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云南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育人理念

2018-01-24何阿平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民族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教学

■何阿平(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毛泽东于1942年5月2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引言)部分中提出“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为了这个目的文艺工作者们必须“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作为一个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深刻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在教书育人中明确自己的工作对象,在消费教育的新形势下清楚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云南作为民族大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位。北回归线从南部境内穿过。东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北接四川,西北部面临西藏自治区。这里有长达4060千米的国境线,分别与西面的缅甸(主要口岸是瑞丽),南面的老挝(主要口岸是磨憨),东南方的越南(主要口岸是河口)等3个国家接壤。复杂的地形和环境孕育着包括汉族在内的26个少数民族文化,其中民族音乐的种类在主体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各个民族的不同支系又衍生出近百种不同的原生态民族音乐,就如一朵朵盛开的花绽放在云岭深处。此间高校民族音乐的教育导向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消费教育效应对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普及的影响

首先,这里先明确一个概念,即消费教育,这里消费一词的产生与曾经的公费教育相对应,正如中国的高等教育沿着由英才教育(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普及教育)过渡的规律发展着,即由传统的高等教育只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向着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的方向迈进,这也符合了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扩大的需要。公费和消费(自费)的分水岭也由此形成,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其高等教育发展属英才(精英)教育阶段,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50%以上则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其次,在中国,精英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享有公费培养的待遇,现阶段的中国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体现接受高等教育平等的原则,奉行学生享有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学校教育的机会均等和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受教面,从而消费(自费)上学的高等教育求学形式应运而生。

再次,近来,国家考虑到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落后地区学生的经济现状,对贫困学生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努力逐步缩小受教育差距。比如,不断建立和完善着面向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制度等保证高等教育平等的重要措施。国家通过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等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的发生,努力消除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尽量避免两极分化,从而积极推进和落实着高等教育平等的政策。

可见,公费教育向消费教育发展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人才培养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作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而言,正处在如何让因公费教育催生的精英阶层所积累的专业成果以“星火燎原”的传播之势形成学院派正统的教学规律及科研创作发展的基石,从而更好地推进云岭大地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普及,这无疑是绝佳的一面。当然,英才(精英)教育阶段在音乐人才普及培养上是有局限的,它直接导致了云南民族音乐教育在面的广度上的发展。而与社会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扩大的需要而产生的消费教育则刚好解决了这个矛盾。当然,扩大招生使高校学生受教育面得到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音乐类学生培养质量上的良莠不齐的现状,这给民族音乐教育质量的高效传播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一部分不合格的学生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制约着民族音乐振兴和普及的质量。

■消费教育下云南高校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首先,于教育者而言,因自费入学的客观因素导致了生源的增多,致使云南民族音乐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无论在教学观念、内容、形式和学术标准、教学管理等方面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次,自费入学形式所携带的“消费”学习心理,对一以贯之的权威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服务型教学心态必须无时无刻地体现在教学中,尤其是扩招后所带来的学生质量普遍下降和广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现状,对高校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耐心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艺术教育者必须解决好树立为学生的教学、管理服务和尚处于学习目标不太明确的学习群体二者间的矛盾,尤其是支付了学费后的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怠学松懈的学习状态间的矛盾。

■师者,应立足“大学”之道,做到“有教无类”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因为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此举乃立足在有付出十年寒窗苦读之功,立志“一鸣天下知”之志的有为学子群体之上,置之今日,此类学子皆具博士之才。可见,“研究高深学问”的重任定非低分录取的投机分子和文盲能承担得住的。就拿音乐的姊妹艺术绘画来说,古时的“绘事”乃是文人雅士为表“胸中臆气”的学问,所谓画如其人,画品如人品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磨心励志,方成学问之道!面对文化、技术功底都普遍不太深的大学艺术类学生,艺术教育则更注重从基础抓起,扎实根基,切勿好高骛远,舍本逐末而导致一味追求所谓的艺术表现却忽略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学习规律,不能把学生导入到糊涂乱抹的所谓“当代”艺术潮流中。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说的是一种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上的创新和突破,而不是无中生有的编造。那种主观主义的做派被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批评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无根无底,不接地气的教学只会误人子弟,为害一方!就民族音乐教育而言,高校教育者要深入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结构,积极研究教学方案,合理制订教学计划,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人难以承担挖掘民族音乐精神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任。文以载道,文学修养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明文里,难立其骨,只会一味地“吹拉弹唱,躬首献媚”则必入戏子之流,于是民族音乐的振兴在高校教育中便无从谈起。所以,音乐基础和文化基础两手抓,破除鄙视任何学生的思想,嗓子先天条件好的以歌唱方向培养,歌唱天赋弱的向诗词歌赋上发展,节奏感不错且动手能力强的走器乐演奏之路。总之,在强大文化的支持下奉行“行之有效,有教无类(孔子语)”的教学观。

■尽师道,自强不息

服务好学生,尽师道之责。正如蔡元培在1918年明确地指出的“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教授、学者都要饮食人间烟火,切勿不接地气。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好学生,艺术类的教师更要付出百倍的艰辛,在貌似枯燥的技术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锲而不舍的攻坚克难的精神,在真正提高了美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相长”是一把双刃剑,教师的业务水平决定了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教师水平高、教学方法得当则学生进步较快,从而社会影响就好;学生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势必极大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提高,这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创作力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反之则收到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办学的前提,学生是完成教学的根本。没有学生,教师无用武之地;没有教师,学生无求知之导向。作为管理者必须理清二者的重要性,没有了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办学便成了一纸空文。大学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和繁荣的载体,在师生教学过程中生生不息、延绵不绝。

■实事求是,是制定合乎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发展方针政策的需要

深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制定合乎本地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教育规划,实事求是地培养一批合乎艺术教育发展规律的民族音乐人才,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地进行音乐教育的普及。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为“教条主义”容易脱离现实、脱离实际,其结果是空谈误国。假大空和夸夸其谈会让“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胡说八道的纯主观言论,习惯一旦养成,“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所以,高校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把深入教学第一线的调查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不是只凭几份工作报告而大行其道,空谈管理。高校的科研成果、行政管理效果必须在教学效果最大化的体现在学生身上时方显成效,没有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展现的科研是纸上谈兵的文字堆积,不为学生前途和理想助力的所谓行政管理绝对是只为诈响而存活的苟且。由此也可以推导出不为本地民间民族音乐发展做贡献的音乐教育,所推行的绝对是学术虚无主义下的伪艺术,抑或是伪理想主义下的机会主义再现,这是一种剥离了灵魂而死守腐败尸首的垂死管理,终将遭人唾弃,这种以牺牲学生青春华年为代价的行政管理就该被葬入十八层无间地狱,永世不得翻身。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做实际调查”才能更好地避免形式主义,而杜绝一味追求表面工作和虚假政绩行为的滋生!

最后,教师应不以墨守成规为荣,走出教条主义导致的生搬硬套,更不能迷信仅由“本本”里的内容推导出的所谓经验,这种经验主义容易脱离实际。必须结合学生实际与社会需要进行合理的专业教学和职业引导,充分将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与所在大学运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再加上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将科研方向与教学方向高度统一的结合起来,着力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推动所有课题申报的源力。坚决严惩教学中偏离教学指导思想的行为,尤其是极具负能量的指鹿为马的教学成果展现。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节课,不负家长信任、不负社会期待,只有爱家、爱校、爱国才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团队和尊重自己。至此境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事业发展才有可能处在指日可待的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石涛. 石涛画语录.西冷印社,2006.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4]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人民出版社,1964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题解教育『三问』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