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的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追求

2018-01-24樊玉成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0期

樊玉成

摘要:现代职业院校要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将满足个体发展、社会需求作为办学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而有着“跨界性、双主体性和动态适应性”等特征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关键。职业院校必须紧随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托区域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围绕职业标准,实施产教人员、场所、过程和内容的融合,探索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活动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使政府发展的、学校举办的、社会认可的、个体接受的“适合的职业教育”落地生根,最终高质量地解决好区域人才供需错位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适合的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追求

“学校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江苏在这方面已有顶层倡导和学术思考,省教育厅葛道凯厅长指出,在江苏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倡导适合的教育理念,发展适合的教育,就是要致力于解决过去没有解决或者没有解决好的,以及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就职业教育而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才供需“两张皮”的问题,而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纵观世界各国的产教融合实践和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还是英国校企合作“三明治”式的工读交替教学计划,亦或是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模式,都体现出了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育人的“跨界性、双主体性和动态适应性”等特征,其实施路径非常丰富,有“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融合、学校实训室与企业车间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等。据此可见,产教融合的本质就是校企制度、文化、价值和就业创业等的深度融合。而这对当今举办“适合的职业教育”意义非凡。

一、产教深度融合:“适合的职业教育”之关键

职业教育办适合的教育就是要研究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就业;研究如何在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现代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也就是说满足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应该是“适合的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适合的职业教育”必须紧随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设置适合的专业,探索适合个体兴趣和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合适人才。

党和国家都指明了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可见,产教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使命、新主题。就逻辑关系来说,发展“适合的职业教育”,离不开产教的深度融合。因为两者都是基于人的发展,都指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且都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进步,所以,产教深度融合应该成为举办“适合的职业教育”之有效模式和关键举措。

二、产教融合发展工程: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

产教深度融合是一种理念指引和行动指向,其贯彻实施须有具体的项目载体。国家层面开通了面向全国职业院校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专项工程项目,各院校对照条件申报与创建,以期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家顶层设计。作为地处中国经济百强县前十的县域职校,宜兴中专能乘风借势,抢抓机遇,勇立潮头,规划建设了即将投入使用的该类专项工程——“创新创业孵化园”(下文简称项目)。较之以往,该类项目大都建在高校或规模企业,这种由国家立项与拨款支持的、建在县域职教园区的项目,在国内尚属稀缺。

该项目正致力于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产教深度融合育人模式;致力于将产教融合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升级各环节,凭借项目区引进企业重要育人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以项目为载体,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引领,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对人的适合、对区域经济社会的适合。

三、适合的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追求

作为职业院校贯彻落实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托,項目将以“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的标准来建设,在项目区探索不同专业不同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努力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同时借力多元育人主体,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格局,以办成适合社会、适合产业、适合行业企业和适合学习者的“适合的职业教育”,来服务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项目规划适合区域所需人才的培养

依据宜兴“十三五”规划,项目拟搭建职业教育的四大功能平台,即学生生产性实训实习平台、教师企业实践平台、普通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平台、新型农民和新兴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终身教育平台,为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发展诉求的人才提供适合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为地方“统筹推进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大力发展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云计算、现代旅游等新兴产业”提供适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为了更好地发挥四大育人平台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目前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提优增质,在项目区规划了四个实体区域,即实现人才培养完全对接企业生产实践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教育教学与生产、科研融合的校企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项目研发与育人创新合一的创新教育实验室,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需服务精准供给的学生创业一条街。提供师资、信息、资金、场所、政策等全方位的支持,提高四个平台的育人功效,以高质量地解决好区域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现实问题。

(二)人才培养适合个体发展规律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个体享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满足个体主动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项目区开展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活动,必须遵循个体发展规律,坚持三个“适合”。

1.教学课程的适合。项目区教学将改变传统课程设置,以活动本位课程代替学科课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融合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项目为单元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与现代生产标准的对接,注重教学内容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正如旅游专业瞄准“服务地域紫砂文化发展”,与中超利永紫砂陶公司合作,注重学生岗位体验,在整合旅游主干课程,实施紫砂陶讲解、茶艺技能实训、紫砂销售实操等活动教学的基础上,校企还协同开发了《紫砂文化与艺术》《茶艺》《中超企业文化》等特色课程并嵌入课堂教学。活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拜师求艺的过程,就是感受现代服务行业文化的过程,就是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过程。

2.教学方式的适合。项目区将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格局,从“教学”转为“做中学”,以“学”为中心,实施“以做定学”“以学定教”。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引进企业工作室,企业承接任务订单后,校企双方共同遴选出适合学生的实践岗位和工作任务,由企业导师、专业教师共同带领学生组成不同的工作小组,共同完成设计、造价、监理等任务。学生的“做中学”“学中做”贯穿任务实施的全程,做到“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工人、作品即产品”。“教育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学生需要的就是这种企业任务驱动式的现场生产教学。

3.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合。以“实验室、工作室、虚拟平台”等代替“教室”,既有益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又有利于老师的个别指导。如汽修专业引进北京中德诺浩合作办学,以“专业专建,课程置换”的模式,开设理实一体的“技能教室”,每个“技能教室”均配有于任务单集成式教材所匹配的教学整车和实训设备,宝马、奔驰、奥迪等教学整车还超配有BOSCH 高端故障诊断仪。这种“学校即工厂、教室即车间”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既有硬件配置同步于现代企业的优势,又能引入国际服务理念,引进企业教学资源,适合了技能人才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个体发展适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宜興加快了经济提质增效的步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如单晶巨头天津中环投资30亿生产硅片的项目进驻,IDG等大牌风投投资210亿开发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等。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带来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对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据预测,宜兴目前年均需补充技能人才15.5万左右,其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5000人左右,区域人才供给总量不足、结构错位。

项目建设引企入校共育人才,密切了生产服务与教学科研,对接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了择业就业与创新创业,关照了个体职前体验、岗位培训和职后的再选择再教育。所有这些适合的支持,都是基于促进个体的终身学习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ursuit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AN Yu-cheng

(Yixing Open University / Jiangsu Yix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Yixing 2142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suitable education for the learners' development,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satisfying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need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practical orientation for school running. Its key i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border, dual-subjectivity and dynamic adaptability" and th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follow the adjust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l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mpl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personnel, places, processes and contents around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explore the activity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learners, so as to enable the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run by the government, approved by the society and accepted by the individual to take roots, and fin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dislocation of regional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with high quality.

Key words: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purs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