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2018-01-26刘宁晖

山西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风子女育人

刘宁晖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54021)

一、大环境因素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学校因素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在校大学生质量的高低,素质的好坏,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良好的学风直接影响着培养的大学生质量的高低和素质的好坏。作为高等院校,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一所学校的学风,体现的是学校的形象。良好的学风,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形成一种集体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校的任务是教书,最终目的是育人,优良的学风建设,在育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它与育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否认,目前一些高校的学风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学风建设搞形式化表面化,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或是急于求成,生搬硬套,没有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学风建设道路,脱离学校实际。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良好的学风建设发展,学校没有形成一个全方位可行的指导思想,工作就没有抓手,就不能落实。

(二)教师因素

教师自身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素质对学风建设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学习生活中,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专业学习,思想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教学是教与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包含着情感交流、知识交流、语言交流。教师专业素质过硬,教学方法得当,对学生智力、文化水平、技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人格的发展,身心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所谓育人,就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栋梁之才,教师更应该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学风建设和教学过程息息相关。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的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促进学生朝健康良好的方向去发展。

(三)社会因素

主要体现在“畸形”的社会用人机制上。当前社会用人机制存在着两个误区:重文凭重关系。一方面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过于强调文凭的影响,使得高等教育更多地偏向于“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产生仅仅为了文凭而满足于60分万岁的心理,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被动的局面。另一方面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重关系的影响,一些位高权重的父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子女就已安排好比较舒适的工作,这就为这些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因为没有就业的压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环境因素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主要指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和个人的行为意识对学生自身的影响。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动地位,成为教学和学风建设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应树立主体意识,不能被动地接受,而应该要积极主动吸取。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整体学风欠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大,负能量多;2.专业思想不端正,对专业兴趣不浓,认为学无所用,消极应对专业学习,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旷课成风,没有较高的标准和追求,缺乏钻研精神,抄袭作业,考试舞弊;只看重课本,不注重实践等。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科学最讲求实事求是。(2)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惟有勤奋刻苦才能把我们送达成功的目的地。(3)求真务实的学习风格。自满心理会堵住知识的入口通道麻痹自己的求知欲望。因此,培养虚求真务实学习风格,就要懂得一分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个人的努力追求优异成绩。

(二)家庭因素

主要体现在家庭制约着子女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力,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的身份是和国家干部划等号的。所以,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是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强,他们给了下一代太多的关爱,有时这些关爱让他们的下一代感到一种难以承受的压力。同时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多元化,产生了一定时期的热门与冷门专业,父母为了让子女能够有更好的专业适应社会,选择了不适应子女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违背了子女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力,造成子女对专业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总之,对于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这一课题,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因为,学风建设不仅是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大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大学生质量的高低、素质的好坏,在一定意义上也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参考文献:

[1]李绍铭.对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2).

[2]刘怀玉.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0(4).

[3]罗琳.我国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政策执行的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学风子女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