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蛋鸡产业发展情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2018-01-25孙从佼

中国畜牧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蛋品存栏蛋鸡

孙从佼,秦 富,杨 宁*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蛋鸡行业努力克服年后蛋品消费疲软、H7N9 流感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全年蛋鸡产能加快调减,蛋价低位反弹,总体形势趋稳。本文从国内外蛋鸡产业生产与贸易概况、产业技术研发进展、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等方面作一综述。

1 2017年蛋鸡产业生产与贸易概况

1.1 国际方面

1.1.1 生产 2017年,美国蛋鸡存栏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生产成本小幅降低。至2017年11月,美国蛋鸡存栏量达3.1亿只,同比增加8.5%。1—11月鸡蛋平均生产成本为59.87美分,同比减少1.3%;1—11月白壳鸡蛋平均零售价格为每打57.6美分,同比提高8.6%。

欧盟鸡蛋产量略增,蛋价提高。据欧盟预测,2017年欧盟鸡蛋产量约为770.2万t,同比增加0.5%。2017年1—11月欧盟鸡蛋价格较2016年同期上涨43.1%。

日本蛋鸡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鸡蛋批发价格提高。2017年2月,日本蛋鸡存栏量达1.361亿只,同比增加1.1%;养殖规模在10万只以上的农户占蛋鸡养殖总户数比例为16.1%,较2016年提高2.5%。2017年4—10月鸡蛋批发价格平均为203日元/kg,同比提高2.5%。

1.1.2 贸易 美国蛋品出口量大幅增长,1—9月出口量同比增加26.7%,其中加工蛋品出口同比增加73.3%,壳蛋出口同比减少9.5%。美国国内鸡蛋消费小幅增加,人均鸡蛋消费较2016年增长1%。

欧盟鸡蛋出口量大幅减少。受禽流感和“毒鸡蛋”事件影响,欧盟鸡蛋消费量较2016年减少0.1%。1—9月欧盟蛋品进口量为1.58万t,同比减少6.6%;蛋品出口量为16.25万t,同比减少11.2%。

日本家庭鸡蛋消费量和进出口量均增加。2017年4—9月,日本家庭鸡蛋消费量同比增加0.9%。1—10月,日本鸡蛋和蛋黄的进口量同比增加6.6%,液蛋进口量增加6.1%,美国仍是日本第一大蛋品进口来源国。日本蛋品出口额同比增加13.9%,出口量同比增加16.9%,达到3 214 t。

1.2 国内方面

1.2.1 生产 随着我国蛋鸡自主育种实力增强,种源供应得到保障。2017年1—11月我国在产祖代种鸡平均存栏同比增加5.2%,在产父母代种鸡平均存栏同比增加3.1%,蛋种鸡产能仍然维持过剩状态。由于2017年上半年鸡蛋价格大幅下跌,商品代蛋鸡存栏据此做出相应调整。1—11月商品代蛋鸡平均总存栏同比减少9.0%。虽然只鸡平均单产维持较高水平,但累计鸡蛋产量同比下降6.9%。

1.2.2 贸易 2017年,我国蛋品贸易总量有所增加,但贸易总额略减。其中,蛋品出口额小幅减少,进口额小幅增加。2017年1—10月蛋品贸易总额1.554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减少0.12%,其中,蛋品出口额1.552亿美元,占蛋品贸易总额的99.87%,比2016年同期减少0.25%;蛋品进口额约为11.444万美元,比2016年同期增加0.75%。

在进口品种方面, 2017年主要进口孵化用受精鸡蛋和其他蛋黄、其他去壳禽蛋3种。2017年1—10月孵化用受精鸡蛋进口额占蛋品进口总额的13.49%,其他蛋黄进口额占1.52%,其他去壳禽蛋占84.99%。2017年1—10月中国出口的主要蛋品品种仍是鲜鸡蛋,出口额为9 300万美元,占中国蛋品出口总额的59.88%。

中国香港依然是最大的蛋品出口市场。2017年1—10月,大陆对中国香港的蛋品出口额为10 939万美元,占蛋品出口总额的70.44%,较2016年同期减少537万美元;第二大出口市场是中国澳门,出口额为1 186万美元,占蛋品出口总额的7.63%,较2016年同期减少62万美元;第三大出口市场2016年为日本,2017年则是韩国,出口额为880万美元,占蛋品出口总额5.66%,较2016年同期增加663万美元,同比增长305%。可见,东亚地区仍是我国蛋品出口的最主要地区,前三大市场所占份额占中国蛋品总出口额的83.74%。

2017年我国蛋品出口五强省份格局发生变化,2016年蛋品出口五强省份为湖北、广东、辽宁、山东和福建,五省蛋品出口额占我国蛋品出口总额比例分别为28.65%、27.52%、16.07%、9.28%和6.67%。2017年1—10月五强禽蛋出口省份分别为辽宁、湖北、广东、山东和福建,占全国蛋品出口总额比例分别为31.54%、31.23%、15.08%、7.87%和7.80%。五强省占我国蛋品出口总额的总比例从2016年的88.19%增加到2017年的93.52%。

2 蛋鸡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2.1 遗传改良技术 国际蛋鸡育种研究主要进展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涉及鸡全基因组研究和选育、优势基因挖掘与应用,抗病育种、基于DNA 分析的公鸡早期选择方法等。二是福利养殖政策下的蛋鸡育种新思路,如通过选育和环境控制技术延长蛋鸡饲养期,使其达到“100周龄产500个蛋”;提高蛋鸡后期产蛋量和蛋品质;蛋鸡对产蛋箱和散养的适应性;如何通过选育降低蛋鸡啄羽或啄癖倾向等。三是遗传机制解析和表观遗传学研究,主要涉及鸡乌肤、横斑羽色相关基因的研究;表观修饰作用调控鸡胚胎期骨骼肌生长发育的遗传机制研究等。

国内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地方遗传资源利用、品种创新与持续选育、优势基因挖掘3个方面。在地方遗传资源利用方面,对藏鸡、茶花鸡、鲁西斗鸡等地方鸡遗传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获得了丰富的育种素材;在品种创新与持续选育方面,将蛋品质、饲料转化率、产蛋持续性等性状作为选育重点;在分子育种技术方面,应用GWAS、全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测序等技术,筛选出与饲料转化率、卵泡数、冠色、黑色素生成、生长发育、精子活力等重要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并将其运用到育种工作中;同时,开展了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对蛋鸡育种和遗传改良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2.2 营养与饲料技术 目前,国际上相关领域的主要进展集中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研究调节和改善动物营养代谢过程以增强动物的抗病力,以针对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及与营养代谢关系研究为主,研究认为肠道微生物与动物的脂肪代谢、免疫机能发育、营养物质吸收均有密切关系;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变化可以实现对相关机能的调节;能够有效调节肠道微生物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植物提取物、益生菌、寡糖和酶制剂等,但如何稳定植物提取物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效果,以及明确益生菌的确切功能是目前研究重点。二是以生态安全为目标研究利用营养平衡原理,通过减少配合饲料中某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含量以降低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主要针对N、P、Zn、Cu等元素的超量排放开展多方面研究,欧盟首先提出了对Zn、Cu限量使用的标准,比以往降低20%以上。

国内营养与饲料技术领域的研究主要受环境友好型饲料技术、精准营养技术和在线饲料配制技术、鸡蛋品质亟需改善等需求驱动。在环境友好型饲料技术的需求方面,首先,受耐药性普遍攀升问题的影响,我国对饲用抗生素禁用的态度日趋明确,研究有效的替代产品或技术成为关注焦点。另外,养殖场也开始主动选择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并将“无抗养殖”作为主要亮点。在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方面,饲料营养价值的在线检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精准饲料配制技术已经成为养殖场和饲料企业增加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鸡蛋品质改善方面,目前关注较多的包括营养成分、货架寿命、蛋黄颜色、蛋壳质量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蛋壳质量,另外,鸡蛋销售商开始关注功能鸡蛋,如富硒鸡蛋、DHA鸡蛋等。

2.3 疾病防控技术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禽流感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根据OIE提供的最新疫情报告,2017年共有23个国家报告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其中非洲和亚太地区分别有8个国家,欧洲有7个国家;H5N6是亚太地区流行的最主要的血清型,而H5N8为欧洲流行的最主要的血清型。研究表明,野禽的迁徙是导致病毒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因素,而不同血清型病毒之间通过基因片段交换产生新的重组病毒是病毒进化的最常见方式。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QX型毒株自1996年首次在中国青岛被发现,之后很快蔓延至全国甚至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目前QX型毒株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成为危害最严重的基因型,其比例达70%左右。

2017年国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相对平稳,随着下半年H7亚型疫苗开始投入使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包括弱毒株的流行比例也大幅度下降,感染人的风险大大降低。针对国内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复核,即将取得新兽药注册证书。目前,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在国内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表明,通过加强生物安全和合理用药可以大幅度降低鸡群感染阳性率,疫苗免疫的效果仍需通过更长时间进行检验。当前我国蛋鸡疫病的防控过分依赖于疫苗,使用疫苗种类多、免疫次数频繁,严重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随着我国蛋鸡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鸡场生物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措施得到了明显增强,推进“免疫减负”的条件已经成熟,且十分必要。

2.4 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 2017年蛋鸡福利型养殖系统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欧洲在福利型养殖装备的研发方面领先全球,目前已经实现福利养殖模式的蛋鸡生产性能普遍超过全套笼养,养殖栋舍规模不断扩大,正在从目前的每栋8万~10万只发展到每栋35万只的大规模生产水平。蛋鸡行为和福利、养殖过程智能监控技术与产品追溯技术等是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研究热点。2017年,精准畜牧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等在蛋鸡养殖领域的应用又取得了较大进步。

2017年我国蛋鸡养殖设施装备技术水平也取得较大提高,在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蛋种鸡本交笼设备、优化湿帘降温系统、研发智能装备和控制技术、建设大数据信息采集平台和生物安全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国自主研发的蛋鸡福利型网上立体散养技术与装备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形成了第3代养殖系统。

粪便处理方面,欧美国家养殖场开始越来越多利用舍内排出空气进行鸡粪烘干,再结合自然发酵或制粒,生产有机肥。欧洲还出现了焚烧鸡粪的发电技术。此外,欧美国家在氮足迹、水足迹以及鸡粪抗生素和重金属处理技术等方面研究较多。

国内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也开始关注养殖场的臭气问题,但采用过滤、水洗等技术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经济、有效的除臭技术需求迫切。鸡粪罐体发酵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河北、山东、四川等地用户数量增长较快,该技术的主要瓶颈是鸡粪需要添加辅料降低含水率,而辅料的来源和成本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2.5 鸡蛋加工技术 受消费习惯、消费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国际上许多国家在鸡蛋加工产品以及蛋鸡副产物利用方法等方面都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欧美消费者已形成了消费冷藏包装的巴氏杀菌液态蛋的习惯,巴氏杀菌液态蛋制品在澳大利亚、欧洲、日本和美国占鸡蛋产量的30%~40%,市场日臻成熟。此外,国外还研发了用不同配料调制的液蛋产品,专供烹调和焙烤使用;并商业化生产了速冻全蛋液产品,已形成自动化液蛋加工流水线,如荷兰MOBA公司、丹麦SANOVO公司、法国ACTINI公司、美国DIAMOND公司、日本NABEL公司等,通过鸡蛋清洁设备、高效灭菌技术、无菌灌装系统、冷链运输能够使液蛋的贮藏期达到10~12周,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食品行业。

中国鸡蛋加工技术尚处于开发与创新阶段。首先,随着消费者对鸡蛋营养价值认识的加深,其对高品质鲜蛋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其次是再制蛋,如卤蛋、白煮蛋、松花蛋、咸蛋、糟蛋等企业标准化生产及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另外,蛋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溶菌酶、卵磷脂、蛋黄油、特异性抗体(IgY)因子等既可以作为医药工业原料、第3代保健食品的原料及功能因子、食品添加剂,也可以用作生物化工产品,经济效益增加。

随着鸡蛋加工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引进,蛋品加工企业数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蛋液、蛋粉、冰蛋、蛋干产量逐年增加。利用现代蛋制品的品质质量提升与安全控制新技术,开发适合不同食品加工过程及终端消费的多元化系列蛋粉,研制高价值功能性新型蛋制品,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功能化和休闲化蛋制品是蛋品加工的主攻方向。

2.6 产业经济 当前,国际上蛋鸡产业经济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蛋鸡饲养模式评价研究、蛋鸡营销研究、蛋品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包括从利润、环境和人3个维度评价饲养模式;对传统养殖、大笼养殖、棚舍养殖、散养和有机养殖的投入与产出利润进行比较;研究各种养殖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等等。

伴随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蛋鸡产业进入加速转型升级期,国内学者对蛋鸡产业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主要集中在供需平衡与价格预测、技术应用评估与效率提升、国家政策实施与产业发展等方面。在我国环保政策越来越严苛的条件下,对蛋鸡产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从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过渡到以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上,未来蛋鸡产业的约束性政策将不断增强、扶持性政策更加系统化,蛋鸡产业进入加速转型升级期。

3 2017年蛋鸡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产业现状

3.1.1 蛋鸡存栏及鸡蛋产量

1)蛋种鸡存栏维持产能过剩。2015年因封关措施发挥作用,国内祖代鸡引种受到较大影响,2016年国内引种企业均从西班牙进口祖代种鸡,加上国内自主培育品种,满足了国内祖代育种需求。多数祖代场自2016年10月提供父母代种鸡,2017年初父母代蛋种鸡场补栏持续增加,7月后父母代种鸡均处于在产状态,种蛋和商品代鸡苗供应充足。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测算,祖代蛋种鸡平均存栏量在36万套左右即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可见,目前蛋种鸡产能仍然维持过剩状态。2017年1—11月在产祖代种鸡平均存栏同比增加5.2%,仍维持在60万套左右,明显高于市场实际需求;1—11月在产父母代种鸡平均存栏同比增加3.1%。

2)商品代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双双下降。据农业部定点监测,由于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补栏量大,蛋鸡产能过剩,2017年上半年鸡蛋价格呈断崖式下跌,蛋鸡存栏据此做出相应调整。2017年1—11月蛋鸡平均总存栏同比减少9.0%,11月蛋鸡总存栏同比下降11.1%。蛋鸡存栏结构方面,1—11月累计新增雏鸡同比减少9.9%,累计淘汰产蛋鸡同比增加13.9%,故1—11月后备鸡平均存栏同比减少17.8%,产蛋鸡平均存栏同比减少6.7%,其中,11月产蛋鸡存栏同比下降15.1%。1—11月只鸡平均单产维持较高水平,但累计鸡蛋产量同比下降6.9%,其中,11月鸡蛋产量同比下降14.6%。

3.1.2 鸡蛋价格、淘汰鸡价格变化 鸡蛋价格和淘汰鸡价格上半年以下跌为主,下半年有所回升。据农业部定点监测,蛋价于2016年“中秋”、“国庆”之后便开始持续回落,尤其是2017年春节过后受存栏过多、种蛋转商蛋、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蛋价呈现断崖式下跌,创下近20年新低,至8月才逐步回升,“中秋”、“国庆”节日拉动效应有限,“双节”之后蛋价有所下降,但维持在相对较高价位。淘汰鸡价格变化同鸡蛋价格类似,年初以来受H7N9流感及环保政策影响,价格持续下跌,6月以后逐步好转,8—11月回升并稳定在正常价位。2017年1—11月鸡蛋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0.9%,淘汰鸡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9.2%。

3.1.3 饲养成本与蛋鸡养殖利润 2017年,尽管饲料价格和饲养成本保持较低水平,但只鸡盈利下降。据农业部定点监测,2017年1—11月平均饲料成本和养殖成本同比均小幅下降2.1%,但由于前7个月蛋价下跌,全年只鸡盈利创下近5年新低。

3.2 存在问题

3.2.1 市场和疫病风险对行业影响加剧 目前,蛋鸡养殖既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也承受着突发疫病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产业链条的脆弱,因此应积极谋求稳定市场风险和防范疫病风险的长效机制,促进蛋鸡产业稳定发展。

3.2.2 环保约束强化对行业影响加剧 随着全国层面环保督查实施及环保政策约束强化,蛋鸡养殖面临着生产布局调整的问题。一是“禁限适”三区划定。禁养区内养殖场面临拆迁、转产;限养区需加大对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适养区要进一步优化鸡群结构,精细化管理,节本增效。二是鸡粪的资源化利用。鸡粪处理方式、技术不成熟,投资大,尚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利用;政策支持力度小,且有门槛限制。

3.2.3 鸡蛋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近十年,鸡蛋平均售价变化幅度不大,但鸡蛋生产成本却持续走高,双重挤压导致养殖效益不断下滑。鸡蛋生产成本持续走高一是由于饲料成本不断提高,二是用工成本显著增加,三是设施设备投入增加,四是用地成本增加,五是环保成本上升。尤其近年来国家对家禽产业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设立了禁养或限养区,对养殖规模、技术水平及产业布局要求更高,企业违法成本及主动制污成本大大增加。

3.2.4 “保险+期货”模式面临困境 2015 年大连商品交易所首创了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在玉米、大豆、鸡蛋等品种上开展试点操作。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已经连续2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该模式实现了养殖企业以及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之间的多方共赢,但其作为新生事物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客观上存在此消彼涨的矛盾。如果保险费率过高,保险条款过于苛刻,就会影响养殖户的投保积极性;反之,则会造成保险公司不愿承保。同时,期货公司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期货公司才愿意承担风险。另一方面,保费偏高及保障价格覆盖范围过窄。目前,鸡蛋价格保险保费偏高,同时,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价格采用单一的价格触发条件,即鸡蛋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差作为理赔依据,没有考虑保险期间因鸡苗及饲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保障价格范围偏小。据调查,虽然部分养殖户对“期货+保险”模式有浓厚兴趣,但绝大多数养殖户的保险意识薄弱,参保积极性不高。

4 2018年蛋鸡产业发展趋势

4.1 环保政策对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环保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必将对蛋鸡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一是加快养殖区域布局调整步伐,促使蛋鸡养殖从传统养殖区向环境压力较小的南部、西部地区转移。二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养殖场要实现雨污分流,新上环保设施设备,新建场实施环境评估等措施必将加快产业转型或升级步伐;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将加快退出或转产,大规模企业将趁势迅速扩张。三是促进农牧有效结合,打通种养循环路径,加快粪污资源化利用,采取粪污发酵、生产有机肥等模式,促进还田利用。

4.2 设施装备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随着蛋鸡养殖设施、装备在整个养殖环节投入相对降低,加之人工及管理成本不断增加,设备水平、自动化程度显著提升;自动化鸡舍逐步普及,除常规的自动饮水、喂料、通风外,逐步向自动集蛋、平带清粪方向发展,蛋鸡养殖正向着适度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疫病防控及粪污处理能力不断加强,饲养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同时,环保政策加大了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治理力度空前,要求从业者合理规划布局,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意味着农村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

4.3 鸡蛋期货影响力逐年增强 鸡蛋期货对蛋鸡市场的影响力逐年增加,随着行业内外对鸡蛋期货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未来鸡蛋市场的关注度越将来越高,而对鸡蛋期货的研究将起到未来价格的发现作用,并先于现货走出行情,可以提升行业士气,同时给行情敲响警钟。

4.4 蛋鸡存栏稳中趋增,鸡蛋供应总体平衡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虽然近2年封关对进口祖代蛋种鸡产生一定影响,但祖代蛋种鸡产能仍维持过剩状态,完全能够从种源上保证父母代和商品代蛋鸡养殖的市场需求。据农业部定点监测,从商品代蛋鸡存栏来看,由于2017年1—11月累计补栏同比降幅较大,而累计淘汰鸡同比增幅较大,由此推知在没有重大疫情发生的情况下,2017年蛋鸡存栏将稳中增加,相应地鸡蛋供应将呈现总体平衡状态(仍不排除局部过剩的可能)。

4.5 蛋价维持较高价位,利润空间将有所提升 在2017年4季度产蛋鸡存栏和鸡蛋供应偏紧及鸡蛋节日消费刺激情况下,预计鸡蛋价格将在2018年春节后有所回落,但限于产蛋鸡存栏处于较低水平,蛋价下跌幅度不会太大。结合上述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供应分析,在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2018年上半年鸡蛋价格将会维持较高价位运行,下半年将延续往年价格规律,维持较高价位,预计全年养殖利润空间较2017年将有所提升。

5 2018年蛋鸡产业发展建议

5.1 把握市场行情波动,积极防范疫病风险 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养殖主体要增强市场行情把控能力。首先,要研究鸡蛋价格波动规律,一般以平均3年为1个鸡蛋价格周期,据此来调整生产规模。其次,要把握好商品蛋雏鸡补栏时机,避免“一哄而上”。要根据孵化场孵化量、饲料场蛋鸡料销售情况、苗鸡经销商苗鸡发放情况对进雏时机及进雏量做出准确判断;并根据影响蛋价涨跌因素来综合推算商品蛋雏引进时机。影响蛋价涨跌的因素包括鸡蛋产量、养鸡户补栏热情、淘汰母鸡积极性及农民工返城、学校开学、节假日等。

在应对疫病风险方面,要树立“防胜于治”的理念,做好日常防疫消毒工作,避免疫情传染。对于突发事件,应积极应对,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做出生产调整措施,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5.2 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适应环保政策要求 蛋鸡养殖中“粪污和病死鸡群无害化处理”等环保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需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首先,要加强宣传,使养殖主体准确理解国家的环保政策,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其次,创新粪污处理方式,应以政府主导建设区域性的有机肥厂和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创造粪污资源化利用条件;再次,要引导有条件的养殖主体实施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因地制宜、以地定量、适度规模,实现蛋鸡产业循环生态可持续良性发展。

5.3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一是降低饲养成本。充分利用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设施设备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开展联合育种,做好种源性疫病净化工作,提高产蛋性能,间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建立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施新型饲料配方技术、推广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等,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二是降低销售成本。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健全物流配送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三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免税费,降低土地使用税,减免家禽及禽产品检疫费、排污费等;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降低融资成本。

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重在加强品牌建设。一方面,有实力的蛋鸡企业可以打造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品牌,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实力较弱的养殖户可“抱团取暖”,联合组建地方品牌,实施区域品牌营销策略。通过改变销售渠道、消费定位、包装设计,利用地理名片等构建适宜品牌。如推动养殖基地和鸡蛋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鼓励企业申请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以及通过HACCP、GAP、ISO等认证,建立起优质鸡蛋的品牌包装、连锁销售及安全鸡蛋可追溯系统,扩大市场品牌效应。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养殖基地参观等多种方式,培养更多的品牌消费群体,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搭建互相信任的桥梁。

5.4 破解“保险+期货”模式困境 针对“保险+期货”模式面临的困境,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蛋鸡养殖企业认识“保险+期货”。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产品的推广,鼓励和组织小微型蛋鸡养殖企业开展相关保险和期货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为金融创新、服务“三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有财政补贴支持的条件下,保险公司也需调整战略,在科学厘定保费的同时,积极开发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把价格险和产量险结合起来、开发考虑利润的价格险等。

猜你喜欢

蛋品存栏蛋鸡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多家企业将共同发起“世界蛋品中国日WECD”活动
国内首个安全蛋品供应链平台发布
世界蛋品大会2018全球领袖年会在日本京都召开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