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项目广泛推行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018-01-24邹芳嘉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年2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医疗

邹芳嘉

ZOU Fang-jia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 智慧养老项目推行背景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还附带着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提升,目前,在我国城乡居民慢性发病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无形中增加了年轻人的养老压力,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结果,尽管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全面二胎政策,但总体而言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结构柱状图已经由上世纪的塔型结构变为目前的沙漏型结构,未来家庭结构可能出现老人数量大于年轻人的情况,即所谓的“421”家庭构型,这种结构型矛盾催生了现有养老项目的模式变化。此外,传统养老模式以“防病、治病”理念为核心,老龄人口缺乏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难以针对病情做出人性化治理方案。

2 医养结合模式的内涵

医养结合模式的灵感来源于传统中医,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着近四千年的辉煌历史,早在神话传说中,就曾出现早期经络学、药理学的研究。并在《黄帝内经》等医术中提出了中医的健康观、养生观,相比起西方流行的养老观念和模式,中医更加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将“治未病”作为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近年来,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思维的拓展,人们尝试将先进而多变的现代医学与古老而深奥的传统中医理论结合起来,以人工智能的方式,分析客户需求,依靠电子技术在智能处理能力、互联网高速联通、系统计算能力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智能医疗领域的直观化、信息化建设。

3 智慧养老项目推广的关键因素

3.1 提供科学医疗服务

传统医疗系统构建过程中,由于互通性差,难以针对客户需求订制个性化服务方案,想要突破传统养老模式中以防病治病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就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信息化优势,让信息技术成为一种优势。例如,某医院设计的医养结合智慧养老项目,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确保项目客群能够及时受到预防慢性病的医疗服务,并适时提供医疗保障,引导设计个性化定制决策,让医疗卫生与计算机技术层次化结合。将病患的个人信息交由高层数据库审核,结合大数据库资源分析比对,及时将异常指标上传至就近医疗机构,对设备进行全天候智能实时动态检测,降低慢性病衍生的急性并发症风险,并设置智能用药提醒和在线医生咨询、答疑。由于医养结合项目使用的数据库由多家医疗机构共享,以便在风险突发时便于系统就近安置病患及时就医,但因此带来的信息遗漏风险和隐私保障问题让许多家属望而却步。科学化、信息化医养结合的出发点在于智能化打造整体性的医疗安全平台,为减轻平台管理方面的潜在弊端,医养结合模式将采用电子签名与信息密钥相结合的模式,只有被授权的医疗机构数据库才有资格被动审理客群信息数据,用户的隐私也只有本人和家属才能改动。

3.2 智慧医养系统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基于医养结合下的智慧养老项目,科学构建相应的智慧医养系统可谓十分重要,有利于保障相关老人的切实利益。一方面,重构智慧医疗体系,借助先进的智能化信息技术,针对每个老人制定全方位的医疗监控与身体健康管理机制。比如:为每一位受到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待遇的老人建立个人电子信息档案以及病例,同时为老人佩戴智能医疗监控设备,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做好预测和防护,定时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形成专属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创建智慧养老管理制度。基于“防治养生”的管理理念下,结合每个老人的健康状况,采用信息化膳食管控模式,在绿色养生、均衡饮食的管理目标要求下,对老人的一日三餐予以合理搭配,并安排专人负责所有老人的日常身体锻炼,组织开展适宜的运动锻炼活动,比如: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从而让老人能够得到适当的锻炼,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提高抵抗疾病的免疫力。此外,利用多媒体工具,为老人讲解和展示绿色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提高其认识,主动配合服务管理工作。

3.3 高素质服务人员的培训

智慧养老项目的实施和推广离不开相关服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人力资源作用在任何企业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建设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显而易见,无论是养老事业的发展,还是医疗事业的进步,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人员队伍来支撑,因此,必要的培训工作开展至关重要。对于服务人员的选择渠道,主要涵盖了居民社区的全职医生、热心志愿者以及专业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那么,以定期的形式,开展养老服务管理培训,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参加,通过采用外聘专业服务管理专家、内部专职医生联合专业服务工作人员等两种培训指导方式,对全体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教育和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不断提高,互相取长补短,分享彼此的工作经验,那么通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达到提升服务人员整体工作水平的目的。此外,鉴于老年人的年龄特征,需要服务工作人员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及时和服务的老人进行交流,以便随时掌握其身体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4 结论

阐述了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的基本内涵,通过结合国内目前养老环境的时代背景,浅析并总结了智慧养老项目推广的关键因素,包括提供科学医疗服务、构建智能安全系统、培养高素质服务人员等方法。

[1]姚建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J].民主与科学,2017,15(3):9-11.

[2]王东伟,孙方正.智慧养老新选择:医养结合[J].上海信息化,2017,25(4):44-47.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