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山钟声忆庄奴

2018-01-24王若青陈文娟玉溪市音乐家协会

民族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慈济寒山寒山寺

■王若青 陈文娟(玉溪市音乐家协会)

说起寒山寺,人们都会想到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夜泊枫桥时写下的千古绝唱,这首古诗使得寒山寺的诗韵犹存、钟声悠扬。而钟声、诗韵又把另一位词人庄奴牵入到我们的眼帘,因为是他把最简单的语言变成了经典。

2016年10月11日凌晨,我国华语歌曲“词坛泰斗”庄奴在重庆去世,享年95岁。说起庄老的名字,享誉华语歌坛、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原乡人》以及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经典流行歌曲都是由他作词,这些歌曲可谓家喻户晓,他的辞世,反响深远。庄奴对中国流行乐的发展贡献巨大,他以最简洁、最朴实的语言写作歌词,为人们留下大量永不磨灭的时代经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庄奴的歌词用最通俗的语句表达爱情,在当时是一种突破,为爱情歌曲创作开拓新路,留下了很多时代经典,至今仍具有研究价值。庄奴的歌词近乎口语表达,用最直接、最接近生活的方式讲故事,如《甜蜜蜜》几句简洁的歌词不断铺排、重复,让人听后不忘;《又见炊烟》几句简短的词句便勾勒出一个极具生活情趣的画面,感人至深。庄奴的词因用词朴实、浅显,又意蕴深长,庄奴的大量歌曲脍炙人口,也影响了一代代音乐人。他告诉我们,即使用最简单的语句,也能创作出永恒的经典。庄奴晚年生活在重庆,依然关注社会的热点和风潮,为三峡、奥运写过歌,还为寒山寺以及纪念邓丽君写过歌,但如今,斯人已去……。

我们母女与庄奴、以及寒山寺之间,是因为音乐牵来的不解之缘。正如他家里的墙上挂着的用以自勉的:“和时间赛跑的人,缘慈悲为怀的心。”庄奴是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事无成,两袖清风;写首好歌,快乐无穷。”他的“人生境界真善美”已经从“小城故事”变成了“大爱苍生”。我曾经去过台湾的慈济,知道庄老在二十多年前就与慈济结缘,但直到2008年才皈依,他是名正言顺的慈济人,这在电话中庄老也曾给我说过此事;他还给台湾慈济功德会写过多首慈善歌曲,庄老是智者,也是仁者,更是勇者,一颗年轻的心,一个不老的情怀,他的笔下流淌出不少佳词丽句,感染着每位有缘人。台湾慈济公益遍布全球,我们一路感动、一路震撼和受教益,为慈济在全球的慈善业绩而折服,为台湾能孕育这么一个伟大的华人慈善机构而自豪,慈济无疑是当今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人慈善组织,真心的希望能从慈济的发展找到对大陆公益组织发展的借鉴。庄奴是慈济志工,曾为多首“慈济歌曲”填词,为感念他用音乐教化人心,慈济在台湾举办追思音乐会,用音乐延续庄奴的爱,与众生结缘。

我们和别人一样怀念庄老,又和别人不一样……。时光把我们带回2010年的7月,我随中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家协会访问团一行8人去台湾,参观邓丽君纪念馆时,由台湾作家杨兆青先生介绍、引荐,认识了邓丽君的大哥(邓长安)并合影留念,相约如果写作有关邓丽君的作品,均交由邓大哥留存。同年10月,我女儿到台湾,把我的两套作品集送给邓大哥,另一套由邓大哥转送给庄奴老师,此时恰逢庄老受邀为寒山寺写歌,我们正好从寒山寺有关资料中看到庄老的词作《小丽》(第一稿),先完成《小丽》,后完成《寒山寺之歌》的创作,然后寄给庄老。在庄老生前,虽有作品的合作,但因种种缘由未曾谋面,只是有幸两次与庄老通过电话,后来几次都是与周麟阿姨通的电话,那时庄老病了。第一次是庄老从台湾亲自打来,他对我们母女创作、女儿演唱的《寒山寺之歌》由衷的谢谢,并修改了其中的一处词句,我真的没想到为了寒山寺的歌曲演唱他会亲自从台湾打电话来;第二次是庄老从重庆打来的,这次是为庄老回忆邓丽君而创作的《小丽》,在电话中庄老听完我的清唱,很高兴,还说在这一稿后又加了一段,并在电话中让我记录下来,把它加进去,最后完成了《小丽》创作;而《记忆》的创作是则是与庄老合作的《小丽》的延伸,歌中有真情的流露、希望的寄托,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诉说。

《寒山寺之歌》庄奴词:“苏州寒山寺,天下最有名。悠悠一千五百年,渔火映江枫。旭日印塔影,明月传钟声。历代石碑显诗韵,古今同歌颂。歌的歌,颂的颂,寒山寺因寒山名。请你的朋友一起来,苏州来朝圣”。

歌曲属典型的童谣,为领唱、齐唱形式,演唱时可配群舞和寒山寺的景区图映衬,此歌至今一直在使。歌曲开始以钟声、古筝、木鱼、琵琶、几个孩子的笑声,引出富于童谣般的念白,以诗一般的朗诵、略带些许古色古香的色彩,打破了寒山寺的空灵与寂静。第一遍为童声领唱,仿佛一个大孩子在向一群小孩子介绍寒山寺,从歌中既可领略寒山寺的文化韵味,又能感受到童真童趣的委婉吟唱。间奏琵琶、南箫的加入为第二遍童声齐唱作了铺垫,有如孩子们正在向天下人介绍寒山寺,人们的思绪随着电钢琴、木吉他、贝司等组成的背景音乐在飘荡,孩子们的歌声在悠然的箫声中、管钟的牵引下渐弱渐远渐消失,一切又归于平静,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念想。整首歌以领唱、齐唱的形式唱出寒山寺1500年来,这座千年古剎历尽沧桑的古今风采。“唱童谣,识寒山,品诗韵,心神往。”今天的寒山寺将以崭新的面貌、独具的文化魅力,笑迎八方来客,人们在悠扬的钟声中欣赏着诗碑的巍然,迎接新的曙光。此歌曾获“2011音乐·中国”全国优秀词曲金奖。

后来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庄老的轶事,庄老第一次给邓丽君写歌就是《甜蜜蜜》,写完整首歌不超过5分钟。《甜蜜蜜》之后,庄奴陆续给邓丽君写出了很多好歌,但两人在生活中并无往来。邓丽君成名前,庄奴曾在一次歌唱比赛中见过邓丽君一面,但成名之后两人并没有见过面。邓丽君在第一次给庄老的信里写到:“庄老师,你的教导和指引我铭记终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庄奴曾说,两人有心灵上的呼应,却没有见面的缘分。

曾经我也考虑过一个问题,是庄老成就了邓丽君,还是邓丽君成就了庄老,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然不重要了,庄老写词六十载,作品超过5000首,他的歌陪伴温暖了几代人,给多少孤独、苦闷甚至绝望的芸芸众生带来励志和慰藉,这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生命中每个人的出现都是注定的,我们在岁月里相逢,而有一些相遇却在穿越时空中汇聚出巨大的能量。一如那些出自庄老之手的歌词,传唱大江南北,海内海外,历久弥新!庄老走了,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经典不朽的开始……。这些年唱着庄老写的歌,关于个中才情已经有铺天盖地的文章,溢美之词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有心存至真至善,而且享有旷世才情,方能写出那么多那么美的歌词吧,距我的《五音所属》一书正在写作期间,得到庄老离去的消息,我和别人一样,怀念庄老,又和别人不一样!大师已去,音沉绝响,接下来的日子里,熟悉的旋律会永远陪伴着大家……。庄老走了,天堂里从此多了好歌!

因为参加过多届寒山寺论坛,故从与庄奴合作之后,又写作了有关寒山寺的多首歌曲作品:如“寒山寺、寒山寺之歌、寒山深、枫桥夜泊、世间何事最堪嗟、心静如白莲、也许等。其中《寒山深》是一首优秀的诗作,是唐代诗僧寒山创作的六首三言诗中的一首,它是作者情感体验的过程,它的人格与心灵的坦白,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因而自然也有艺术的共同特征。诗中毫不隐蔽融进诗人自己的个性,以情感为基础,以形象为手段,以审美为核心,以主体为灵魂,灌入了自己的真情,拥有这样的重要基础,才能创造出这样清新优美的形象,寓含着善良深远的意蕴,使作者在品味时自会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衔接融汇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寒山在诗作中所创造的那幅画面空灵高远,画中凝聚着寒山独特的情思,清新明丽,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等等显得更加宁静恬淡,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清净悠闲,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这是寒山的心灵与大自然在对话,是寒山与大自然共舞的描述。正因为寒山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各个领域的研究者们都把寒山诗划归自己的研究范围而引以自豪。而一首《世间何事最堪嗟》,这是寒山子的一首禅髓诗,它是通过诗歌语言艺术,或显或隐、或明或暗地表达禅学精髓的一种诗歌。它的禅学意境可以理解为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所呈现的境界和情调,通过禅学佛理、虚实相生的形象,诱导、拓展作者的想象空间,实现对禅髓诗的再创作。人不要在得失名利上看不开;不可以在贪、嗔、痴上钻不出来,生活在狭隘的意识里;不可以在精神生活上执著,陷入无尽的苦闷中挣扎。相反的,你也不能因为一切本空,而不明白活泼有朝气的生命本质。要好好的生活,在恬淡中发现富足,在单纯中发现喜悦,在精进中看到光明,在慈悲中悟入圆融无碍。

猜你喜欢

慈济寒山寒山寺
寒山寺:一个诗里的地方
在慈济的世界获得新生
寒山即景
山水 [外二首]
Poet’s Peak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寒山与寒山诗
书法作品欣赏
丁酉春日重过寒山寺三首
姑苏情·独于寒山寺感兴
“爱与信任”凝聚成的慈济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