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技工院校一体化课改的实践与探索

2018-01-24周正良

职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周正良

摘 要:一体化课改是国家人社部提出并致力于技工院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可以促进民办技工院校的招生和就业,解决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两大问题。本文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一体化课改工作、分阶段推进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多管齐下保证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因地制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外引内训”培养一体化教师队伍等方面,介绍民办技工院校一体化课改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一体化课改 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学场所

课 题:此文为2015年度广州市技工教育科研课题(GZHRK2015B13)的结题论文。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指出,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与一般课程相比,一体化课程具有“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根据《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人社部于2009年、2012年在全国130余所技工院校中开展了汽车维修等14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下简称“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进一步做好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人社部从2016年11月起,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17个专业的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

为了紧跟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步伐,走特色内涵发展之路,作为民办技工院校的广州城建技工学校在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中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一体化课改工作

1.精心筹备,做好顶层设计

广州城建技工学校成立于2009年6月,2016年10月顺利通过评估,晋升为“广东省重点技工学校”,目前在校三年制高技学生有5100多人。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能充分认识到实施一体化课改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学校进行全方位改革。学校以人社部《规程》为指导,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了《2017-2019年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设有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顾问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主要负责学校一体化课改的总体规划和执行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等,确保一体化课程试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一体化课改工作。顾问小组主要承担一体化课改的技术指导、专项培训和效果评估,成员主要是外聘专家。

2.开展专题讲座,确立教师一体化课改观

长期以来,课堂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技工院校一体化课改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要增加教师许多备课量和付出,这对教师来说就是一场自我革命。刚开始,大多数教师思想上对学校将推行一体化课改都有畏难和抵触情绪,这距离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关于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扩大试点专业范围,到2020年,力争在50个左右主体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课程覆盖全国技工院校70%以上的在校生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为了树立教师的一体化课改观,学校先后邀请人社部一体化课改专家、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育专家、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一体化课改专家,来校开展一体化课改方面的专题讲座。专家们从职业教育本质要求、企业用人要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主管部门政策导向、学校改革发展需求、教学现实尴尬呼唤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解答为什么要在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课改,指明“实施一体化课改可促进技工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能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讲座,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实施一体化课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一体化课改有了深刻认识,把握好了一体化课改的理念和精髓,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转变了观念。

二、分阶段推进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学校制定的一体化课改目标是:三年内完成试点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实施和评估工作。通过试点专业建设一体化课程、一体化师资队伍和一体化教学场所,总结梳理相关经验,形成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指南,进而指导学校其他专业的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

要达到以上目标,就必须做好一体化课程开发基础工作,为让教师们掌握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和技术路径,学校安排笔者做了开发专题培训。可以说,学校的一体化课程开发经过了如下两个阶段的实践与探索。

1.第一阶段,以现有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

根据民办技工院校的灵活机制和实情,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一体化课改的工作思路,先以专业的某门核心课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代表性工作任务为试点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总结提炼后推广到该课程的全部教学中。在总结试点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经专家评估后,将行之有效的经验推广到该专业的其他核心课程,将该专业打造成一体化专业。然后,遵循以上试点过程和规律,逐步推广到学校的其他专业。

学校从现有的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选取师资力量、校企合作、教学场所有一定基础,按照老师申报、教研室推荐、专家评审的流程,将汽车电器检修技术、广联达计价软件应用、建筑工程测量、网店美工和装饰施工工艺与管理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第一批一体化课改的试点课程,按照《规程》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开发一体化课程,并以5个校级课题形式进行立项,要求提供《企业实践专家调研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一体化课程转化表》《一体化课程标准》《鱼骨图分析》《学习任务描述表》《工作页》《一体化教学活动策划表》和《教学设计》等开发文件。endprint

2.第二个阶段,召开专业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

要开好专业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首先必须严格按标准遴选企业实践专家。在学校召开工程造价专业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时,就对教研室推荐的18位企业实践专家候选人反复酝酿,最终确定14位企业实践专家参加访谈会。其次要选择好访谈会主持人,最好由专门的课程开发主持人主持。通过一天的访谈,提取了工程测量、工程施工、工程计量与计价等11个典型工作任务。

访谈会后,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主、企业实践专家为辅,再将11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11门一体化课程,然后按照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和技术路径,对11门一体化课程进行开发,制定了工程造价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形成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

三、多管齐下保证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

1.严格审查教学文件,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一体化课程开发好后,在投入实施前,学校再安排笔者做了实施的培训讲座,并安排教研室、教务科和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对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文件进行三级审查,发现问题限时整改,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2.推行一体化课程负责人制

根据学校《课程负责人管理制度》的文件精神与要求,经资格审查,集中认定,评审委员会评审,校长办公会审定,对一体化课程优先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并给予一定的课程建设支持经费。

3.组织一体化课程校级公开课

学校下发通知,每学期对正在实施一体化改革的课程组织校级公开课,要求全体任课教师按照《学校一体化课程听课表》要求进行听课评课,并将建议反馈给任课的一体化教师。

4.定期召开一体化课改实施汇报会

为切实推进一体化课改项目实施,了解各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一体化课改实施汇报会。

四、因地制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

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包括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是顺利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保证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没有必要的场地、工位、耗材、资料等,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

学校因地制宜,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投入,整合资源,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了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所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能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条件。

学校利用2016年“省级民办技工教育能力提升专项资金”评审获批的200万元建筑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基地建设资金,新建了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装饰3个一體化教学场所。教学场所内设有教学区、工具区、工作区和展示区。

五、“外引内训”培养一体化教师队伍

一体化教师是指按照《规程》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是顺利推进一体化课改的关键,对其的基本要求是具备现代职教理念、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精湛。与专业教师相比,一体化教师要参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接受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培训,按《规程》要求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并进行一体化教学资格认证。

学校以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为指引,建立根据基本条件、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对应的能力要求,形成对应等级的一体化教师认定与聘任办法,逐步完善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考核、奖励机制。根据一体化教师认定与聘任办法,学校教务科2016年5月组织教师申报一体化教师,共有50名教师申报。2016年11月份进行资格认定,聘任40名专业教师为学校一体化教师。

学校通过“外引内训”、组建教师教学小组、引导教师参加一体化课程建设等手段培养一体化教学师资。学校负责现代职教理论和课程、教学方面的培训,各教研室负责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学校从企业引进了一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操技能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教师,培养成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师要求高,工作也相当辛苦,付出比一般教师多得多。学校对一体化教师采取了一些激励政策,在课程负责人的认定、评先评优、晋级、课酬等方面进行倾斜。例如,学校《教师课时统计及计酬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中规定,一体化教师的课时按1:1.2计算。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实行一体化课改永远在路上,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相符的,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的内涵发展,特别是可以促进民办技工院校的招生和就业,解决生存与发展两大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景容.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
微课在电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