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2018-01-25叶瑞银黄萧洒余佩琪何仲文

绿色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叶瑞银 黄萧洒 余佩琪 何仲文

摘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共有外来入侵植物44种,隶属于17科39属,以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15种),入侵方式主要为无意引入。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热带美洲(共15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共36种)。入侵植物多分布于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根据以上調查分析结果,对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及防治建议。

关键词: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4-0030-04

1 引言

外来入侵植物( Alien invasive plants,AIPs)是指从其原生地.通过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能在其中建立自然种群,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农林牧渔业生存等构成一定威胁的外来植物。外来入侵植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幅度较广,能够占据本土物种所不能利用的生态位,同时对环境有着较强的忍耐力,并且适应、繁殖及传播能力均较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占据较大的生存空间。

外来物种的传人途径主要包括:一是作为农林牧渔生产、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物种而引入(有意引入);二是随若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人的物种(无意引入);三是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1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人(自然扩散) 。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和经济问题,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系统中的当地物种,而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保护区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牛态功能的最好方法,通过长期维持自然栖息地的自我维持的种群,就可能以更少的花费来有效地阻止物种的灭绝。保护区受到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对保护区的保护多样性的功能受到直接的威胁。了解现行保护状态下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入侵的程度,并对处于保护状态下的自然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的种群动态以及保圭、区内各生态系统或群落对外来人侵植物入侵的反应,均是制订保护方案和策略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积极开展外来入侵植物对自然保护区入侵及影响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保护生物学理论以及自然保护Ⅸ管理实践均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不同省区的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开展了调查研究,对保护区内外来种的入侵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并提出了一定的应对策略。本文对广东陈禾洞自然保护区的入侵植物种类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并对入侵现状、原因及威胁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与建议,为陈禾洞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及外来入侵植物的科学管理与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管理、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2 自然地理概况

陈禾洞自然保护区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境内,地理坐标23°43'02"~23。48'10"N,113¤49'30"~114°01'50''E,与清远市及惠州市龙门县接壤。陈禾洞地处亚热带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年平均降雨量2000 mm左右,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海拔1100 m以上为灌丛草甸土,海拔600~1000 m为山地黄壤,海拔300~600 m为山地红壤,海拔300 m以下为赤红壤。本区域的地带性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

3调查方法

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对象为在保护区内有分布,并在本区域内生态系统中有扩散能力,并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损害或影响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野外调查主要依据《广州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技术规程》,采取样线调查、样方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线路调查,记录和统计发现的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其伴生植物的种类,在在外来入侵植物分布集中的地点,设置2m×2m的样方,统计样方内外来人侵植物的植株数、盖度及优势度等,并记录其他伴生植物的种类,拍摄外来入侵植物的照片。植物鉴定主要参考相关文献。

4结果与分析

4.1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及入侵现状

根据对陈禾涧自然保护区历时将近两年的采集和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及标本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陈禾洞自然保护区现有入侵植物44种,隶属于17科39属(表1),分别占广州地区现有入侵植物的29.8%、44. 7%及33.9%。在这些外来入侵植物中,主要为菊科、苋科Amaranthaceae及禾本科Poaceae植物,占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48. 9%,其中,菊科有15种,苋科4种,禾本科4种。另外21种入侵植物中,旋花科Convolvul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豆科Legurninosae和茜草科Rubiaceae各有3种,豆科、锦葵科Malvaceae和茄科Solanaceae各有2种,落葵科Basellaceae、千屈菜科Lythraceae、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柳叶菜科Onag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椴树科Tiliaceae及荨麻科Urticaceae则各有1种。从种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上看,菊科入侵植物占明显的优势地位。蒋奥林等人统计广州共有菊科入侵植物30种,在本保护区已发现15种,特别是鬼针草Bidens pilosa、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及假臭草Eupatoriumcatarium已在区域内较为常见,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已经构成了威胁。

4.2入侵途径及原产地分析

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主要包括有意引入、无意引入及自然扩散(表2),以无意引入传播方式最多,共有20种植物以此种方式传人,其次是有意引入方式和自然扩散方式。44种入侵植物中,大部分来自热带美洲,有15种,占外来入侵植物的34.1%,其可能原因一是由于陈禾洞保护区所处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适宜这些物种的生长,二是因为新旧大陆分离时间较长,致使两地间生物种类的交流较少,缺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及条件。

4.3入侵植物生活型分析

在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内的44种入侵植物中,陆生草本有36种,占入侵植物种类总数的81.8%,其余生活型包括陆生灌木2种,陆生藤本4种,陆生亚灌木1种,两栖草本1种(表3)。草本植物在到达新的环境时,由于其具有生活史短、更新速度快、结实期长且结实率高、种子轻且个体小等特点,使得其在与本地物种竞争时具有极大的优势,由此可见,草本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及入侵能力,有较大的可能成为入侵物种。

5讨论

5.1 陈禾洞保护区外来植物的入侵特点

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对陈禾洞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分析,发现其有种类多、分布不均匀且面积较小等入侵特点。发现的44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于17科39属,分别占广州地区现有入侵植物的29. 8%、44.7%及33. 9%,在科、属层面上占据较高的比重。从分布区域上看多集中于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如区域内的果园、农家乐等周边区域,在保护区的核心区较少发现入侵植物,可见人类活动对于外来物种的扩散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护区由于保护措施妥当,有着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得区域内的外来物种分布面积较小,这是我们此次调查中发现的较为积极的方面,在以后的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应该继续加强防控措施,严格控制外来人侵物种的种群规模。

5.2管理和防治对策

针对陈禾洞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以及未来将会面对的入侵风险,提出以下管理及防治措施。

(1)在进行保护区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外来入侵植物专项调查,对区域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对其在区域内的详细分布位置、种类、种群规模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加强野外监测,防患丁未然,并与科研院所合作,对其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扩散潜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2)加强对少数扩散、竞争能力较强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理和生物防治,如假臭草、三裂蟛蜞菊、含羞草Mimosa pudica等,对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采取物理机械清除,并应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来进行综合防治。

(3)利用乡土植物适应力强等特點及时地进行植被恢复,防止外来植物的扩散。

(4)加强对外来人侵植物的检疫检测,杜绝外来有害植物及其种子进入保护区,从根本上阻断其人为途径进入保护区。

(5)加强宣传教育,对本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外来入侵植物鉴定、控制、危害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其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与此同时,和保护区周边的村镇政府合作,加大对外来人侵植物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外来人侵植物危害性的认识,可以大大减少外来入侵植物被盲目引入的风险和机会。

(6)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对人为活动进行控制,尤其是保护区内的果园、农家乐等场所,并对保护区内的私自登山者进行监管,防止其不经意带人外来物种。

在对保护区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我们应当知道越是健康稳定复杂的生态系统,越是具有抵抗外来物种干扰的能力,陈禾洞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可谓是广州的物种宝库,只有加强保护区的管理,保证其生物多样性,积极恢复区域内退化生态系统,一个具有完整生态健康功能的保护区才能从根本上面授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浅谈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