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纳兰性德诗词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3期
关键词:纳兰性词作质朴

王 莉

(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江苏 徐州 221000)

纳兰性德是清代初年文人的典型代表,其诗词的深入研究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我国诗歌艺术发展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现阶段,对于纳兰性德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词作上,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不能真正意义上诠释纳兰性德的诗词思想以及文学成就,也不利于其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做出正确的评价。笔者认为,对纳兰性德文学作品的研究,应该着眼于纳兰性德的思想全貌,对其作品的语言特色、艺术特色等进行全方位的解析,为清初时期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此,笔者针对《浅谈纳兰性德诗词》一题的讨论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

纳兰性德诗词主要以写情为主,多是描述离别之苦的作品,这是文人的风格,其诗词可谓将爱恨情仇、离别情愫诠释的淋漓尽致。也就是此类作品居多,我们才总结出文人的语言特点。第一,纳兰性德诗词语言是以叙事性为主体的,诗词中的语言坦荡,但是却展现了真真切切的情感[1]。以《鹊桥仙》为例,这一词作中,纳兰性德利用坦率的言语叙述了对于爱恋之人的相思,当读者拜读词作的时候,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份真真切切的思念,为了心爱之人的声声哭泣,让读者心隐隐作痛,用平实的叙述营造了情深意切的艺术氛围。第二,在纳兰性德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那种细处见情的感觉,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的直白情愫都是利用含蓄的言语进行表述,情感呈现的十分自然得体,其中没有易安居士的比喻,也没有苏轼的激情,但是字里行间却流淌着真实情感,笔墨并不华丽,但是情感丰盈充沛。第三,将日常中的话语与文学作品有机整合,在自然的语言中诠释出人类的真情实感。纳兰性德始终擅于利用口语,集中诠释细节化的情感,言语平实,但是感情却丰富。如《秋水·听雨》这一作品,作者利用“酒醒后,心翻碎”,回忆“幽窗小憩,娇梦垂成”,这都是日常话的言语表达,其中却蕴含了作者的那份真情实感,实现了用日常话语诠释常人情感的语言特色。第四,色彩词语有效运用,增添了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性,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色彩描绘词语的运用,作者擅于利用色彩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从而强化了情感的复杂性、增添了诗词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如《虞美人》这一词作中的第一句“银床淅沥青梧老”中运用了两处色彩词汇,将文人失去心爱之人的内心悲凉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使得内心情感更加真切的呈现在读者面前[2]。

二、纳兰性德诗词艺术特色

通过对纳兰性德诗词的分析,质朴平和是主要艺术特色,不仅在语言特色展现着质朴、贴近生活,在意境与氛围营造上也呈现质朴与平和。在纳兰性德诗词中,作者善于利用自然意向抒发情感,其中诗词中对于日意象、月意象、烟意象等多处运用,与此同时,植物意象也比较普遍。例如《拟古四十首》中“初日澹杨柳,对之何所言?”就运用了柳这一植物意象,柳与留谐音,利用这一植物意象将怀远的思想含蓄的抒发出来。与此同时,纳兰性德多次出使塞外,在其作品中,也有很多描述塞外风光的,集中抒发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纳兰性德诗词地位及影响

纳兰性德诗词虽然不鸣,但是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借鉴,在艺术造诣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纳兰性德倡导在诗歌中不应该极尽全力的追求形势的完美与工整,更应该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诗词创作必须在一定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进行。当然,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的侍卫,在其诗词中也存在着一定迎合封建统治者的意图,但是并没有全面的呈现出谄媚的感觉,而是利用质朴的语言抒发最真实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诗歌艺术的写实化发展,对于清代诗歌的发展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结语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他对岁月沉淀下来的古典诗歌艺术的继续与传承,也有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创新。纳兰性德诗词在语言上质朴、自然,大量口语与色彩词汇的使用,展现着对于自然的热爱,诗词虽然言语平淡,但是寓意的确丰满,其在中国诗词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使得相关专家学者能够积极关注纳兰性德,在研究纳兰性德文学成就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化的全面的研究。

[1]郭其智,黄小妹.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5,31(06):113-118.

[2]孟盛彬.不恨天涯行役苦——纳兰性德觇索伦边塞诗词的文化阐释[J].满族研究,2009(02):88-91.

猜你喜欢

纳兰性词作质朴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一个更加完整的印象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山有桂子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我在我质朴的心原流浪
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诚的感动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