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化”教学法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
——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概论》课教学为例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概论理论课考核

黄 静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017年教育部下发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要求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概论》课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五化”教学法,即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设计问题化、实践教学规范化、考核评价过程化、教师备课集体化。“五化”教学法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一、教学内容专题化

根据调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片面强调统一性要求而忽视个性化差异的现象,导致教学活动与高职实际贴近度不高。教学实践中发现,统一性难以满足高职个性需求。首先是本、专科学分不同。“05方案”规定本专科《概论》课学分分别为6和4,高职院校用少于本科院校的课时数来完成同样教学内容是较为困难的。其次,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训时间长且时间较为分散,导致《概论》课教学过程不连贯、零碎化问题突出。

基于上述原因,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专题化教学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力求做到详略得当。高职高专课程一般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概论》课教学如果囿于教材,往往难以吸引学生学习热情,教学实效性差。专题化教学则会大大提升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解释力,将教材的系统和主题统一起来。我校在探索中认识到:教学内容专题化要在全面“吃深、吃透、吃准”教材的基础上,以全面贯彻落实大纲精神、贴近高职学生认知、贴近高职学生关注点、贴近高职学生兴趣点、贴近社会实际、增强学生获得感为原则,融会贯通教材内容,按专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专题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大纲精神,切忌片面迎合学生,“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切忌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将内容游离于观点之外,防止课堂“热闹”之后鲜有思考的现象。

依据上述设计原则,我校形成了以下九个教学专题:星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怎样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布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理论是什么?在具体实施中,每个专题均由理论教学(教)、自学建议(学)、实践教学(做)构成。同时要做到“三有”,即理论教学有教学要点和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有学习指导和考核标准,实践教学有实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明确“教、学、做”三个环节的功能和目标。

总之,专题化教学既有讲座的特点,又有课堂教学的实质;既有对掌握基本知识点的要求,又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安排,更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现实问题的解答,直面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退让,不仅使教学内容更贴近高职学生,而且有利于师生围绕一个专题展开深入探讨,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教材内容落地,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教学设计问题化

调研还发现: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高专学生往往基本理论知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低,面对《概论》课教材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容易造成教学与学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误认为教学内容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学不懂也没有必要学,从而不愿学。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我校突出了教学设计问题化的教学环节。

所谓教学设计问题化,是指在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设计上,以问题为导向,首先明确每次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再以解题思路确定教学手段、顺序和方法,解决怎样讲的问题。也就是说,《概论》课教学不能从概念出发,而应从问题出发,凸显“问题意识”的教学取向,即从涉及理论观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实际问题等出发,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寓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之中,透析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背后的、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的观念问题,以及思想路线、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问题,从而使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这样一来,可以把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认识到:对问题的解答,不能简单机械地“原理加例子”,因为这种方法缺乏深度的思想性和明确的指导性。应在问题中渗透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分析热点问题,以事论理,“浅入深出”、“以小见大”。比如针对《概论》教材的绪论和第一章知识,在确定《星光与信仰》专题教学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由点点星光变为我们的信仰”为问题设计教学,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人类需不需要理论?为什么我们需要的理论会是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有哪些可能的方法?何为正确的方法?

再如讲“社会主义本质是共同富裕”这一问题,以“如何看待今天的收入差距”为题设计教学,通过学生社会调查、课堂辩论赛、课堂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重点回答何为富?何为收入差距?社会主义国家允许存在收入差距吗?什么是适度的收入差距?共同富裕等于同步富裕吗?平均主义等于收入公平吗?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针对地分类解决等问题。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辩证思维能力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实践证明,教学设计问题化既能保证教学内容“高大上”,又能使讲授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接地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规范化

实践教学规范化主要指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明确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主题、目标和实施步骤及考核办法,落实经费和指导教师,制定教学实施方案等。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理论传授,《概论》课尤其需要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将书本知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把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做到“知”、“信”、“行”统一。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尚存在课时不足、经费不能完全到位、指导教师人手不够、实践教学基地量少、实践教学主题随意、过程随性、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我校对《概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我们设计实践教学共16学时,记1学分。按专题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了8个实践教学主题,每个主题目标明确,实施方案详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依据主题的不同特点,分别在课堂内和校外实践基地进行。

其中课堂内实践方式灵活,有“模拟村官竞选”的情景式、“先富能否带动共富”的辩论式、“大国崛起方式”的讨论式等,将枯燥的理论寓于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活动中理解、强化知识。而校外实践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和专业课实训基地进行。一般由老师带队,学生从基地回校后,将所见所闻所思所得通过PPT、论文、摄影作品、展板等形式在班级进行汇报分享。这种朋辈教育的方法,更容易将来自实践的想法、看法、说法进行交流,更利于让同龄人认同,从而强化了《概论》课教学效果。在具体要求上,学生须完成概论课布置的实践教学任务,如“观察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寻找身边的敬业模范”等,实训结束时提交概论课实践报告并进行考核。这样一来,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中时间、经费、教师人手不足等问题。

四、评价考核过程化

众所周知,《概论》课不仅要传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更要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教育人、引导人,要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传统考核方式由期末试卷定成绩,这容易导致学生平常不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期末靠死记硬背,导致学生不注重日常、不关心时政、理论难以内化等问题。采取“过程评价+理论考核”组成的评价考核办法有利于克服以上问题。

所谓评价考核过程化,是指在概论课成绩评定中,将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表现和日常行为纳入考核内容,并增加其权重。教学过程中表现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参与教学互动、实践教学、个人及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等。日常行为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获学校及以上奖励或受处分情况、参加与课程相关知识竞赛获奖情况、参加公益活动情况等。

我校在具体实施中,确定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指标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责完成,日常行为指标的考核由班委干部提供基础数据,任课教师评定成绩。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过程化考核使考核贯穿学习生活全过程,实施以来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化、课堂参与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明显得到提升;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大大增加,师生情感得到加深。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接受和理解度也随之增强,有助于理论知识内化为思想素养。

五、教师备课集体化

备课集体化是指通过集体研讨,聚集体智慧进行备课。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更新频率快等特点,必须将党的理论新成果及时融入教学之中,这在《概论》课中尤为突出。这对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要求教学内容须不断充实完善,教学案例须及时更新。不仅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广,而且综合能力还要强。面对较为繁重的备课任务,教师个人单打独斗,势必面临认知及能力有限的困扰。集体备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我校为此严格实行这一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校采取分工合作法、重点人物重点突破问题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方式。从教学内容、目标的确定,到重点难点的解析,再到案例的筛选、教学PPT的制作,均聚集体智慧完成。集体备课不仅能有效解决教师个人能力局限等问题,而且十分有利于教学

团队成长。我们感到:集体备课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教研室组织工作要到位,二是教师要有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心得。

总之,通过“五化”教学法,我校的《概论》课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改革实效,从历年“学评教”和教学反馈情况看,概论课教师优秀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教学团队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学校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四转变四强化”的明显变化,即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强化教学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变教师当“演员”为学生当“演员”,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变单纯理论讲授为理论加实践,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养成教育和素质考核,变结论性考核为“过程考核+理论考核”。实践证明,“五化”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良好教学法。同学们普遍认为,专题式教学更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问题化导入的教学法,使《概论》课不再枯燥和空洞了,知识点变得生动而具体起来,学习难度大为降低。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更是深受学生喜爱,无论是课堂内,还是校外实践课,同学们都能在课前做充分准备,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大幅提升,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考核过程化,有效促进了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学生上课迟到现象明显减少,抬头率明显提升,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逐年增多。这些对于增强《概论》课的实效性,助推高职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可,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1]艾四林,吴倬,孔祥云,王雯姝,舒文.深化新课程体系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5-9.

[2]傅琼,黄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4):85-87.

[3]张健,郭华茹.充实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7-90.

[4]王永友.坚持“三姓”要求育“四为”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7(1):37-40.

[5]马忠,原霞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文本分析法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67-72.

[6]马忠,张晓玲.论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其现实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4):96-100.

[7]段妍.说理与解惑:“概论”课实现大学生道路认同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221-224.

[8]王向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的若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108-109.

[9]徐向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析——以“概论”课教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5(29):75-78.

猜你喜欢

概论理论课考核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内部考核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