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18-01-26陈梦婷

山西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思想大学生

陈梦婷

(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广东 广州 510850)

一、引言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准确的时代需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1]理想信念是人们心中坚持的并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头脑中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及办事指南,能引领我们朝着精神信仰前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明确普及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刻含义,创新培育方式,探求高效先进的教学方法迫不容缓。

二、理想信念教育内涵

理想信念是人们心中坚持的并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头脑中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及办事指南,能引领我们朝着精神信仰前进。理想信念不是虚幻的,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中国当代大学生都应具备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时代,恪守本心不随波逐流,坚守振兴中华的最高信念,最终实现自我;另一方面,其他思想观念如政治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这些潜移默化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直接指引作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讨论发言的内容和态度上,我们能看到一些青年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他们不能深刻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领悟不清,信仰主张偏向。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增强效率普及新时代其深刻含义,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方式,探求高效先进的教学方法。

三、当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经调查,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大趋势发展良好,他们不断学习中国思想文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之努力;他们以实际行动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自省做到精神上、学习和工作上积极努力不懈怠。

虽然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高校在这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依存加深,高校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但容易受不同国家观点所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提前或及时缩小化解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困惑,这与高校教师密切相关。此外,教材、教学方式是否与时俱进等内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经研究,部分高校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对共产主义、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不清、理论与实践脱节、趋于自利担当精神弱化、吃苦耐劳精神弱化等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

四、加强当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思考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为引导并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而不断努力。但是,高校在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究其缘由,理想信念教育需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搞好团队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改进教材及教育方式,结合学科特色,等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方法方式,推进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效开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学生身上,围绕学生展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2];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寓乐于教,做到有的放矢地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当代大学生是鲜明的个体,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过程中做到针对性地面向不同的团体组织,在日常的培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教育者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利益需求,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伴随着个人需求的实现,从而提高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动机水平,最终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成效。

(二)结合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打造有创新接地气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堂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通过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讲授普及并帮助大学生建立理想信念,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信仰的突破。而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课堂上,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是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思政课比较枯燥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是必须思考的命题。

现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突破并结合学科优势,推出了“中国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如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这些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几乎每开一门公共选修课,就“火”一门,被学生“秒选”。提示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应结合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打造有创新接地气的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改进教材及教育方式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开展落实,那理想信念教育成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及其付出密切相关。在现代分工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下,要求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扎实及人品素质高,这直接影响着理想信念教育成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专业化,科学化,教材必须以结合实际突出热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打造专业化结构科学化师资。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数量严重缺少,致使绝大部分高校的师生比接近1:1000,远低于教育部要求的1∶350。另一方面,师资整体存在年龄偏高、性别单一的结构壁垒,编写教材的人五六十岁,审定的人七八十岁,讲授的人三四十岁,面对的学生二十来岁,这提示高校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时,必须进一步突破编制等限制,扩大思政教育人才引进入口;增加高校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并在人才培养的生活、学习条件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增强对教职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专业化科学化的师资。

(四)构建优良教育环境,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空间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环境息息相关。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在互联网+的全球浪潮下,各种各样的思潮不断冲击着青年大学生,我国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迎来了挑战。很多高校大学生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我,三观带偏,使其先前积累的知识根基和思想体系随时动摇乃至瓦解。所以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4]学生的流量在哪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就在哪里开展,做到充分利用青年大学生的手机碎片化时间,积极应对“互联网+”浪潮带来的难题,转难题成机遇,通过互联网深入开辟理想信念教育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直播全文)[EB/OL].中国网,2107-10-18,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丁建.以人为本理念与学生管理工作[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9-250.

[3]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思想大学生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