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次文艺人才成长规律探析及启示

2018-01-24高国庆赵现梁中国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艺术院艺术院校成才

□高国庆 赵现梁 中国音乐学院

高层次文艺人才队伍是推进文化繁荣、带动文化创新的中坚力量,在艺术创作生产领域中发挥着引领发展、建设梯队的作用。当前,高层次文艺人才及后备人才的匮乏,迫切需要研究高层次文艺人才的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发现以及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高层次文艺人才的定义

高层次文艺人才是指艺术观端正、艺德高尚、才艺高超、影响广泛,可以称之为艺术家的艺术工作者。根据这些特征,高层次文艺人才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艺术大师。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能够引领潮流,并对当代及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家。二是领军人才。在艺术发展和变革的最前沿,具有很强的预见力和创新能力,在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能够代表行业发展的水平,未来可能会成长为艺术大师的人才。三是拔尖人才。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在团体核心岗位上能发挥重要作用,相比同龄同行更具有突出的专业水平和发展潜力的人才[1]。

二、高层次文艺人才成长规律

(一)实践成才规律

艺术实践是促进艺术才能养成与发展提高的必要手段,是最贴近、最有益于文艺人才成长的手段。很多艺术家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艺术教育,但其丰富的艺术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业上的不足,且他们通过多方面努力,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在使用中丰富和提高,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舞台艺术上,艺术表演者进行二度创作就必须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来丰富艺术体验,如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表演艺术理论,演员在进行创作时,应有意识地生活于角色之中,体验角色,从而形成内心体验。艺术表演者通过实践中的大量积累,为能够高效转化为表演时的下意识创作活动而蓄力,这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人才共生规律

在艺术发展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在一个地区、一个时期、一个领域或一个流派内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现象,形成了文艺人才共生规律。主要表现为四种共生效应:一是地域效应,表现为人杰地灵。某一地区因为历史文化传统或其他原因,往往产生或汇集了某一方面的大量高层次文艺人才。二是时代效应,表现为时势造英雄。在适合艺术发展的时代,艺术大师能应时大量产生。三是师承效应,表现为名师出高徒。四是团队效应,表现为众星捧月。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区域内,一群杰出文艺人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并带动大量优秀文艺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2]。

(三)最佳年龄规律

对不同门类的艺术而言,成才的最佳年龄也不尽相同,表演类和创作类文艺人才在成才年龄上的差别就相对较大。鉴于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表演类文艺人才的成才最佳年龄一般在20多岁达到艺术水平的顶峰,而创作类人才的成才最佳年龄往往出现在中年以后。

(四)马太效应规律

已经出名的艺术家能够得到的资源优势将会越来越大,荣誉也会越来越多,而还未出名的文艺人才所取得的成就则很难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荣誉。因此,在对文艺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有意地支持那些有发展前途的潜在的文艺人才,给予他们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累积正向因素,促进青年更好、更快地迈向人才的成长。

(五)期待效应规律

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或是采取某种行动的行为动力,大多是来自个人对行为结果和工作成效的预期判断。这是现代管理激励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这个理论对于文艺人才也同样适用,特别是对于中青年文艺人才,更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价值、合理评价他们价值,为促使他们的成长营造出和谐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根据文艺人才的成长特性,实施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的特殊培养模式,把文艺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与现代教育体制相结合,给予艺术院校在专业课和文化课设置上的自主权,允许艺术院校根据艺术门类特性制定特殊专业的学期和学制,支持艺术院校和艺术院团联合办学。

(二)建立双向交流机制

建立艺术界和教育界的双向交流机制,鼓励艺术院团专业人员同艺术院校教师进行大量双向交流。实施艺术院团优秀演员再教育工程,通过艺术院团与艺术院校共建工作活动的展开,对演职人员从再培训等方式入手,逐步解决艺术院团优秀人才学历提升和退出转岗等问题[3]。

(三)加强艺术通识教育

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是有可相通之处的,能起到相互潜移默化和渗透的作用。要加强艺术教育专业化与通识性知识的融合,在“通”上求“专”,在“专”中实现“通”,将艺术通识教育更加有效地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加全面的高层次文艺人才提供优良环境。

(四)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要研究制定符合文艺人才成长特殊性的有关专业评审条件和办法。探索建立首席专家等高端人才选拔使用制度。建立在重大艺术工程项目实施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对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对成就和影响大的老艺术家的工作生活给予特殊补贴。

(五)重视青年人才培养

要不断完善青年文艺人才的评价发现体系,注重通过各类评先推优和各种比赛活动发现人才,在艺术奖项设置上给予青年人才一定比例的名额分配。要不断健全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制度,在艺术创作中大胆起用青年文艺人才,创造机会让更多优秀的青年文艺人才参与到大型艺术项目的创作展演中,同时将艺术项目资金分配适当地向青年文艺人才倾斜,鼓励和支持中老年文艺人才传帮带,营造良好的选才育才的社会环境[4]。

猜你喜欢

艺术院艺术院校成才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常见问题与学习对策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国有艺术院团党建工作的认知与思考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2017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国交响乐团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民族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