对教师进行的考核评价如果不能做到全面、公正、科学,其真正的功能将会退隐,负面功能将会凸现。

猜你喜欢

专业对口音体美主科
体育成“主科”彰显健身强体的“核心价值”
延迟开学期间,学校不能只提供几门“主科”的网课
论榆次区乌金山镇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进行农村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学
“副科”及“副科”教师尴尬处境的成因及其消解
教师资格证考试浅议
重视音体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向专业对口度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成主科,中考指挥棒如何挥
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社会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