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

2018-01-26马子茜

山西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共性公共政策公民

马子茜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公平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变的主题,只有每个人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协调关系,社会秩序的“公共性”才得以存在。现阶段,随着各类社会冲突事件、贪污受贿案件的频发,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对公共政策共用性的流失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相关概述

首先,从概念上讲。“公共性”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原词为“koinon”,即现代英语词汇“common”(普遍的,共有的)的前身。在其语境中,公共性意为“在神圣的公共领域当中,人们只有权衡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其意识才是相对成熟的”。由此可见,公共性与社会、利益平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所谓“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即出于公民漠视、官员自利等多种原因,导致社会政策在落实运行的过程中,并未实现公开、公正、公享等属性的持续保留,进而造成了公民、政府、社会等多方利益的冲突和不均[1]。

其次,从表现上讲。现阶段,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政策信息的非共享性。现阶段,政府部门因其“近水楼台”式的职位地位优势,能在先于社会大众掌握到国家的公共政策信息。但此时,一些人员会对并未公布的政策信息进行利益权衡,而后发布出具有针对性、偏向性、删减性的政策内容,甚至将政策信息完全垄断。

第二,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所谓“地方保护主义”,即某区域、某地方政府对政策规定采取出一些不合理、不公正的干预手段,以便提高或维护本地区的局部利益。这一行为的盛行,会对其他地区的公平利益造成极大损害,进而导致相关政策的落实有失公允。

第三,利益集团的负面行为。这一表现主要指在政策规划、制定或公布之前,一些企业、个人等利益集团以金钱物品贿赂、“走后门”等方式,与相关人员“打通关系”,进而使最终政策向利益集团的需求上倾斜。显而易见,若纵容这种行为存在下去,将会使得政府的公共权力沦为利益集团的牟利工具,对社会秩序、政策权威性、政府公信力具有极为恶劣的危害影响。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发布过程中,政府人员会受到自身利益、外部诱惑等多种影响,进而对公共政策进行一定的消极操作,导致其公共性的流失问题出现。从根本上看,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自利性”问题。一些政府人员在分析和处理政策内容时,会将自身或本部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进而造成他人利益的观念削弱。例如,在进行政治选举时,政治家、官员会对外许诺出对选民有利的政策内容,以此赢得到更多的选票。这种行为就对其他竞选者利益产生了一定影响,造成了政策公共性的流失;第二,道德感问题。现阶段,一些政府工作者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会将自身利益放置在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之上,进而因贪污受贿而采取出错误的政策手段,造成了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2]。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要从政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意识上入手,积极转变政府人员对自身职位影响力、公共性的正确认知,引导政府人员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感和素质修养,从而在其心底里建立起阻挡一切利益诱惑的“公正高墙”。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政府人员工作落实情况、政策发布情况的监督、审查和评估,据此引导政府人员了解到自身工作能力的缺陷和不足,促使其在薄弱的工作环节上多下功夫。其次,政府应通过组织党政培训会、加强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等多种方式提升人员的道德素养,并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到社会群众当中,进行民意调查、公益慰问等活动,最终达到净化人员道德心理、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团队的理想效果。

(二)公民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除了公共政策发布者即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外,作为公共政策信息的接受者和利益享受者,公民方面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从当前来看,大多数社会公民并未积极、全面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工作环节中,而是采取一种较为漠视、顺应的被动态度,自行放弃对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政治问题的关注,宁愿将决策权全权交付给政府,也不愿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民应积极实现自身生活习惯、信息接受习惯的改变调整,将日常生活中对休闲、娱乐等信息的关注眼光稍加转移,分出一部分精力放置在民生问题、政策新知的学习上,增强自身行为的公共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切实发展,处理好政府部门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协调关系,就必须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分析可知,通过了解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表现极其危害性,从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两个角度分析公共性流失的原因所在,并采取出提高政府人员道德感、树立公民参与意识等手段,能从根源上避免公共政策信息的公共性流失,做到政府、社会、公民等各方利益的协调平衡。

参考文献:

[1]蔡珊珊.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基于医疗改革视角的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02):4-6.

[2]杨洋.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的理论分析[D].燕山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公共性公共政策公民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2019公共政策国际会议(ICPP)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禁止摄影”:由观众拍照观察中国博物馆的公共性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