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迈可小道

2018-01-25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46期
关键词:小道根据地抗日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紧急演讲,对日宣战。就在这天早晨,在当时北京燕京大学燕南园63号的教师住宅内,一对年轻的夫妻匆匆地离开了自己的家。而就在他们离开燕南园后不到十分钟,一队日本军警便冲进了这栋房子。所幸,这里已经人去楼空。这对夫妻,他们是英国人Michael Lindsay和他的妻子李效黎。按照当时的习惯,这位英国人还有一个中国名字,林迈可。

英国友人林迈可支持八路军抗战

对于这个英国人林迈可,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对于北京人来说,有一个地方您或许听说过,那就是北京西山的一处景点,林迈可小道。

“林迈可小道”位于现在的海淀区管家岭、车尔营、凤凰岭至门头沟一线。当时有许多爱国青年和国际友人就是在共产党地下交通站的帮助下,通过这条小道翻山越岭,到达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而这条小路也是林迈可夫妇从燕京大学逃出来后,前往平西抗日革命根据地时所走的路。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在考入牛津大学之后,先是学习自然科学,后来又转修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1938年初,林迈可来到了北京,成为了燕京大学的一位导师。

1938年初,美联社驻北京记者霍尔多,汉森报道说,在冀中有一个有趣的组织在发展。林迈可十分好奇,便与另外两名燕京大学年轻的外籍教师商议,决定利用假期去充分了解一下这个组织。美国人报道的这个有趣的组织,就是当時活跃在晋察冀抗日的八路军队伍。一行人计划了一番之后,决定先从北京乘火车前往保定,然后骑上自行车前往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林迈可一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着这个不一样的地方。

1938年夏天,林迈可和他的同事再次从北京出发,进入了设在山西省五台山区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他对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1938年,抗日根据地缺医少药、装备落后是普遍现象。从晋察冀边区回到北京之后,林迈可深感边区抗战物资的匮乏,也为边区军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持抗战的精神所感动,他决定要为根据地做些什么。思来想去,林迈可决定利用自己外国人的身份,为根据地运送物资。

驻北京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物资封锁,药品等更是其严控的“违禁品”,一旦发现有人“违禁”,格杀勿论。由于当时英美等国尚未对日宣战,所以一个在大学教书的英国人在北京城里还是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因此,林迈可有机会购买日本人严格控制的医药物品。比如治疗疟疾的奎宁,药店是以克为单位出售的,而林迈可一次性就购买几十斤。

不过,东西买回来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在日军严密的监视之下,这些敏感物资要怎么运出去呢?不久之后,一次去香山郊游的经历让林迈可找到了答案:走西山。抗日战争期间,北京经平西到晋察冀解放区的秘密交通线有多条,“林迈可小道”就是其中一条重要线路。

林迈可小道是这样得名的

林迈可小道的得名,就是因为当时林迈可把自己购买的物资运送给八路军所走的一条山间小路。他经常利用周末时间,以旅游为名,骑着摩托车载着这些药品,一次次地通过日军哨卡,交给设在北京西郊的八路军地下联络站,再通过妙峰山交通线输送到晋察冀,转送到白求恩等医务人员的手中。

为了防止自己运送的物资被日本人发现以后顺藤摸瓜,林迈可就把那些药品物资上的商标全部撕掉,然后换上自制的标签。由于很多药品的名称和使用说明都是英文,林迈可还得把那些名称和使用说明都翻译成中文。

翻译成中文,这事儿即使对于一个牛津大学的高才生来说,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思来想去,林迈可决定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来帮忙整理和翻译。而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学生——李效黎。1939年暑假,林迈可打算再去晋察冀根据地,并借道前往延安。在临行前,林迈可把李效黎约了出来,跟她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李效黎觉得这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同时也对林迈可的安全极为担心一万一被日本人知道了,那就是天大的麻烦。情急之间,李效黎问道:“林太太同意你去吗?”这一句话,把林迈可问蒙了。“我还没有结婚啊。”听到这话,李效黎的内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喜悦。 不过,林迈可这次的行程确实很不顺利。原定暑假开学前返回北京的林迈可,直到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以后,他这个老师都还迟迟没有出现,以至于学校里甚至出现了传言,说林迈可被日本人给杀害了。幸运的是,林迈可在迟到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出现了。由于一路上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犬牙交错,危险随时可能降临,林迈可原本打算去延安的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无奈之下,林迈可一行人先是穿过山西到达了西安,又从西安飞到重庆,从重庆又飞到香港,然后坐船从天津上岸,才最终回到了北京。

林迈可夫妇再走林迈可小道

一天,林迈可给李效黎打电话让她来帮忙。李效黎来了之后,林迈可立即一脸严肃地锁上了大门。

李效黎发现,屋子里满地都是药品的盒子和瓶子。林迈可让李效黎帮他把瓶子上的英文标签全部撕去,重新换上中文写的标签。两个人就这配合着忙活了整整一个晚上,才换完了所有的标签。

当林迈可把整理好的药品全都锁进柜子,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对李效黎说:“他们在山里非常缺少药品,这可能是唯一一支能在根本没有正常物资供应的恶劣环境中作战的部队。如果英国对日本开战,我想我是会去参加八路军的。”

林迈可的这番推心置腹让李效黎十分的感动,从此,两人的关系越发亲密起来。1941年6月25日,李效黎和林迈可结为夫妇。

结婚之后,在妻子的理解支持与掩护之下,林迈可与根据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运送物资的数量也一次比一次大。林迈可夫妻二人有时候是借用司徒雷登的汽车,有时候是骑着林迈可自己的摩托车,利用周末的时间,把物资运送到西山。虽说每次运送物资都会有人接应,但夫妻二人还是不免要背着沉重的物资,沿着这条熟悉的“林迈可小道”走上一段危险的路途。而背着常常重达几十公斤的物资走一段完全没有开发过的山间小路,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每次从家里出发之前,他们都会做好被日本人发现,和游击队员一起逃入深山的准备。为此,他们甚至特意准备了两只帆布背包,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和应急食品药品。就这样,夫妻二人一次次的来到西山,走上那条“林迈可小道”,又一次次的从“林迈可小道”.返回他们在燕园的家。

在美国政府对日本宣战之后,林迈可夫妇迅速的逃离了燕园。据他们的女儿回忆,林迈可非常清楚自己早就上了日本人的“黑名单”。

1942年春天,林迈可夫妇离开平西来到了聂荣臻将军的司令部驻地。受聂荣臻将军的邀请,林迈可担任通讯部技术顾问。

从1942年到1944年,林迈可一直在晋察冀军区,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在晋察冀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电讯界的高级干部、技术专家和骨干。而林迈可夫妇的大女儿艾丽佳,也出生在这里。

1945年10月,林迈可一家从重庆转道印度返回英国。林迈可于1994年逝世,但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把自己的青春、才华、智慧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中国民族解放事业的英国朋友。在西山,又有多少条像“林迈可小道”这样,默默连接着山那边和山这边的生命通道。这些小路,见证过一位英国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见证过抗日军民不屈的抵抗,也见证着今日的繁荣。

猜你喜欢

小道根据地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窗台上的妈妈
人生感悟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美国 纽约 1200公里最长小道,不准开车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