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编辑部创新实践的三种模式

2018-01-26张美玲

传媒 2018年1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编辑部融合

文/张美玲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正在经历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在我国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传统媒体由独立运作转向与新媒体合作,其中新闻生产的变革是媒体融合的核心内容之一。融合新闻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是以媒介之间的合作、媒介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改变为前提的。对于媒体而言,组织结构变化的第一步是传统媒体编辑部变成融合编辑部,我国众多传统媒体也是通过编辑部机制的改革来宣告全媒体战略的开始的。

一、融合编辑部的新形态

1.融合编辑部的定义。在传媒行业,融合编辑部并不是一个概念性称呼,而是对新型编辑部的统称,目前已知的融合编辑部有全媒体编辑部、中央厨房编辑部、全媒体编辑中心等。笔者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梳理,总结了融合编辑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有规范融合政策的平台和团队;实现采、编、发一体化;新闻产品是多形态、多平台发布;传统媒体的报网实现了深度融合。

2.编辑部的形态变化。从编辑部到编辑中心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融合编辑部形态的变迁。如英国《每日电讯报》编辑部有一个核心:会议桌在“新闻中心”的中间位置,“新闻中心”有九条横幅跨越会议桌,它们分别是新闻、在线、国外、金融、评论、体育、图片等。还有一个协调新闻编辑部,意味着记者在所有的数字平台工作,发表的文章都在网络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新闻从业者都有网络报道的意识。

哥伦比亚大学TOW 数字研究中心发布的《移动编辑部:后工业时代新闻的空间与地点》报告显示,传媒业的变化从空间变化开始悄然兴起,研究显示了编辑部物理空间的转变和数字空间转换的关系,以及这种变化对于新闻生产的意义。该报告中的4家媒体都把新闻编辑部做成类似集线器式中枢状,这种新型编辑部格局的设计,也代表了当前欧美报业改革的潮流。虽然每家报社造型各异,但目标一致:将主页新闻、报道节奏、社交媒体战略、采编联动等作为重心。新编辑部还设置了一个突发新闻区域,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新闻人可以迅速聚集在一起交流、整合信息资源。在日常报道的基础上,中枢系统通过把网站人员聚在一起的方式增强面对面交流,以促进突发新闻的整合传播。

二、国内融合编辑部的创新实践

1.“两微一端”改变生产流程。目前,国内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这些平台的使用是融合编辑部的重要组成。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两微一端”成为受众了解时事的第一信息源,也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流程。《人民日报》把“两微一端”作为记者发稿的首发平台,在重要时政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中,多次实现全网和移动端的首发。

2.新媒体产品逐步增加。为了吸引新受众,融合编辑部在新闻的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不断拓展新媒体和多媒体新闻的创新。在内容上,读图时代的特点逐渐凸显,诸如读图新闻、漫画新闻、数据新闻等;在形式上,视频新闻、H5页面、小视频等,一些新的多媒体形式也逐步占领市场。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在2017年7月29日推出的H5作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已超过10亿次点击量,成为引发互联网讨论的“现象级”作品。

3.新闻从业者新增工作岗位。融合编辑部为了适应新的生产流程,在组织内部新增新闻生产岗位,如基础编辑、策划编辑、产品经理等。新增工作岗位是基于流程和新闻终端产品的需要,和传统的岗位相比,这些新出现的岗位更注重新闻的产品特性,更注重新闻抵达受众时的传播效果。

三、融合编辑部的类型

我国学者对融合编辑部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已有研究将融合编辑部分为五种类型:一是重大主题报道的“中央厨房”式运作;二是将记者、制图美工、技术人员从集团内各个子报和新媒体集中起来,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统一管理,各子报只设立编辑部;三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记者部分集中,成立中央编辑部;四是将集团内部新媒体的部分拿出来成立大编辑部;五是将一些共性强的部分如图片采编、体育采编拿出来,成立大编辑部。笔者结合调研情况,根据我国媒介融合的现状,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模式作为融合编辑部分类的标准,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改良”模式、“改革”模式、“断裂”模式。

1.“改良”模式:以报融网。“改良”模式指建立在传统的新闻编辑部基础上,又吸纳了新媒体的力量入驻到传统媒体的平台中,进行融合和新闻生产。对于这样的融合编辑部来说,它的价值体系和整体架构仍然是传统媒体的模式,但是可以吸纳新媒体力量。如《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部就是在《广州日报》夜班编辑中心的基础上,把大洋网的新闻频道编辑整合到融合编辑部,这种整合不仅是在平台上还表现在物理空间上,大洋网有十多位新闻频道的编辑从原大洋网编辑部搬出,入驻《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部平台,这种空间上距离的缩短,也大大便捷了新闻生产。正如大洋网的编辑说,我们原来很多时候就自己在网络上找新闻,跟报纸这边脱离得比较严重。因为他们有很多资源,只有见报以后,我们才会用到。现在来这边以后,我们可以把明天要见报的快讯先发了。还有一些因报纸版面有限无法使用的稿子,也可以在网站发出。此外,还可以相互配合他们做一些活动、调查。

2.“改革”模式:去报存网。“改革”模式是指传统媒体打散了原有的组织系统,在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上进行大尺度的改革,在传统媒体之外建立新的网络媒体,通过协作机制来协调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独立运作,只通过编辑和虚拟平台与报纸进行协调,记者统一写稿,分发至两个编辑平台中。协作机制可以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将关键资源及相关联部门整合起来。

如澎湃新闻和《东方早报》进行合作,也分开执行新闻生产,这种模式的融合以组织创新改革为驱动力。在早期,澎湃新闻和《东方早报》同属于东方早报社,是该报社旗下的子媒,它们的财务是分开的,除了财经、视觉专刊在一起工作,其他的记者和编辑都是分开工作。澎湃新闻的记者不需要为《东方早报》负责,但是会为报纸编辑部提供稿件;《东方早报》的记者一般是为“大都会”供稿,编辑单独处理。在这种模式下,报纸与网站就是一个协作新闻生产的关系。在这种协作模式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既存在合作关系,同时也存在竞争关系。2016年12月31日,随着《东方早报》停刊,澎湃新闻也从最初的“报网协作”变为“去报存网”。

3.“断裂”模式:报网同构。“断裂”模式是指新媒体部门完全独立于传统媒体,无论是从结构、人事、生产流程上,都与传统媒体是“断裂”式关系。在新媒体部门设立新媒体编辑部或者创立新媒体公司,但内容和稿件依赖于传统媒体的稿库,只在技术上进行操作。如《南方都市报》和南都网、奥一网的关系,《南方都市报》还是以新闻内容生产为主,而南都网、奥一网则实行以开发新媒体产品、盈利为核心的融合策略。这种模式的融合,一般以组织文化创新扩散为驱动力,通常情况下,报业文化成为其发展的主动力,又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断裂”模式成功与否,取决于新媒体部门与原编辑部的脱离程度。

对于国外的融合进程来说,媒体的空间改造,有一个显著特点便是搬迁,即原有的报业大楼搬迁至郊外;对于国内的融合进程来说,搬迁也意味着另外一种融合,即新媒体部门集体搬迁至融媒体编辑部。如2015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仪式上,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会上宣布,人民日报社将全部新媒体部门搬入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意味着人民日报社将优化全部新媒体的发展,完善新媒体发展布局。在此基础之上,《人民日报》除了人民网以外,开始布局人民日报客户端,使之成为媒介融合中的核心产品。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编辑部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