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釉上粉彩人物的意蕴美

2018-01-24刘书栋

景德镇陶瓷 2018年5期
关键词:彩瓷肖像画粉彩

刘书栋

在中华文化的绵延长河中,一件件工艺美术品像是一颗颗闪耀的明珠,点缀着这条龙形的星河,其中最闪耀的那颗一定非陶瓷莫属了。这是一门被人们意外发现的艺术,它的出现不仅是艺术圈的里程碑,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火与泥土的完美结合带来了陶瓷的新时代,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发明了彩陶,各种具有符号性的图腾,各种具有宗教意义的图案都成为了彩陶的装饰。这时的陶器已经是集合了审美性与实用性的代表了。真正使陶瓷发展跨越一个维度的是瓷器的降生。最早的瓷器是隋朝的原始青瓷,瓷器比较陶器硬度高、防腐蚀性强、手感光滑、外表明亮。是真正的观之如玉,敲之如磬。陶瓷在历史的长河里起起伏伏,也出现了不少艺术的珍品。比如青花瓷、釉里红瓷、五彩瓷、珐琅彩瓷、粉彩瓷和新彩瓷等等,这些瓷器都各有特色,令人惊叹。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瓷器中的瑰宝一一粉彩瓷。粉彩瓷是属于釉上彩的一种,色彩温润柔和,得名“粉彩”。釉上彩是陶瓷装饰的一种技法,陶瓷装饰的技法主要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三种。一般来说,釉上彩是在白地或者色地的瓷器上进行装饰待干后二次入窑经600~90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最早的釉上彩出现在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的范粹墓,在当时就已经有做工精美的白绿彩器了。直到唐代的长沙窑釉上彩才真正地发展成熟起来,到了宋代,这个瓷器发展的巅峰,也有许多优秀的釉上彩,最有名的就是磁州窑。磁州窑不仅对釉上彩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是开启了瓷器的“画花时代”。金至元代磁州窑红绿彩开创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制作达到了极高水准。清代是釉上彩发展的集大成时期,各种釉上彩器争奇斗艳,五彩、珐琅彩、古彩和粉彩的制作都十分精细。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以制作工艺的精巧细致而论,还是以作品的绘画技艺来评判,都应是雍正粉彩器略胜一筹。

粉彩瓷作为釉上彩器的门面,可以说是集合了各种姐妹彩瓷的营养。制作方法也是别具一格,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在绘制手法上采取了點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在画法上也是多多益善,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粉彩瓷第一次出现是在清代的康熙朝,但是刚刚出现的粉彩瓷并没有立刻得到大家的重视,只是被画匠们用于边缘的点缀。到了雍正朝,粉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无论在造型、配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风格是明显的疏朗、规整。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乾隆的粉彩器在雍正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其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乾隆时期的粉彩除了白地的之外,还出现了著名的“轧道开光”,轧道开光又叫雕地,宫中称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耙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锈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最后配以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当代生产轧道工业陶瓷的厂家已经不多,主要原因在于轧道工艺较难并且成品率较低。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见还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皇室专门烧制瓷器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进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五代、宋的名窑名品以及明清御窑典型器几乎无不仿制,而且惟妙惟肖。

介绍完了粉彩瓷,相信大家一定能了解笔者为何这么钟爱粉彩了吧。在创作粉彩的题材选择上,笔者比较偏向于人物画。人物画在国画中也是一大画科,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己知最早的人物画作品。

在我国古代,画师们将肖像画和人物画区别得很清楚。中国传统绘画中,肖像画与人物画的创作客体都是人,都以客观存在的人物作为观察对象和创作素材。但是,在转化为艺术形象时,肖像画有着比人物画更为现实而具体的要求。首先,肖像画讲求真实性。肖像画描绘的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特定的某个人,是在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实际存在的真人。而人物画则可通过概括、综合甚至想象,创作出非特定的、类型化的甚至虚构的人物形象。那么提到了肖像画就不得不提到西方的肖像画,那么西方的肖像画和我国的人物画又有哪些区别呢?首先,在构图上就不一样。中国画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喜爱留白,习惯运用画面中的空白,人物往往占画面的面积很小,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西方的人物肖像画则占整个画面的主导位置,大概三分之二的面积。中国画属二维空间,西方则注重体现三维空间的构图。第二,造型的不同。中国画造型上不拘泥于表面上的形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一般来说,中国画造型的重点是用笔和墨。而西方绘画以造型为基础,要求科学严谨的形体塑造,讲究“以形写形”,所以更注重写实手法的运用。同时,通过色彩搭配的表现,来烘托作品所散发的主旨及内涵。其三,想表达的思想不一样。中国肖像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相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怀、寄托情思。西方肖像画常常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严谨写实,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两者各有千秋,在粉彩创作时,笔者也会常常加入一些西方的绘画优点在其中,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猜你喜欢

彩瓷肖像画粉彩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肖像画
马晓军
糟糕的肖像画
肖像画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