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配合足反射区艾灸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018-01-24王会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艾灸血脂体重

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升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运动疗法是DM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较为流行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在DM的防治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艾灸和足反射疗法对DM的足部及神经传导防治方面有独特效果。本研究拟分析运动配合足反射区艾灸对2型DM(T2DM)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55岁T2DM患者,病程不超过1年,均未进行药物治疗,医院建议通过营养和运动手段进行调整,同时满足体重指数(BMI)≥24 kg/m2,无影响锻炼的心肺功能和运动系统疾患自愿参与实验的患者39例(均符合WHO DM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艾灸组和运动艾灸组。对照组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0.3±4.43)岁,病程(0.84±0.13)年;运动组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8.4±6.34)岁,病程(0.73±0.25)年;艾灸组9例,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47.8±5.21)岁,病程(0.80±0.19)年;运动艾灸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9.2±5.45)岁,病程(0.78±0.21)年,4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案设计 运动组: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并对相关医生和专家进行走访,结合T2DM的病理特征,选定运动方式为中等强度的快步走,运动强度用心率和运动自觉量表(RPE)来控制,运动中的脉率=安静时的心率+(运动中的最大脉率-安静时的心率)×40%~60%,最大脉率=220-年龄。运动组和运动艾灸组在心率监控的前提下进行运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2 w后达到制定的运动量。两组每周运动5次,每次40~60 min,干预18 w。艾灸组:主要对肺、肝、脾、肾、胃、肠和中枢反射区进行艾灸,5次/w,每次约30 min,共进行18 w。运动艾灸组:干预方法同运动组和艾灸组,先进行运动,运动结束休息40 min后进行足反射区艾灸。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

1.3指标测试 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体重、身高、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身高、体重使用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血糖采用血糖仪测定,实验所需试剂盒由159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提供。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实验后运动组与对照组体重、BMI、2 h PG、GSP和血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体重、BMI、2 h PG、GSP、HbA1c、TC、TG、LDL、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运动艾灸组体重、BMI、FBG、2 h PG、GSP、HbA1c、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运动艾灸组与运动组比较,体重、BMI、FBG、2 h PG、HbAlc、 TG、LDL水平显著下降,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运动艾灸组与艾灸组比较,体重、BMI、FBG、 2 h PG、TG、LDL水平显著下降(P<0.05);艾灸组与运动组比较,HbA1c、TC水平显著降低,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运动组实验前后比较体重、BMI、2 h PG、GSP和血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体重、BMI、2 h PG、GSP、HbA1c、TC、TG、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HDL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运动艾灸组FBG、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重、BMI、2 h PG、GSP及血脂指标变化非常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各组实验前后各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运动组比较:3)P<0.05;与艾灸组比较:4)P<0.05;与本组实验前比较:5)P<0.05,6)P<0.01

3 讨 论

肥胖和运动缺乏是T2DM的诱因,标准的体重和科学的运动对T2DM的预防极为重要。T2DM早期症状是胰岛素抵抗、糖耐受不良。运动能够增强骨骼肌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利于提高骨骼肌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有规律的长期采用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对T2DM肥胖患者有减轻体重、降低血糖、改善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作用。可能机制:运动使骨骼肌细胞内AMP/ATP比例升高,从而激活腺苷酸活化激酶(AMPK)信号转导途径,促进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表达和转位增加,从而促进骨骼肌对血糖的利用。本研究结果说明中小强度的快步走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体重、改善糖脂代谢水平,与目前大多数研究一致〔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全身是由经络联通,足底是各经络的集中点,又称反射区,关联着每一条神经,连通五脏六腑。从中医角度分析,DM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消渴的病变部位在肺、胃和肾,而以肾脏的病变为重。肥胖则是气虚脾虚,导致水液运化失司,人体代谢失常,精微不能转输而致。中医认为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或用灸百病,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波长可达10 mm,易被机体吸收; 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7〕。因此对肺、肝、脾、肾、胃、肠和中枢反射区进行艾灸,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得到改善,调整了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促进脂肪代谢和分解,从而改善患者的体重和血脂代谢,同时通过反射区艾灸,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能够启动肺、肝、肾及神经的调节功能,激活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对足部反射区进行艾灸,可激活脑干网状系统,通过人体的调节机制调整内分泌功能以调节血糖、血脂水平〔8,9〕。目前,足反射区艾灸治疗T2DM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18 w的足反射区艾灸干预,能够改善T2DM的肥胖程度,促进血糖和血脂的代谢,且足反射区艾灸干预在血脂代谢方面更优于运动干预。

T2DM的发生原因不是单一因素导致。本实验采用运动配合足反射区艾灸对T2DM患者进行干预,结果说明运动配合足反射区艾灸干预体重、血糖和血脂指标较单纯运动或艾灸干预效果更明显。其可能机制:(1)足部反射区艾灸,可使热量由皮肤辐射到皮下组织,提高了血管壁通透性,促进新陈代谢,抑制运动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2)足反射区艾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同时也加强了淋巴系统循环,使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得到提高;艾灸的热刺激到血管壁的感受器接受后,向神经中枢发出信号,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作用,调节脏腑功能,放松肌肉,缓解运动后出现的疲劳;(3)足部反射区艾灸一方面加强足部气血运行,以“营阴阳,孺筋骨,利关节”,另一方面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使沉积在机体及反射区内的物质被及时清除,并通过肾脏排出到体外,保持循环管道通畅,促进组织器官功能正常化,维持各系统的平衡,使运动水平更好的发挥,提高运动效果。

猜你喜欢

艾灸血脂体重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夏天怎么做艾灸
你了解“血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