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埃及艺术“正面律”中程式化造型问题把握

2018-01-25杜珊

书画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程式化古埃及雕像

文_杜珊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古埃及绘画、雕刻中存有明显的程式化造型:人物头部、颈部呈侧面,肩胸至膝关节呈正面,膝关节至双脚又呈侧面。这些固定的姿态看似超乎常理,不合乎逻辑,却带给我们一种奇妙的协调感。这是隐藏在古埃及绘画艺术中的“人物三段法”,也是程式化造型的标准法则“正面律”。其受历史人文、宗教丧葬等诸多要素影响,仍生生不息,长盛不衰。

一、宗教和丧葬作为古埃及艺术的背景支撑

(一)古埃及发展历史及宗教影响

古埃及是最早步入文明的古国之一,它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两岸。公元前3000多年,古埃及国王美尼斯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一王朝。而古埃及的真正统一是第二王朝,这段时期社会基本特征是奴隶主拥有绝对、全权的对奴隶的使用、占有、处分的权力。此后,古埃及又经历了三个统一时期,成为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国家的一切行政、立法、司法权力都归属于法老。直到佩尔-拉美西斯继承王位,定都底比斯,建立了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第十八王朝宣告结束。伴随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古埃及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漫长又残酷的古埃及奴隶制历史使氏族内部不断产生一些负债甚至贫穷的人。为了逃避债务避免沦为奴隶的悲惨命运,他们往往会把逃亡和流浪作为他们的选择。因此,人们希望能够超脱直接生存的境界,进入不受时间支配的世外仙境。不仅是统治者、大臣,甚至下层社会的平民也强烈憧憬可以长生,变为不死之神。

(二)古埃及特殊的丧葬文化

在源远流长的古埃及历史长河中,与之相伴的丧葬习俗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丧”指的是哀悼逝者的礼仪,“葬”指的是处理逝者遗体的方式。在死亡来临时,人们开始形成独特的处理遗体的意识。在来世信仰的指引下,入葬习俗由简单到复杂,由神性到人性,在巨大神秘力量的推动下完成了古埃及丧葬艺术的完美蜕变。

智慧的古埃及人由此发明了一套科学保存尸体的办法—将其制成木乃伊。虽然有了木乃伊,但逝者不一定就能完全复活。因为只有将木乃伊存放在安静的地方,不受任何外界打扰,才有利于灵魂的降临。从土木结构发展到石材,以陵墓和神殿为主的宏伟建筑成为主流,闻名世界的金字塔就此诞生。

二、古埃及艺术中完全符合的“正面律”

(一)关于古埃及雕像中程式化造型的体现

最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和金石并用时代,古埃及人已经学会用黏土、石头、兽骨等各种材料进行雕塑。当工匠们遵循相关的形式和规律时,他们试图使作品尽可能生动形象。这些雕像通常作为墓葬里的随葬品代替死者的躯体,表现死者生前某种崇高的社会地位。当然,雕刻的人物形态也必须遵从墓主人的生前遗愿。这也因此使古埃及形成了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序化形式“正面律”。即在雕刻绘画中,无论站还是坐等各种姿势都须正面直对观众,头顶、颈部和肩部连接处,以及身体的中心,都处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19世纪末,一位名叫马里厄特的法国考古学家在卡培尔王子的墓穴里意外发掘了一座木雕像《卡培尔王子像》,这尊雕像高110厘米,主人公呈直立姿势,右手自然下垂,左手执杖,脚前迈,面容生动,像是在田间漫步一般。整个雕像虽然没有王冠、头饰,也没有守护的眼镜蛇神灵,但是主人公卡培尔双目直视前方,神情坚定,充满自信,显露出不可一世的孤傲气势。这是对当时历史真实形象的记录。据说,雕像刚出土时,一位负责发掘的农民突然大叫起来:“这不是我们的老村长吗?”于是“老村长”这个名字就被记入史册。“正面律”的表现手法使主体形态特征把握更加准确生动,也充分体现了古埃及绘画艺术中的完整性原则。

(二)关于古埃及绘画中程式化造型的体现

公元前1400多年的古埃及《三个女乐师》大型壁画描绘了三个风姿绰约、婀娜多姿的妙龄倩女。画面中女子们动静得当,韵律自然,使人惊叹。固定的姿态、色彩、表现手法千篇一律,风格特征十分明显。蒋勋在《谈中西方美术史》中说:“按照我们的正常审美来看,脸是侧面,那么画出的眼睛必然是斜的。根据古埃及当时的政治制度,奴隶是不被允许斜眼看主人的,所以眼睛要画成正面的。”另有专家解释:“是由于最初侧脸易画,为了追求结实、健壮的臂膀和圆睁的眼睛,需要使之转为正面。”富有美感的线条和律动感是整幅作品的特点,画家既没有违反规律,又没有受其约束,创造出了精致优美的典型装饰画。

三、对现实存在真实、完整的反映

《亡灵书》中叙述:“一切崇高的思想与事物,神秘的语言与仪式相关联的习俗,使人想到永生,全靠身体不腐朽。灵魂像鸟儿一样,飞离了它,还能重新回到它里面来。”如果能安全通过上帝和魔鬼的考验,死者的灵魂将会回到躯体上,人将会得到重生。正面律作为作品的主旋律,难免会限制画家创作,古埃及时期绘画中还没有透视法,画师描绘脸部时是不太可能画出鼻子的,如果没有鼻子,死者复活时就会丧失嗅觉。对于聪明的画家来说,限制有时反而帮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于是机智的画师们采取侧面法就能高明地绘出整个鼻子,而眼睛相对于鼻子而言更符合正面画法,更能展现出眼睛的视觉功能。以此类推,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以采用相同方法,尽可能地展现出人物完整的模样,确保死者复活后能够拥有健康完整的身体器官。因此,画师在绘画时最关注的不是美与丑的问题,而是如何真实、完整地反映现实中的存在。

结语

“正面律”是古埃及艺术的一个典型特征,源于尼罗河流域强烈的文化宗教感情:现实短暂,来世永恒。古埃及艺术是神秘的,无论经历多少岁月洗礼,它仍向人们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理性的魅力、真正的魅力。所以说,古埃及画像有时候看起来感觉奇怪别扭,是因为古埃及艺术不求表现人们所看到的,而是表现人们意识到的,或者说是人们所希望的。

猜你喜欢

程式化古埃及雕像
青铜雕像里的故事
古埃及艺术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独具一格的古埃及艺术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