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科研式教育之度

2018-01-25一考生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5期

○一考生

①2017年,清华附小六年级的学生在国庆假期运用大数据对苏轼做研究并完成了课题报告。这迅速引发了社会热议。羡慕追捧者有之,质疑者也有之。对此,我们还需理性看待。

②诚然,科研式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学生在纪念苏轼诞辰980周年的活动中,讲演苏轼的生平,声情并茂地吟诵苏轼的诗词,神情专注地临摹苏轼的书画作品,饶有兴趣地观看关于苏轼的纪录片。这些课题研究既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严谨的学术精神熏陶,又可以培养其理性思考的能力,建构逻辑思维,也适时矫正了应试教育中长期受人诟病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罗丹曾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将蒙在学生眼上的那层厚厚的、陈旧的帘幕揭开,他们便可以探索的眼光,去发现研究之美、知识之美、学术之美。

③然而,如材料中提及的科研式教育,切不可任其泛滥,必须把握好度。

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健全的孩子。”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不少父母为了这个“健全”的孩子而绞尽脑汁。很多孩子刚上小学,便已背起沉重的书包,跟在父母的后面,眼神中透出疲惫的目光,然后走进各类辅导机构,他们愉快玩耍的周末时光都被各种辅导班挤占了。

⑤显然,这种早早将孩子送进辅导班的教育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同样,过早地开始科学研究容易扼杀孩子的想象力,那些本该在天真无邪中欢乐成长的孩子过早受到固定思维的束缚,会失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甚至生出逆反厌学的情绪。

⑥科研式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成人的功利思维在儿童身上的映射。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的确存在科研能力的比试与竞争,科研成果更是衡量学者成就的硬性指标,所以科研也日益走向功利化。而让孩子早早进入这样的功利场,对其心灵成长必然是弊大于利。真正的教育存乎人心,正确的引导才能春风化雨。只有把握好科研式教育的度,不要掺杂功利性因素,才能守得一方净土。

⑦科学研究本身虽好,但不宜过早地将孩子推入其中。愿你生命中有足够的云彩,足以造就一个美丽的天空;愿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与满足。

【升格建议】

原文的升格可从诊与改两方面进行。

一、对原文的诊断

文章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文体不鲜明,描写性的表述方式使论据表现力不强;二是逻辑上前后矛盾,主题不集中。具体阐述如下:

1.文体。原文第②段中的“学生在纪念苏轼诞辰980周年的活动中,讲演苏轼的生平,声情并茂地吟诵苏轼的诗词,神情专注地临摹苏轼的书画作品,饶有兴趣地观看关于苏轼的纪录片”,以及第④段中的“很多孩子刚上小学,便已背起沉重的书包,跟在父母的后面,眼神中透出疲惫的目光”,在论据的表述上,描述性语句过多,致使论据的论证力不强。

2.逻辑。首段提及“理性看待”,并在第②段谈及“科研式教育”的优势,而后在第③段提出“必须把握好度”,最后却在末段说道“不宜过早地将孩子推入其中”。首先,首段中的“理性看待”这一观点不鲜明,内涵指向不明;其次,后面两个观点不能一脉相承,更别说逐层深入了。论证思路稍显混乱。

3.论据。第⑥段中以“成年人的科研”来论证,不大合题目材料的旨意。

二、升格建议

1.论据。首先,将原文中不具表现力的论据删除。如删除第⑥段中的论据材料。其次,增加新的论据材料,以充实文章内容,提升论证效果。如升格佳作第⑧段中增加的海伦·凯勒的实践活动材料。

2.文体。首先,将原文第②段中的描述性语言改写成论述性语言,并组织完善好相关文字,如升格佳作第④段文字。其次,从原文第④段中提炼关键词并组句,点明题旨即可,如升格佳作第⑥段中的后一句。

3.逻辑。如何完善原文的逻辑思路?首先,须亮明文章观点“格物,方可致知”;其次,将文章观点分解成两个分论点,并串联成文;最后,在阐述分论点时,可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进行深入论证,以凸显观点的鲜明性,提升论据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