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提问之精要

2018-01-25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慧幼儿园施文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8年12期
关键词:糖醋大蒜经验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慧幼儿园 施文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腾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问提得好即教的好。”就提问而言,明确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主体的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教师与幼儿发起的提问,也应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反问,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教师如何深入地提出问题尤为重要,要将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主动”的探索欲望,还要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适时当地进行引导,促进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发现。

一、从幼儿实际出发——针对性提问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贴近幼儿的实际经验与感受,有目的、有意识、有准备地提问,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饶有兴致地围绕问题乐于说、敢于说,并让其同伴投入探究与讨论的学习活动中。

这是一堂中班综合活动“糖醋大蒜头”。活动目标是知道制作糖醋大蒜头的方法,大胆尝试制作糖醋大蒜头并体验合作、分享带来的快乐。在讨论制作糖醋大蒜头需要哪些材料的时候,幼儿一开始都不回答不上来,教师就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又换了一个方法问:“制作酸酸甜甜的大蒜头需要哪些材料呢?”(酸酸的是醋!甜甜的是糖!)

这样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不同的因素,再一次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引起大多数幼儿的共鸣,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当然,针对性的提问必须建立在幼儿的需求、关注点及经验基础上,这样才能使教育和幼儿的兴趣点保持一致,把教育活动步步引向深入。

二、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巧妙设问架起幼儿新旧知识的桥梁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候,教师需要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激发幼儿对新的材料、内容的兴趣,帮助幼儿连接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升幼儿的认知。这个时候教师巧妙的设问至关重要。

仍以中班综合活动“糖醋大蒜头”为例。“这几天天气变化特别大,很多小朋友都感冒了,感冒的人会有怎么样感觉?”

“感冒会咳嗽!”

“流鼻涕!”

“头疼!”

“还会发烧呢!”

——结论是:感冒会咳嗽、流鼻涕、头疼,人不舒服,真难受!

“有什么方法可以不让自己得感冒的呢?”

“多喝水、多吃菜!”

“开窗通风,多锻炼身体!”

“吃大蒜头!”

——结论是:多喝水、开窗通风、多吃蔬菜和水果、吃大蒜头都是预防感冒的方法!

一个巧妙的设问,提供给幼儿一个自主交流的平台,促使幼儿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幼儿将原有的经验与现实的情况进行比较、迁移,找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此时,幼儿的回答,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享,教师只需要准确、精炼地帮助幼儿归纳小结及补充即可。

三、拓展幼儿思考空间——深入追问帮助幼儿归纳总结

作为幼儿发展的推动者和提升者,教师需要善于在幼儿体验、探究和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需要和问题,并做出适时的、灵巧的推动,促使他们的经验得到提升。一般而言,开始时幼儿对问题都不会有完整、深入的认识,这时,教师应通过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使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还以中班综合活动“糖醋大蒜头”为例,在问“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感冒呢?”小朋友子毅说:“多吃大蒜头,可以预防感冒的!”老师很开心,因为他回答到老师的要点上了!可是老师并没有无趣乏味地重复幼儿的话,而是马上话峰一转,“我们一起问问子毅,为什么吃大蒜头可以预防感冒呢?”“大蒜头有杀菌作用!”通过交流,让孩子将以前生活中的经验和同伴一起分享,然后帮助孩子一起收集、整理关于预防感冒的经验。

四、敏锐捕捉教育契机——及时发问引导幼儿全面深入思考

提问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出发点。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更需要把握教育的契机,敏锐洞察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做出迅速的反应,精心设计提问,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领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这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知道,来自幼儿即时生成的信息稍纵即逝,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将“昙花一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做敏锐的观察者——善于观察、倾听、体验幼儿发出的信息,又要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思考,真正感受幼儿的所思所想,发现一些表面信息背后蕴藏的正真价值。

中班综合活动“糖醋大蒜头”中,当子毅说到“多吃大蒜头,可以预防感冒的!”,只听见川川嘀咕到:“啊!大蒜头,臭的!”顿时,坐在川川身边的小朋友们议论纷纷,引起了一阵骚乱。接着老师就很顺当的说下去:“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已经加过调料的大蒜头,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好吗?”小朋友用湿纸巾擦好手后就开始吃大蒜头了,都吃得津津有味的!老师接着问:“你们吃到的大蒜头是什么味道的?”

“酸的。”

“甜甜的。”

“你们喜欢吃糖醋大蒜头吗?”

“喜欢!”

只听见川川说“不喜欢!”

老师接着问:“谁喜欢吃糖醋大蒜头的?”很多小朋友都举手了——“你们为什么喜欢吃糖醋大蒜头呢?”

“我喜欢酸酸甜甜的味道。”

“大蒜头有杀菌作用,吃了不会感冒。”接着老师就顺着孩子的话对川川说:“大蒜头有杀菌作用,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下次你可以尝一尝,好吗?”本以为川川会说好的,他还是不为所动地摇摇头。于是,教师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行为——问川川:“得了重感冒发烧了,需要打针,你害怕吗?”

“害怕的!”川川很诧异的看着老师!其他小朋友特别认真,似乎在观赏着老师和同伴之间一场斗智斗勇的“战争”,等待一方的胜利!老师又问:“你情愿发烧后打针还是没生病之前吃大蒜头呢?”川川很无奈,但很快明白地回答到:“还是吃大蒜头吧!”

个性决定了孩子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保护了孩子的个性,体现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诱导作用——巧妙地将孩子的需求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使孩子主动地融入集体活动。

另外,幼儿的提问也是思考的起点,是获取知识的钥匙。他们往往是遇到自己的认知经验范围内解决不了或有疑问时才提问或求助于老师和同伴,这时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与幼儿产生思维的碰撞,引发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所以,提供一个充分表达、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且要有目的、有质量地再抛回去,让幼儿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追问。

教学智慧源于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善于进行反思的教师,更容易从教学经验中产生教学智慧。反思就是不断提问为什么,智慧则表现为提问中的价值判断和时机判断。其中价值判断的依据就是提供给有幼儿一个充分表达、展示的机会,并把“球”抛给幼儿,让幼儿尝试分析、深入分析、让追问富有实效性。

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努力和幼儿的思考的基础上的,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要时而点拨、时而赞扬、时而装傻、时而沉默,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形成颇有教学成效的师幼互动。

猜你喜欢

糖醋大蒜经验
醋糖张
糖醋张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佟云霞
失踪的小数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