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鉴赏中“景物”易混题型辨析

2018-01-25□倪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写景参考答案景物

□倪 慧

“景物”是诗词中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也是诗词鉴赏题中频繁考查的对象。在对诗词中的景物题进行复习归纳时,有的同学会更多地关注景物所涉及的意象、意境及其内涵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从问题设置的角度去分析景物形象题的考查侧重点。事实上,从设题者的角度去揣度景物考查的方向,参透景物考查的答题要点,也是十分必要的。

“景物”在诗词鉴赏题中的设问是多样的,而其答题的切入点及思考的内容也是迥异的。在试卷中,常见且易于混淆的有关景物的提问有以下几种:

①诗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②诗词中景物(意象)有怎样的特点?

③诗词中写景有怎样的特色(手法)?诗词中是如何写景的?

④诗词中所写之景有什么作用?诗词中具体的诗句(写景句)有何作用?

由以上的问题可见,“景物”的提问多样,而其思考解答方向也各不相同。审清题目考查的内容,找到答题的方向,尤其重要。

第一问是比较浅层的,直接考查景物意象,就看能不能把诗句中的景物给提取概括出来;第二问是在明确所写景物的基础上去感悟体会所写景物综合起来所能传达出的共同特点,这要求我们对诗句景物能够理解并能用准确的形容词进行概括;第三问则是从写景的手法角度来考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诗词的写景手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的基础上,去筛选判定写景的方式方法;而第四问则是考查所写景物在诗文结构、内容和表达上的效用。问题都是围绕景物,但解题的方向思路却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其思路及方法。

一、辨别分析

1.诗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这种题比较简单,我们只要直接抓住诗文中符合要求的景物、意象,适当进行整合即可。一般景物的概括是结合诗文的表述,再进行自我的加工综合而成的。例如: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步骤解析]这一题主要考查对景物的概括。可先找出诗句中的写景句,也就是前面的六句;然后要注意题目中要求的“春雨后”的景象,因此要排除掉写“雨中”的第一句,再从其他写景句中去概括景象,从诗文中可提取出“九陌无尘”“散紫烟”“晴日丽”“花飞衣袖湿”“柳拂色匀”等,最后加上自己的理解,整合成四字的答案,更加整齐规范。

[注意点]①注意题目要求“春雨后”;②画出相关景物后,整合概括成句式整齐的四字答案。

[参考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2.诗词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这一类题目,考查对诗文中出现的众多景物意象的共性特征的归纳。常常对诗文中某一写景句、某一写景联或某一写景部分进行考查。这一类题目更容易混淆的问法还有:“诗词中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容易看成对写景特色手法的考查。所以在审题这一方面,我们一定要看清题目所问的方向,找准切入点,然后再答题。

题中考查景物的特点,那么第一反应应该是回答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生机勃勃、荒凉衰败、清新自然、静谧安详、悠闲宁静、高远辽阔、雄浑壮丽、沧桑古朴等。对景物特点的概括,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来形容,更加常见。例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感皇恩

朱敦儒[注]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注]朱敦儒,北宋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

问:上阕写出了小园哪些特点?

[步骤解析]该题考查所写景物“小园”特点。首先,找出答题区域。可从首句一直看到“槿篱茅舍”;其次,分别概括各句所体现的景物特点。由“两三亩地”看出“小”,从“槿篱”“茅舍”可看出“简陋”,“花竹”之后的“池上”“林间”又可看出生活环境闲适幽雅。最后,用整齐的词句来概括答题,一般是四字词语。

[注意点]①要找准答题区域;②由具体现象的描写到抽象特征的概括,有一个内化理解后浓缩凝练的过程,找准表达特点的词;③用整齐的词句,一般是四字词语来回答。

[参考答案]①面积狭小;②环境清幽(景色怡人);③设施简朴(简陋)。

3.诗词中写景有怎样的特色(手法)

类似易混淆的问法还有“诗词中是怎样(如何)写景的”。这些问法上有变化,但归根结底都是对写景表达技巧的提问,在答题之前,我们要先对写景方法先有一个整体的积累与把握。

一般说来,诗词当中写景手法的解答,首先应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去考虑。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设问等;常用的表现手法则有象征、用典、对比、烘托、渲染、想象、联想等。

当然,重点还要考虑表达方式中描写所涉及的各项内容。

首先,景物描写中景情关系类的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乐景衬哀、哀景衬乐、乐景写乐、哀景写哀)、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白描等都应该分外关注。

其次,从五官感受、写景层次和观察角度也要去仔细考虑。五官感受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若是五种感觉中兼有多种,则演化出来相应的手法有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绘形绘声绘色等;写景层次则有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由点及面(或由面及点)等;而从观察角度去考虑则有仰视、俯视、俯仰结合、定点换景、移步换景等。

再次,还可以从色彩、叠词等角度去思考,赏析写景的方法。

我们只有在答题前有了以上关于写景手法的认知,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才能全面、高效地辨别出诗词写景过程中所用的手法。例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问: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步骤解析]首先,找出诗句,理解句意,找出重点字词。画出“门外一渠水”“墙头数点山”“碧松”“朗月”“红药”等词;其次,分析景物描写所用的手法。抓写景层次,颔联“门外一渠水”为近景,“墙头数点山”为远景,写的是近水远山;抓色彩,颈联写“碧松”“朗月”“红药”,侧重于色彩,写景物之美,空间层次分明,色调和谐。除此外,松间明月朗照,春来红药盛开,均是想象之景与实景相配,虚实结合。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出答案。

[注意点]①关注写景的层次角度;②关注景物描写注重色彩的特征,一般考查的诗句中有两到三个表示色彩的词时,就要特别注意了;③注意艺术技巧的角度切换,不单单关注常考到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还有景物描写的各类方法。

[参考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4.诗词中所写之景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题目是对诗词中写景作用的考查,跟其他类文本作用题的考查相似,但又有诗词作用题的个性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分析最终都不能忘记从情感表达上去揣摩。在具体的诗词鉴赏景物作用考查中,出题者往往不会直接问所写的景有什么作用,而是会变换问法,比如“本诗首联(或颔联、颈联、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而所问这一联或两联的内容正是以写景为主,其实质考查的还是写景作用。因此,我们在审题时要灵活机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要害来答题。

写景的作用大体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去考虑:内容上,一般考虑列举关键意象,交代了季节、时令、地点,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一般在首句)或表达的情感等;结构上,要根据所考查的写景句在诗文中的位置来判定,一般会考虑点题、总领全诗、引出下文、照应前文内容、承上启下、以景作结等,在点出结构手法后,还要对相应内容进行适当的阐述;最后表达上,结合诗词的文体特点,分析一下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效果即可。例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关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 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问: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步骤解析]首先,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方向。然后,考虑该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就题材而言,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的写景先从内容背景上去考虑(时间、地点、事件),再考虑有无渲染气氛的作用,对题目及后文有无照应。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北风”说明是在冬季,“寒”既指天气寒冷,还指因与友人分别而内心寒冷。最后,表达上概括一下表达的情感。

[注意点]写景作用的答题构成:先内容,后结构,最后表达情感。

[参考答案]点明时令气候,营造了空阔寂寥的氛围;为下文写道路艰难,思念漫长作铺垫;以“北风寒”烘托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综合以上四种“景物”相关题目,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围绕“景物”这一对象,进行不同方向维度的考查。我们只有辨清题目考查的方向,方能有的放矢,准确答题。

【例题巩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汀②。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西湖: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②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③轩槛:长廊的栏杆。④变:指菱。

1.上片写了哪些景物?请简要概括。

[解析]题目只考查所写景物,只需要从文中圈画出来,“残霞”“夕照”“花坞”“汀”“野岸”“舟自横”等,然后变换成整齐的双音节词语来表述景物意象。

[参考答案]残霞夕照、花坞汀、十顷平波、野岸横舟。

2.上片所写景物有哪些特点?

[解析]题目考查景物的特点,审题之后应该先明确答案的构成是描述特点的形容词,再看文中能体现景物特点的词,重点圈画,“残霞”的“残”,“夕照”中日落的景象,皆显现景物的衰败凄凉,而“十顷”的平波突出开阔的视野,“无人”的“野岸”,横在一边无人问津的小舟则突显偏僻幽寂,综合各个特点的词,同样力求用整齐的双音节来概括。

[参考答案]上片所写“残霞夕照、花坞汀”全是素淡凄凉之景,而“十顷平波、野岸横舟”则显出了景色的空阔幽寂。

3.本词上片写景有怎样的特色?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解析]题目考查景物写法上的特色,重点在探究艺术手法,艺术技巧。我们要先明确这一考查方向,然后回顾所学的景物描写中的常用手法,一一进行分析。由于问号后明确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因此,答案不能仅仅写出手法,更要结合内容来分析手法。

[参考答案](方法)远近结合。(分析)写池中小花,水边草,为近景,而夕阳残照之下的湖面,波平如镜,则为远景,远近结合。

(方法)化用,衬托。(分析)“野岸无人舟自横”则化用了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用无人的小舟兀自横在舟中,衬托出野岸的幽静。

(方法)白描,寓情于景,(分析)上片写景皆是白描,借素淡之景来抒发幽寂的情怀。

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解析]题目考查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属于景物意象的作用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考虑。同时也要从表达上去补充,分析一下情感。结构上,“月”是下片首句提及的,与上片首句“残霞夕照”有时间上的照应;内容上,写了“西南月上浮云散”,月亮升起,浮云散开,一派岁月静好之景,后又有“凉生”“香清”,给人清冷之感,综合而言,下片由“月”引出了“清静幽冷”的境界,写出“西湖”的美。在表达的情感上,突出作者沉醉其中,对西湖幽景的喜爱。

[参考答案](结构上)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内容上)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诗词当中对景物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意象、意境,有的时候所描写的景物是一个宏大的场面,如杜甫《兵车行》里开篇就有征人出征送别场面的描写,悲凉哀伤。辛弃疾《破阵子》中也有对沙场点兵的军营生活的场面描写,激情澎湃。所以诗词的景物不光着眼于小的景物,更要注意大的场面描写。

若问题后,还接着一句“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那么不仅要把景物的相关考查点概括出来,还要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用诗意的语言进行一两句话的分析。

这几类关于景物的题型,要准确解答,首先,一定要在审题时看清题意,对这几个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区分辨别,明确答题方向。然后,再按照不同提问,结合诗句,逐步进行解答。

猜你喜欢

写景参考答案景物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四时景物皆成趣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写冬天的景物
写景的妙招
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