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8-01-25覃丽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计算速度计算思维计算能力

覃丽君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的一种必备而且必须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它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本文阐述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计算速度;计算思维;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32-0217-02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现在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数学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能力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式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的兴趣。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时,可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养鸡主题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情境,找出数学素材(有41个鸡笼,每个笼里有85只鸡)后,直接列出算式“85×41”解答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个问题。教师着重组织学生探讨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情境图。

二、培养计算习惯提升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确保计算正确无误。教师要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计算习惯:一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计算数学题之前,学生必须认真审题,这关系着最后的计算准确率,如果审题时发生错误,那么无法保证解题的正确性。在学生审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数据与运算符号,将运算顺序理清,清楚运算的先后,并采取最恰当的计算方法。在动笔计算之前,教师还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根据数学特点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二是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数学与数学符号书写要工整和美观,保持合理的间距,清晰的进行布局。在书写数字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潦草,避免将两个数字写的粘在一起,写竖式的过程中,应保证数位對齐和末尾对齐。教师要让学生打草稿,并规范的进行书写,草稿可以将学生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与核对的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在评价学生计算能力时,计算速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所以,在保证学生准确率的同时,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了。除了正常的计算之外,还有很多数学口诀能够派上用上,只有掌握了这些计算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计算速度上有所提升。例如,在两位数相乘的计算上,十几乘十几就有一个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只要学生根据这个口诀就能准确快速的获得答案。当然,在教学生时,我并没有直接把这个口诀交给学生,而是通过题目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例如:12×14+168,11×17=187等等,让学生通过计算自己总结出口诀内容。在学生总结出口诀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运用自己总结出的口诀进行联系,然后检验口诀的正确性,同时也记录一下运用口诀的同学计算速度、计算准确性同运用正常方式进行计算的速度、准确性相差多少,而实验表明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同学在计算准确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计算速度要比其他学生快几分钟之多。

四、强化基础知识掌握和口算训练

计算题的解答首先须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公式等,能否理解与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如四则混合运算,就应当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如95+5×(1-0.5),学生就应当了解到先乘除后加减,先计算括号的运算等相关基础知识,才能确保计算不出现差错。相较于低年级同学,高年级基础知识就更加丰富了,计算教学更应当注意不可急于求成,要从已学的基础知识整理出发,进行迁移训练。在教授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就应当从加法、分数单位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单位不同,是否可以直接相加?进而指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将问题转化为已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口算训练也大致如此。口算作为计算能力的基础,是仅依靠思维计算,快速得出计算结果的数学技能。口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畴,对于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均有直接作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总之,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的教学,老师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以及在教学的策略应用上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紧密结合。面对新的教学发展局面,只有采取科学化的方法加以应用,才能真正有利于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希望能通过此次研究有助于实际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井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0,(02).

[2]黄从华.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优化[J].黑河教育.2012(10).

猜你喜欢

计算速度计算思维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