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党政机关单位定点扶贫的重点责任担当

2018-01-26梁青菊

山西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党政机关选派定点

梁青菊

(侯马市委党校,山西 侯马 043000)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应积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不断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重视对扶贫、扶志及扶智进行结合,重点攻克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有效改善区域性的整体贫困问题,为我国社会建设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定基础。同时,各个党政机关单位都有特定的定点扶贫任务,党政机关单位在进行定点扶贫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自身责任,抓准扶贫定位,抓准扶贫重点,促进定点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定点扶贫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明确扶贫责任,抓准扶贫定位

(一)强化脱贫攻坚的责任感

推进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在党的十八大或是党的十九大中,对脱贫攻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各个地区的省政府对脱贫攻坚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并作出了重大部署。而党政机关单位作为我国党的基本执政主体,在进行脱贫攻坚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强化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及政治意识。由于脱贫攻坚具有较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党政机关单位必须要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精神和智慧凝聚到脱贫攻坚的实践工作中[1]。同时,党政机关单位必须要抓准脱贫攻坚的重点,并兼顾脱贫攻坚的大局,既要重视其难点,也要兼顾其常规任务,不能满足于数字上的脱贫,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单位的引领作用,带领农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有效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落实。

(二)抓准“帮”的定位

对于某个市县、某个省区域来讲,定点扶贫是一个市县、省区域的整体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真正实现定点扶贫工作的目的,就必须要做到实干、真干。在进行定点扶贫工作中,党政机关单位必须要抓准“帮”的定位,严格履行“扶”的责任。尤其是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基层干部都处于“与世无争”的环境中,对农村的贫困落后问题不够重视,甚至将其认为是正常现象,许多村民也缺乏进取心,依靠农村本身的力量很难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甚至会出现毫无进展的状况[2]。因此,党政机关单位必须要及时改变自身的角色,从配角转向主角,做到事事在前面,处处想周到,件件领头组织,如此才能够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党政机关单位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对定点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进行有力支持,以精准的措施、明确的思路和必胜的决心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使定点贫困村能够成为脱贫致富的模范样板。

二、抓准扶贫重点,发展扶贫产业

(一)产业扶贫成为主动选择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是扶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定点贫困村在进行扶贫工作中的主动选择。党政机关单位要进行定点帮扶,努力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完成扶贫任务。产业扶贫是一项具有较高挑战性的扶贫工作,党政机关单位不能将脱贫攻坚工作看成是帮助贫困村改造几间民房,兴建几个基础设施,或是定期慰问几个贫困户;也不能因为贫困村的经济水平较低,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就认为扶贫工作比较简单易行[3]。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贫困村的条件较差、基础较薄,且生产能力也较弱,大多数贫困村的产业都是传统的农业产业,且市场和自然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农村的产业发展。只有在意识上做到积极、主动,才能使产品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避免产品扶贫工作陷入僵局等不良现象。

(二)适应市场发展的扶贫产业

产品扶贫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产业特点和市场经济属性。虽然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可以有效带动农村进行产业扶贫工作,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在面对市场、自然等多种风险的情况下,即使农业企业在贫困村进行产业扶贫,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党政机关单位在开展产业扶贫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发挥农业企业的辅助作用,同时要尊重农村的经济规律,以实际作为出发点,全面利用、深入挖掘定点贫困村的自然资源,对定点贫困村的技术条件和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科学评估产业市场,尤其对生产和营销市场主体的能力要加强重视。在确保扶贫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之后,就要围绕产业的农产品加工、运输及销售等各方面进行新项目的开发,以此促

进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市场主体的有机结合[4]。同时,党政机关单位应主动联系市场主体,使市场主体能够主动进入定点贫困村,完善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市场主体和贫困户能够形成利益一致的脱贫共同体。

(三)强化产业扶贫的科学性

在发展扶贫产业的时候,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不能设立过高的门槛,要考虑到短期效益,也要兼顾到长远发展。就目前来看,贫困村的需求比较多元化,传统的产品扶贫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奏效,且有些贫困户的家庭负担较重,劳动力也不足,这些都是产业扶贫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为确保产品扶贫的科学性,需要对传统的产业扶贫思路和模式进行改变,使产业扶贫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更接地气。首先,党政机关单位要根据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生产条件及自然资源的不同情况,充分发挥对比优势,通过一户一策使贫困户能够做得起,并长远受益。通过扶持几个支柱型产业,使其能够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产业链。其次,应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强化产业规模效益及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强化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使脱贫攻坚任务得以真正实现。

(四)精准选派驻村干部

党政机关单位定点扶贫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在进行扶贫工作的时候对每一件事都要下“实”功夫,在精准上发力,使定点扶贫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5]。党政机关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力量,应严格抓好驻村干部的选配,确保驻村干部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及服务意识,不能认为选派了人就行,避免驻村干部的选派工作流于形式。党政机关单位在进行驻村干部选派工作的时候,要严格把控选派标准,做到精挑细选、优中选优。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比赛活动,由党委对参赛者进行评定,使驻村干部的选派更具有科学性,使选派出的驻村干部能够干得好、待得住,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支撑。

综上所述,党政机关单位定点扶贫是我国整体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具有较高复杂性、繁琐性及挑战性的任务。为确保定点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应积极主动明确扶贫责任、抓准扶贫定位,抓准扶贫重点、发展扶贫产业,为党政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川洪.党政机关单位定点扶贫的重点责任担当[J].今日海南,2017(12):40-42.

[2]周恩宇.定点扶贫的历史溯源与实践困境——贵州的个案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3):13-21.

[3]周恩宇,聂开敏.定点扶贫的结构性实践困境——以滇、黔、桂特困区X县减贫实践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29-33.

[4]本刊记者.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各显神通”[J].紫光阁,2016(12):16-52.

[5]韩广富,周耕.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制度的建立[J].理论学刊,2013(11):22-25+127.

猜你喜欢

党政机关选派定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党政机关网站网页归档模式研究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电子政务视角下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研究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