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场讲座说开去

2018-01-25

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逆命题经典作品重温

著名学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先生前不久来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做了题为《唐宋诗词与我们》的精彩讲座.字字珠玑,饱含哲理,两小时激情洋溢的讲座,令人回味无穷.

莫教授钟情于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歌赋在他的眼中都是富有生命的.提到平仄韵律时,《红楼梦》第48回里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提到做人做事,《孟子·梁惠王上》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到什么叫经典: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听罢不得不拍案叫绝.“每次重读都像初读”,“即使初读也像重温”,互为佐证,富有深意,告诉我们,经典作品其语词间往往与天人相通,使人读来常有会意.古汉语博大精深,一个个汉字符号,不需要另加音调,略调顺序或一两个字,其意迥然.可谓大道至简.

数学符号亦如此.

“∀x∈R,2x2-3x+4>0”与“∃x∈R,2x2-3x+4>0”,一个符号不同,意思就不一样.颠倒顺序,将条件与结论互换,“若ab>1,则a>1,b>1”与“若a>1,b>1,则ab>1”,互为逆命题,表达的含义也大相径庭.

文字符号,图形符号,以及数学中其他特有的符号,都是符号家族的成员.学语文,需要学会熟悉符号、运用符号;学数学,需要学会理解并透彻分析这些符号.但有共同点,那就是需要细心审读、用心对待符号,把符号当成鲜活的生命、有意义的事物.感情、时间、脑筋用在上面了,慢慢就会形成数感,你所在的感知平台也就高了一层,再学习新的知识或者做题,视角不一样、境界高一层,自然会有新的收获.

“常用逻辑用语”这一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所占比重不高,难度也不会太大.但任何一个数学结论,都是一个命题,都可以借助于逻辑语言,再进行发散、创造,得其否定、否命题、逆命题等,可以再加判断、分析其真假,形成的问题串,能非常有效地巩固并拓展原有知识.

汉语与数学都是关于语言的基础学问,将两者相结合,创造出另一番天地,任君遨游,其乐融融.运用语言媒介,阅读欣赏,审题悟道,举一反三,能思维清晰,还能统筹兼顾,理性与感性结合完美,就到享受学习的境界了.

讲座最后,讲到杜甫晚年穷困潦倒,莫教授边赞赏此时杜诗的特性,边惋惜其不幸的遭遇;讲到文风豪迈的苏轼,即使几经浮沉,仍不忘为国为民之己任,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教授对杜、苏二人的感情,已不能单凭简单几句所能概括了.

猜你喜欢

逆命题经典作品重温
重温经典
重温誓词
走过千山万水,重温来时的路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多角度回顾“逆命题”
为什么读经典
在语言的外壳下
浅析儒家经典作品中的合作学习思想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
逆命题与逆定理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