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类院校学生宣传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2018-01-24覃爱媚

今传媒 2018年2期
关键词:队伍校园专业

覃爱媚



理工类院校学生宣传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覃爱媚

(广西科技大学 党委宣传部,广西 柳州 545006)

高校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而建设好高校校园媒体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学生新闻宣传队伍,他们是做好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理工类院校的学生宣传队伍有着其特殊性,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结合一线工作经验,研究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理工类院校学生宣传队伍建设中面临的困难,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高校在建设学生宣传队伍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学生宣传队伍;团队管理;业务能力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的媒介生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校报、校园杂志等传统媒体式微,“两微一端”新媒体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最新校园资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时代下受众阅读习惯以及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就对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党委宣传部人力物力有限,在这样的形势下,组建和利用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宣传队伍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尤为重要。而与文科专业较强的综合性大学相比,理工类高校的学生宣传队伍建设过程中既存在着共性的问题,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笔者结合一线工作经验,分析理工类高校学生宣传队伍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对策研究。

一、学生宣传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文字功底较差。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院校在专业和院系的设置上文科类专业比较少,开设有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则少之又少,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新闻写作、新闻摄影等公共选修课也较少,大部分学生宣传队伍成员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新闻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的教育。理工科学生注重实操和动手能力训练,在平时的课程当中文学阅读、写作训练也比较少,由于缺乏专业教育背景和训练,大部分学生新闻专业素养较低,新闻采访和写作技能较差是存在的普遍问题,当然也有个别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字功底比较强,但是从整体上看,文学素养较低,文字功底较差是共性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就对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生课业繁重,课余时间较少。新闻宣传工作往往具有突发性、持续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宣传工作人员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而理工科学生课业普遍比较繁重,专业课程较难,实验课多,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直接导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参加社团组织活动的时间较少,时间上,社团活动与学业冲突矛盾凸显。不少学生由于课业繁重,而选择主动退出组织,队伍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不利于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

3.兴趣维系,人员流动大。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或者文科生而言,校园媒体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实践和能力锻炼的平台,加入校园新闻宣传组织既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也出于对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较大。而对于非科班又没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学生来说,加入学生宣传队伍则主要是单纯地出自于对新闻采写、摄影、摄像、主持等传媒工作的热爱,仅凭兴趣维系,一旦失去新鲜感,兴趣褪去,加上繁重的课业压力,学生往往会产生退团的想法,因此造成团队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问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理工科学生宣传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和思考

1.优化整合,形成有效传播矩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媒体越来越注重媒体资源的整合,除了技术的融合之外,人力资源也进行整合,人民日报为了能够起到聚拢整合资源、提升新闻生产力,探索了“中央厨房”的媒体融合模式,“打通,整合,提升”是中央厨房的设计思路[1],借鉴其做法和思路,在校园媒体的建设中,要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形成有效传播矩阵,达到最佳传播效果[2]。

学校党委宣传部主管的学校官方媒体一般有学校官网(新闻网)、校报、校园杂志、校园广播、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校园头条号、QQ校园号等多种校园媒体。打通各个媒体之间的界限,进行媒体融合,根据每种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自身定位,实现内容差异化传播,行成有效传播矩阵。校园各大媒体有效整合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宣传队伍的前提,不仅有利于团队内部架构的合理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同时也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传播力。

2.协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形成有效媒体矩阵的前提下,整合党委宣传部领导下的各个学生宣传队伍,形成一个大团体,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而又相互协调,紧密合作。实现校园新闻的“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以学校每年都举行的大型常规活动校运会的报道为例。在校运会召开前,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召开工作协调会,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和工作职责,确保校运会新闻报道及时有效。技术部门负责前期制作相关专题网和客户端现场直播链接,为校运会现场直播提供技术支持。校运会期间采编部门负责为各媒体平台提供各种所需的文字素材、摄影部门负责拍摄和提供图片素材、视频部门负责现场拍摄和视频剪辑制作,提供多种视频素材、新媒体部门在接到其他部门提供的多样素材之后负责编辑微信公众号、校园QQ公众号、校运会现场直播网页,即时推送相关资讯和报道。各部门紧密合作,“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保证第一时间推送校运会现场的新闻报道。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校园媒体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在相关老师和负责人的统一部署下,提前做好策划,明确每个部门的人员分工,成员间紧密合作。采编部门成员既要具备采写微信推文和校园新闻网新闻稿的能力,也要具备采写深度报道和人物通讯稿的能力,一次性采集多样化素材,按照要求编写成多条不同形式的稿件,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课业比较繁重,课外实践时间比较少的情况下,在日常工作中更应该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3.完善机制,增强团队凝聚力。

(1)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经过严格的筛选考核机制,选拨优秀的并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加入学生宣传组织,提高准入门槛。同时,也要完善退出机制,在主动退出方面也要做出相关规定,并在其加入组织之时告知相关要求,强调组织纪律性,保证团队人员的稳定性。

(2)完善团队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团队管理机制,完善值班制度、例会制度、量化考核、办公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要求学生形成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3)强化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加强成员间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让每一个成员在组织中找到存在感,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4)制定相关奖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对表现优异、业务能力突出、成绩良好的学生进行表彰,通过评优评先活动,增强成员间的看齐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向先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促使整个团队良性发展,激发团队活力。

4.开拓渠道,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非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具有文学底蕴薄,文字功底较差的特点突出,在团队建设中尤其要注重开拓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校园媒体同时也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育人平台,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新闻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有家国情怀、视野开阔、良好媒介素养的当代大学生。

(1)加强培训。培养学生的新闻采写的兴趣,让校园媒体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不断提高学生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提升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播音主持、新闻摄影、摄像等专业能力。还通过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拓视野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夯实基础,增强文学底蕴。

(2)与社会媒体合作,积极“请进来”。邀请社会知名媒体著名记者走进校园开展讲座,聘请专业媒体人士担任学生记者的课外导师,与相关媒体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开展不定期讲座,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记者进行专业化培训,让学生加深对媒体工作的认识,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3)参加社会实践,积极“走出去”。通过利用多种外出学习培训和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记者到社会中锻炼,到媒体中实习,通过媒体实习及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提升专业能力和新闻敏感度。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有较强的与人沟通打交道、信息挖掘与收集、速记、新闻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拓展渠道,“引进来,走出去”让学生记者获得更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5.注重“传帮带”,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组织人员更替比较快,往往新生通过招新加入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很快就进入高年级,面临换届和人员更替的问题。因此,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运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业务能力较强的老成员教会新成员一些基本的采编摄的技能,形成良好的新老传承的氛围,维系团队可持续发展,让团队自觉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提高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三、结语

大学生记者大部分都是95后、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拓,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网络运用能力也比较强,理工科学生又具有思维发散性强,动手能力强,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等特点,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要注重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既要尊重学生自身特点,发挥其优势又要针对其团队成员没有新闻专业等文科教育背景,文字功底较弱,课业较为繁重,课余时间少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形成有效传播矩阵,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创新管理模式,激发团队活力;拓展渠道,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升学生记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传帮带”,提升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学生宣传队伍,使其在学校宣传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重要力量,开创高校新闻宣传事业新局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何炜.人民日报推进融合发展释放新闻生产力“中央厨房”烹制全国“两会”新闻大餐[J].传媒,2016(3).

[2] 黄美.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的困境及发展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5).

[责任编辑:传馨]

2018-01-03

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媒体环境下理工类高校学生宣传团队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2016SZ003)。

覃爱媚,女,广西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信息宣传管理科科员,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业务研究。

G641

A

1672-8122(2018)02-0139-02

猜你喜欢

队伍校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