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视维

2018-01-24李玉浩

今传媒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一带一带一路

李玉浩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视维

李玉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界经济、社会、人文等联系越来越密切的时代,结合国内外实际局势提出的创造性的核心战略。此战略中,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尤其是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华文化的传播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灵魂。因此需要对中华文化传播现状进行新的审视和思考,采取新的有效对策,从而在文化内核上保证“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新经济形式下做出的战略决策。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0月3日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进一步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在亚太经贸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传播之路,它对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大价值。“‘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及地区发展的平衡[1]。”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在国际范围内有效传播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一带一路”,更是一条众多民族相处、不同文明交融的文化互通之路。它体现出的鲜明的和平、多元、共荣的文化交流特征及民族诉求,契合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福祉。但是现有的“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我国在政治、经济、工业等领域,与其他国家的来往合作,忽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要性和必要性。

(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1.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智慧源泉

“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和地区,国情民情复杂多样,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显著。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最古老文明的成果结晶,饱含无穷智慧,充满无限魅力和极强的普世价值,其国际传播是夯实我国同沿线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质是一种文化交流,而交流的目的是推动不同国家民族间的取长补短和相互融合,在交流中消除彼此的文化误解和偏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认同。优秀的中华文化不仅在我国的社会进步、民生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用,同时也可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生辐射,由此推动国际交流、维护区域和平稳定。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参考准则,显示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强大魅力。中国有责任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使其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2.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2]。”20世纪90年代美国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后,许多国家也都把“软实力”的发展放在了国家战略高度。以文化为第一因子的软实力某种程度上比硬实力的渗透更强,影响力也更持久。

同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文化唯有与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在国际传播中才能不断地前进。“‘一带一路’是以文化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并提供价值引领和支撑[3]。”这就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一带一路”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需要制定积极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对策,广泛传播中华文化,从而增强中国软实力。

(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

1.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增强中华民族自信的关键点

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心理基础,也是中华文化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保障,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坚定树立紧密相联。

中华文化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一带一路”实施以来,我们正在努力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地整理,向世界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充满自信地、自觉地加入中华文化传播队伍中。同时,也只有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才能让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和交流,才能用中国智慧惠及世界,开启人类文明新纪元。

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世界价值,因此我们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必须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础。

2.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增强国家话语权的客观需要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一些人对于中国的未来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惶恐,虽然中国一再真诚告白和平发展、誓言即使发展起来也永不称霸,来自西方的质疑声仍然难以止息。“从西方传媒的报道来看,似乎中国越是发展,越走向逐步强大,他们就越不放心[5]。”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国外诸多媒体迅速将“一带一路”倡议形容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瞩目,中国在谋求与国家实力相当的经济话语权的同时,也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文化话语权。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制造“中国威胁论”,以他们惯有的思维认为,“一个国家崛起必然意味着对外扩张,因而中国崛起,必然会对世界构成威胁[6]。”鉴于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播和对话沟通,以减少偏见,消弭隔阂。

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及面临困境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增进“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理解信任和全方位交流的关键渠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我国实行的国际传播战略中,频频展现魅力,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成就,文化经济贸易额逐年增加、各种各样的中华文化活动享誉世界。但是在可喜的成绩背后,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压力和困境。

(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

1.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成效显著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度提高。在文明互通,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继承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等传统文化精髓,倡导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将中华文化中“和”的思想体现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战略层面,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可。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日渐成熟,对外交流范围与渠道的拓展,我国已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文化合作关系,建立了文化交流机制,完善了国际合作平台,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品牌跨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的异彩纷呈

近年来,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产物,如被«纽约时报»成为中华文化名片的孔子备受世界瞩目,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等影响深远,“孔子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国际上也有非常高的知名度”[7]。文化交流日益紧密,文化互访日渐频繁,文化互通有无的过程也使得中华文化更容易走出去、被接受。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无论是在经济贸易方面还是文化本身方面,都发展迅速,收获颇丰,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在进步的背后还有一些困境尚待解决,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还有很大的潜力亟待挖掘。

(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困境

1.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式单一、手段僵化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习惯于搞单向传播,有时甚至不分对象,不深入调查对象需要什么。我们的国际传播有时候,一味关注自己想要宣传的东西。例如,我们在古巴介绍中国的山水自然风光,可古巴的广播电视委员会主席说“中国确实很美,但我们还需要了解普通中国人是怎么生活的,中国农业是怎么发展的,中国是怎么养活13亿人口的[8]。”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目的是把代表人类共同利益的先进文化范式输送到接受国,创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并取得国际支持和合作。但是,目前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模式“基本上是‘以我为主’的宣传型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传播主体主导,而将受众放在次要的地位上[9]。”

2.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流于形式

当前,许多媒体及一些政府宣传机构把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放在表面形式上,一谈到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就是“中国文化年”等。一个文化活动的开始,往往会举办一个引人瞩目的开幕式,媒体铺天盖地初期宣传后,就悄无声息,浮于形式,没有持续性,缺乏连贯性,自然收效甚微。国外的相当数量的孔子学院的工作重点并不是传播中华文化,而是沦为汉语培训机构。这些流于形式的文化对外传播活动,绝口不谈如何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谈如何创新,日常的对外传播思路和内容基本是虚有其表。“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绝不是花上千万元到纽约时代广场做个广告,更不是跟外国人讲中国人在做什么梦[10]。”

3.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尚比较弱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传播能力比较弱。在当前全球化文化传播格局中,一些西方大国凭借一些大型跨国传媒集团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优势,把本国文化传播的触角伸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主导者。现行传播体制也是造成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弱的重要原因,“国家目前仍然在对外传播行为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决定传媒的报道计划,批准和资助传播内容、甚至评估传播的结果[11]。”尽管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日益增强,中国的传播能力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实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的差距,要改变这种局面既不是一日之功,也绝非举手之劳。

三、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理念及新路径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是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当下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要抓好“一带一路”难得机遇,通过传播自己的文化,消除误解,通过文明互鉴、文化交流,实现和睦、和谐、和平的多元化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就需要多样的传播方法、灵活的传播模式、先进的传播手段。

(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理念

1.由单向传播转向互动传播

为彰显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中国需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我宣传、你听命,我传播,你接受,这种唯我独尊的传播模式,一厢情愿地靠强势推广和单向宣传、传播的方式,往往欲速则不达,不仅会使中华文化难以走出国门,也会使两国的政治互信受到影响,还可能会使“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要确立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以我为主”的唯我论思维和僵化的单向、单声道传播定式。较为理想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理念,即我是主体,对方也是主体,交往的双方都是交流主体,不能把交往对象当作客体或他者看待。文化是互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实现由“单主体”向“双主体”的转变[12]。”

2.中华文化,国际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对中华文化外传播时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拥有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可以对外传播的题材内容丰富,假如不能用恰当的话语表达技巧,获得国际话语权仍然还是一厢情愿。因此,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我们的思维观念、话语内容、表达方式、交流技巧等方面都需要研究改进。中文媒体在对外传播交流的时候,除了要加强中文的传播推广,做到准确表达意思之外,一方面必须兼顾不同对象国家的文化背景,用对象国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中国自己的声音。

3.精准传播,量体裁衣,选对主题

“一带一路”战略下,推进沿线国家务实合作,“还要实施差异化的传播,即要防止同质化、注重与众不同[13]。”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国的历史文化差异较大,必然会带来目标受众的多样性。我们需要进行差异化的文化传播,克服固化的“宣传”,摒弃程式化的“说教”,在辨识多样化的差异受众的基础上,重视调适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角色定位,善于运用多义的话语交流传播合适的内容,通过多元化“反馈”的因应之道,平等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和国家。整合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渠道,在深入调查目标受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发掘和创新中华文化的新视角,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1.建立“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国家平台

在国际贸易和交流中,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的地位和基础设施在互联互通中的地位旗鼓相当。因此,我们要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调查、研究与整合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加快以文化创新、投融资和交易平台为核心推动贸易与资源配送、遗产保护与利用等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建设,为促进沿线国家间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基础支撑。同时,要根据合作交流国家的文化资源的特性,在资本聚合进程中建构不同价值形态的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平台。

2.丰富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内涵与形式

“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关键在于发掘、弘扬和传播好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除文艺展演、新闻出版、影视交流等文化领域外,还要大力拓展学术、教育往来等人文传播与交流合作新领域,深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新内容,搭建新的传播与交流合作平台,创新传播与交流合作的新形式。不仅要深度挖掘沿线国家的人文资源、弘扬人文传统,而且要着力围绕全球共融时代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另辟蹊径,开创新局面,尤其要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视为传播而非传统的宣传,从而在双向互动中构筑平等的“民心工程”文化基础。

3.强化中国特色文化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文化话语体系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文化实践积淀而成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概念、范畴、范式和原理等的集合,承载着中华文化思想价值理念,不仅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文化载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基础要素[14]。”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其注入现代化因素,使之吸收他国先进理念,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舞台上彰显其特有的东方智慧,使中华文化价值理念成为全球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4.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面对中外文化的隔膜,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即“利用所在国民众习惯的语言和方式,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及其背后的价值根源与普遍性,向国际社会广为传播‘一带一路’所承载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和平开放、包容合作、互鉴互利、共赢共荣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世界之中国’形象,才能把富有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出去[15]。”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家力量的基础上提高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进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安宁,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时代的潮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谋求全球共同发展。“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中国应该打造历史底蕴深厚、多元文化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16]。”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秀出中国特色,展示中国风采,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及国际传播,势必能为解决全球性的社会危机和人类矛盾,改善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赖林,郭昆.“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汇率性能:基于改良的奇异谱分析[J].统计力学及其应用,2017:483.

[2] 唐普.论剑——崛起中的中国式软实力[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62.

[3] 李贵.“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价值意蕴[J].决策与信息,2016(18).

[4] 李斌,霍小光.“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N].人民日报,2014-3-13(1).

[5] 陈正良.软实力发展战略视阀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7.

[6] (德)约翰内斯·韦恩.欧洲“中国威胁论”从何而来[N].政治评论,2005,6(6).

[7] 邓敏,袁月明,郑娜.舞剧孔子首登美国两大艺术中心[N].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12(1).

[8] 陈力丹,梁雨辰.向世界说明中国: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问题及策略[J].新闻传播,2010(11).

[9] 姜鹏.全球化时代中国对外传播之策略思考[J]].新闻知识,2006(1).

[10] 陈力丹.“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传播[J]].对外传,2015(10).

[11] 姜鹏.全球化时代中国对外传播之策略思考[J]].新闻知识,2006(1).

[12] 李建军.实现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六大转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6):43- 46.

[13] 张昆.传播先行,实现民心相通[J].学术前沿,2015(5).

[14] 韩美群.如何认识中国特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功能[N].光明日报,2015-10-7.

[15]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人民出版社[M].2015.

[1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2.

[责任编辑:艾涓]

2018-01-12

李玉浩,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G206

A

1672-8122(2018)02-0079-04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一带一带一路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