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中北贫困地区居民现状调查及致贫原因分析*
——以柳州市融安县泗顶村精准扶贫调查为依据

2018-01-26陆小菊张昆明

山西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柳州市村民

陆小菊 张昆明

(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融安县隶属于广西中北部的柳州市,与柳州市、桂林市分别相距110公里和140公里。该县下辖6镇6乡153个村,东面与临桂县接壤,南面毗邻柳城县、鹿寨县,西面相邻融水县,北面与龙胜县、三江县相交界,总人口为35万人。融安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定贫困县,其下辖的泗顶镇是广西“十三五”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贫困区。泗顶镇现辖三坡村、泗顶村、吉照村、儒南村、振彩村、上洞村、寿局村、马田村、山贝村等9个行政村和泗顶社区,97个自然屯,10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9万人,集居壮、汉、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壮族人口占96%,为壮族人口集中居住地。是一个以粮业为主,粮业、林业和矿业并举的山区乡镇。

一、泗顶村居民生活现状

(一)泗顶村地理环境

泗顶镇位于柳州市融安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是融安县的东南门,东距桂林市119公里,与永福县三皇乡接壤,南与桥板、沙子两乡交界,是两乡通往县城的主要通道,西与浮石镇毗邻,北与大坡乡相连,省道306横穿境内,交通便利。该镇地属石灰岩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丘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潮湿,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均降水量为189.9毫米。泗顶村位于泗顶镇驻地西部1公里处,东与儒南村接壤,南与吉照村交界,西与三坡村毗邻,北与上洞振彩村相连,泗顶至桥板乡公路横穿境内,以喀什特地貌为主。

(二)泗顶村人口现状

泗顶村共辖10个自然屯,现有人口1644人,总户数为450户,男女比例为1.1:1,劳动力1016人,其中外出务工761人。贫困户为280人,共95户,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为3655元。现有在校生194人(其中贫困户在校生52人),全村人口中具有初中、高中文化以上的人,占人口的36%。全村共有水田1565亩,旱地477亩,水果面积1250亩,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0人。大部分村民经济来源以种植、养殖、外出打工为主。村基本作物以水稻、玉米、青蒿为主。现阶段村级经济比较薄弱,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

(三)泗顶村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现状

泗顶村地处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在其10个自然屯中,目前尚有拉穷、拉胆、岸江3个自然屯未通水泥路,凤凰1个自然屯至今尚未通路,群众出行困难;拉胆、岸江、湾村3个屯灌溉设施差,人畜饮水困难。而且村屯大多建在沟边和山边,抵御洪水及崩塌的能力差,原泗顶矿采空区经常塌陷。泗顶镇卫生院医疗条件简陋,医疗器械缺乏,这也是泗顶村、三坡村、儒南村等9个村和1个社区唯一看病的地方,群众看病困难。

(四)泗顶村教育现状

泗顶村全村没有一所小学,该村的孩子们完成基础教育是在泗顶镇中心小学。这所小学由于地处山区,离县城较远,教学设施陈旧,师资力量尤为薄弱,很难保证孩子们的教育质量。由此可见,泗顶村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五)泗顶村产业状况

泗顶村受自然环境条件约束,没有较好的经济产业支柱,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经济收入始终无法提升。目前,泗顶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业、畜禽鱼类养殖业为主,但规模都比较小;此外,泗顶村盛产玉米、蔬菜、柑橘、水稻、甘蔗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由此可见,泗顶村村民收入来源极为有限。

二、泗顶村致贫原因分析

(一)自然环境原因

泗顶村地处山区,位置偏僻,人们外出去县城需要经过长达40公里的盘山公路,道路崎岖,出行困难。由于当地居民几乎处于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而泗顶镇离柳州市中心、融安县城又比较远,这进一步加剧了泗顶村的贫困程度。村屯建在沟边和山边,抵御洪水及崩塌的能力差,原泗顶矿采空区经常塌陷。当地资源贫瘠,人多地少,部分自然屯的土地由于受到矿区污染,导致无法耕种。而且当地群众的种植业多靠天吃饭,灌溉没有固定的水源,复杂多变的天气易导致当地群众产生贫困。

(二)基础设施建设差

泗顶村共有10个自然屯,但至今尚有拉穷屯、拉胆屯、岸江屯和凤凰屯等4个自然屯未通水泥路,一旦遇到下雨季节,泥泞的路

面使村民出行相当困难;湾村屯、拉胆屯、岸江屯等自然屯的的灌溉水渠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无法引水灌溉,迫使部分粮田改旱,影响农民增收。以上两种客观因素,造成贫困现象形成恶性循环。基础设施差→村民外出、灌溉困难→村民闭塞、种植产量少→村民家庭收入少→村民家庭贫困→基础设施差。

(三)收入来源单一

泗顶村村民从事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鸡鸭等种养殖业为主,而且种养的项目、种类比较单一,农户基本上是分散种养,不具备产业化发展规模。交通不便导致有些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不能及时运送出售,即使出售也是初级农产品,经济附加值低,从种植、收获、加工和销售没能够形成完整的种植、养殖产业链,从而村民靠种植业、养殖业的作为经济来源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村民家庭的孩子外出打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四)文化素质低下

泗顶村村民大多文化教育水平落后,人口素质水平不高,这是导致该村贫困的主要内在原因。村民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科学种植、养殖知识,且接受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较差。少部分村民小农思想严重,商品意识薄弱,市场开拓能力较差,缺乏市场经济效益观念。正是由于当地村民文化程度低,从而造成劳动力素质低下,进一步造成村民生产技能不高,外出务工的机会也会进一步降低,就业机会少,更多从事的是耗费体力的工作,加剧贫困现象的恶性循环。村民家庭贫困→村民教育程度低→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低→生产技能低、市场开拓能力差→就业机会少,工资低→家庭收入少→村民家庭贫困。

参考文献:

[1]张廷武.农村扶贫开发的反思与对策[J].前沿,2003(5):90-93.

[2]苏芮,田晓红.民族地区“教育致贫”原因探析-基于黔南、恩施“教育致贫”与延边“教育致富”的对比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21-24.

[3]范攀.乡村治理视角下的“第一书记”包村扶贫研究[D].山东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柳州市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般若自在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横空出世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