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璎珞的用处及其与身份地位的关系

2018-01-24王浩冉童永生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妙法璎珞佛经

王浩冉 童永生

Wang Haoran and Tong Yongsheng

一、“璎珞”与“缨络”的关系

“璎珞”一词通常被当作一种外来词汇,是梵文意译而来(梵语keyu^ra,又作枳由罗,意译作璎珞),由珠玉或花等编缀而成的饰物。无论是“璎珞”还是“缨络”,这二词最早在佛经中出现的年代是后汉(东汉)时期,分别最早见于后汉安世高译《太子慕魄经》和后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佛行本起经》。在此之前并未见其他佛经或典籍中有二词的记载,因此可认为这二词可能是在翻译关于佛教内容的梵文时产生的词。就单字而言,倒是在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了“缨”“络”,未见二字连用,①也未见“璎”“珞”。较早记载“璎”是曹魏时期的《埤苍》,云:“璎珢,石似玉也。”②由此可知,“璎珞”或“缨络”二词是在翻译佛经时组成的,并非中国本有。

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词在佛经中是通用的,并没有什么区别。《洛阳伽蓝记校释》中记载:“璎珞寺(璎珞,颈饰也。字亦作缨络),在建春门外御道北,所谓建阳里也。”③《金光明经照解》中“璎珞自严以玉石而为璎珞,字须从玉或作缨络”④,更可以说明二者通用之处是“缨”与“珞”、“璎”“络”的搭配,见于《妙法莲华经玄义》:“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以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雇汝除粪。即脱缨珞,着垢腻衣,以方便故,得近其子。”⑤可见二者虽偏旁部首不同,但用意相同,并无区别。

二、璎珞的用处

1.庄严身体

璎珞由诸多珍贵宝石制成,《沙弥律仪要略增注》云:“谓以金银七宝,制造缨络环钏。”⑥其七宝者,所谓金、银、琉璃、颇梨、珊瑚、琥珀、车璖(也有指金、银、颇梨、琉璃、琥珀、玛瑙及车璖的),这些宝石制作的璎珞具有“无量光明”,作为菩萨严身之物,可使菩萨身体金色晃耀,更具威严之相,使人们更加信仰菩萨。俗人在拜佛时为了表示对佛的尊敬,常常摘下颈上璎珞,在忏悔时为了表示态度真诚,也常常自绝璎珞。见于《观无量寿佛经疏》:“言自绝璎珞者,此明夫人身庄璎珞,犹爱未除。忽见如来,羞惭自绝。”⑦

从经文和佛教造像中即可看出,璎珞是菩萨不可或缺的重要饰品,使得入世渡人的菩萨形象与现实世界更加贴近,而佛似乎并不佩戴璎珞,仅仅穿着简单的袈裟。但释迦牟尼为太子时,也是璎珞庄严身,突显着他尊贵的身份,他出生时,其佛光远胜过璎珞光明,具足威德相,百福庄严满,不须璎珞严身,《佛本行经集》对太子出生时情景是这样描写的:“人人各以无量无边吉祥之言,称赞太子。持诸璎珞,系太子身。系璎珞已,太子身相,皆悉隐障,彼之璎珞,并各昏暗,无复精光,犹如聚墨,不能照曜,无复光显。譬如无价阎浮檀金,欲于其边安置丸炭。如是如是,彼诸璎珞,系太子已,犹如昼萤,不能自现,所有璎珞,至太子身,不显不现,不照不曜,亦复如是。”⑧

2.璎珞供养

璎珞作为宝贵之物通常被世人用来供养菩萨,璎珞供养菩萨能让众生得其庇佑,实现心愿,积福得度。佛也接受璎珞供养,见于《大方等大集经》:“彼诸菩萨如是说已,各以种种华香宝衣袈裟种种璎珞音乐供养如来,供养毕已无量百千右绕礼拜,悉皆退坐。”⑨璎珞还经常被众生用来供养佛塔,表达对佛的敬慕和皈依,生福灭罪。

3.世俗装饰

璎珞最初是古代南亚次大陆地区人们的装饰品,古印度的人们喜欢用颜色鲜艳的珠宝玉石来装饰身体,并以之为风尚,既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彰显身份富贵。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璎珞的佩戴在中国也兴盛起来,不仅表现在佛教造像中,在世俗社会也同样得到青睐。《杨妃外传》曰:“上令宫女佩七宝璎珞舞霓裳羽衣曲。”⑩

古时,贵族出行多乘象马宝车,象或马也以妙宝璎珞挍饰,但是只有那些能为王室贵族拉车的上等马或象才会被戴上璎珞等装饰,也是用来显示主人的高贵身份和奢华的生活。《出曜经》:“譬马调正者,如彼王厩有三种马,一者上二者中三者下,喂食养育尽无差别,上马者王数观视,中马者遣人看视,下马者遣奴看视。是故说,譬马调正也。可中王乘者,金银挍具种种缨络,乘有所至行步安庠,如王所念终不违错,是故说,可中王乘也。” 据此可见,璎珞不仅可以用作人的装饰,还可以装饰车马,受人喜爱,在世俗社会应用广泛。

4.譬喻宗教教义

此外,佛教也用璎珞来譬喻宗教教义,突出佛法的玄妙与珍贵,比喻修行的智慧和法门,常以“法璎珞”“璎珞妙法”等形式出现在经文记载中。多见于《菩萨璎珞经》:“佛告普照,还复汝座,吾当与汝一一分别法璎珞义,修立根门超越妄想,近一切智诸通慧地。”“尔时,座上有菩萨名曰豪贤,乃从东方十六恒沙剎土来诣此界,听受璎珞妙法。即从座起,偏露右臂,长跪叉手,白佛言,唯然,世尊!若见听者,乃敢陈启。”

三、璎珞与身份地位的关系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他在西域所见有这样的记载:“国王、大臣服玩良异,花鬘宝冠以为首饰,环钏璎珞而作身佩。其有富商、大贾,唯钏而已。”“富商、大贾唯钏而已”使人多以为佩戴璎珞是有身份地位和等级限制的,没有政治地位的富商大贾只佩戴了钏。这样判断似乎有些片面,因为在《太子瑞应本起经》中有记载,净饭王为了取悦王子,不使其外出学道,选五百妓女,择取端正,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不白不黑,才能巧妙,各兼数妓,皆以白珠名宝,璎珞其身,可见没有政治地位的妓女也是可以佩戴璎珞的。

又见《南传小部经典》,一落魄绅商家的孙女见商人于自家门口售卖璎珞,便请求她的祖母为她买一个,祖母道没有多余的钱买璎珞,可知没有政治地位的贫穷人或者平民也同样可以佩戴璎珞的,只是他们没有钱买,这贵重的东西只有富贵者才消费得起,平民基本消费不起这珠宝璎珞,唯有王公贵族能够时常佩戴,因而璎珞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物。这璎珞有多贵重呢?可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记载中窥见一斑:“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 因此,可以说佩戴璎珞是没有等级限制的,只是因为贵重价高,一般王公贵族才有财力购买,所以会使人误以为贵族阶级才有权佩戴此饰物。

注释:

①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糸部。

②〔南朝〕顾野王《玉篇》,玉部。

③《大藏经补编》第12册,No. 0077,《洛阳伽蓝记校释》,第二卷,杨衒之著,周祖谟校释。

④《卍新续藏》第20册,No. 0361,《金光明经照解》,第一卷,大小乘释经部,宋 宗晓述。

⑤《大正藏》第33册,No. 1716,《妙法莲华经玄义》,第十卷,经疏部。

⑥《卍新续藏》第60册,No. 1118,《沙弥律仪要略增注》,第一卷,诸宗著述部,弘赞注。

⑦《大正藏》第37册,No. 1753,《观无量寿佛经疏》,第二卷,经疏部,善导集记。

⑧《大正藏》第03册,No. 0190,《佛本行集经》,十一卷,本缘部,阇那崛多译。

⑨《大正藏》第13册,No. 0397,《大方等大集经》,四十一卷,大集部。

⑩《卍新续藏第》20册,No. 0361,《金光明经照解》,第一卷,大小乘释经部,宋 宗晓述。

⑪《大正藏》第04册,No. 0212,《出曜经》,第九卷,本缘部,竺佛念译。

⑫《大正藏》第16册,No. 0656,《菩萨璎珞经》,第一卷,经集部,姚秦 竺佛念译。

⑬《大正藏》第51册,No. 2087,《大唐西域记》,第二卷,史传部,玄奘译,辩机撰。

⑭《大正藏》第09册,No. 0262,《妙法莲华经》,第七卷,法华部,姚秦,鸠摩罗什译。

猜你喜欢

妙法璎珞佛经
离婚吧,霍先生
离婚吧,霍先生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驱蚊妙法
璎珞:聚八方珍宝,饰流光仙裳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一串红璎珞
敦煌佛经残卷缀合释例
塑身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