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曲《春雨》探析

2018-01-24娄斯佳云南省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琵琶曲泛音乐段

■娄斯佳(云南省文化馆)

琵琶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进程中,几盛几衰,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独特的个性及丰富的表现力在漫长的岁月中留下了足迹。从明末清初的几大流派到解放后创作的蓬勃发展及年代以后创作的多元化等,琵琶艺术在其发展历程中可谓是硕果累累,丰富多彩。而《春雨》曲亦是近年来涌现出的较为优秀的琵琶曲之一,因此,本文将对琵琶曲《春雨》进行研究,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琵琶技巧的运用等特点。

■琵琶曲《春雨》的简介

琵琶独奏曲《春雨》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作者是朱毅、文博。此曲在济南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亮相,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此后被各专业院校列为琵琶教材、考级曲目、比赛曲目和音乐会演出曲目,深受听众和专业人士喜爱。经历了文革长达十年文化艺术的荒漠岁月,《春雨》以清新流畅的旋律,向人们呈现艺术春天的到来。春雨过后,万物生长,百花争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乐曲结构严谨流畅自然,以江南评弹曲调为基础,刻画出一幅浓淡相宜的水乡画卷。

《春雨》曲是近年来涌现出的较为优秀的琵琶曲,说其优秀大致有三,一是以江南地区颇有影响的评弹曲调,作为此曲主题的素材,通过各种变奏使其非常的清新、活泼。由于评弹原就是以小三弦与琵琶作为伴奏乐器,因此,借鉴引用评弹曲调就显得非常地熨贴、合适。二是通过五声音阶的旋律,用不同的手法加以变奏,较好地把握住了江南三月春雨的各种音乐形象,例如,时而绵绵细雨,时而倾盆阵雨时而雨后滴珠,时而彩虹飞架,音乐语言层次分明,音乐形象丰满多姿。可以说对于任何一首乐曲来说,音乐形象的树立是最为重要的,没有鲜明而生动的音乐形象,一首乐曲就不能站住脚。三是运用琵琶的手法既独到又组织得较为细密。例如,除了突出琵琶上最有特点的各种半轮、带轮等运用外,又借鉴了西洋吉他上的一些技巧,主要是勾弹技法,运用得较为得体与巧妙,这些均是该乐曲取得成功的保障。

■琵琶曲《春雨》的创作特色

(一)引进了江南的评弹曲调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评弹演唱时一般以手持琵琶和三弦,自弹自唱,音乐轻柔细腻。《春雨》在其创作中就大胆的借鉴了评弹的曲调,并以此作为乐曲的主题素材,通过自由的变奏衍展,表现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愉悦的心情。

乐曲由引子、四段及尾声组成。【引子】只有4个小节,描写晶莹透亮的“雨滴”。全用泛音演奏,表现出一种静谧、清空的气氛,一下子把听者带入到了清新、幽雅的大自然氛围之中。在4个小节的引子之后,马上进入主题,以评弹唱腔为素材构成,虽然非常短小、简洁,只有几小节,但这是整首乐曲的主题。

接着,重复主题但节拍上扩充了一拍。然后,在属调上模进和变奏,再穿插着泛音及长音伸展与短音作结相辅,构成了第段。这一小段的气氛是平静而舒坦的,这是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坦然愉悦心情的写照。第2段仍是在这一主题上进一步模进和变奏,但情绪开始稍稍趋于活跃。在八度音不断向上翻动与渐快渐强的推动下达到了这一段的高潮。然后,通过大幅度的向下滑奏,并停在2音上暂憩,似乎表现了人们在春天中兴致勃勃、兴高采烈的心情。第3段还是在第1段主题上变奏,但更加强了调式的对比。旋律从主调D到属调A再到重属调E,虽然只是旋律片段,但调式变换的色彩更为丰富了。最后,又回到了宁静的泛音,结束了第一段。当然,这时的泛音已为【二】段转为A属调作好了铺垫。整个【一】段的乐句分割明显,主题发展的思路清晰,采用的手法简洁,突出了江南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平坦愉悦的心情。在技巧的运用上,尤其是半轮的运用需要清晰而饱满,整个旋律演奏得舒展、活泼,富于情趣。

(二)借鉴了西洋乐器的演奏方法

第二部分【三】段开始乐曲转为对自然模拟与实际情景的刻画。用琵琶演奏家沈浩初的话来说,就是“文套长于表情,武套长于状物”。所谓“状物”就是以具体描写事物为主的。可见,作者是借鉴了传统琵琶曲中武曲的手法,结合现代的变奏技巧来实施运用的。这样,也就反衬出引子一二段是作者借鉴了传统琵琶曲中文曲的手法,是以表现乐曲内容的情感为主的。因此,在【三】段中似乎是人们在观察和体验这种大自然的风雨声,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大地春雨的洗礼。由虚转实描绘大自然的形象更为丰满了。它也分为具体变奏关系的若干小段,第1段以和声衬音的写法,运用抹(中)、抹(食)、勾(大)的三连音奏法,描绘了天上下起了另星细雨的情景,似乎是斜密的丝丝细雨不断扑打在人们的脸上。

这种技巧显然是借鉴了西洋古典吉他的弹奏方法,不仅使人想起西班牙吉他名曲《爱的浪漫曲》中的三连音勾弹技巧。将琵琶上原来的“弹”改为“勾”,使音色更为飘渺一些,虽然是模仿吉他而来但借鉴得较为自然、得体。然后,再低八度重复此段旋律,构成了第1段。第1段将第2段的旋律用分解和弦的方法奏出,虽然是运用常规的弹挑手法,但速度较快,子弦上的旋律音必须突出,使旋律连贯起来。这种技巧有点像传统的“飞”与“双飞”的指法运用。其内容似乎是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屋檐下时时滴着水珠儿颇为生动。

(三)变奏手法的大量使用

该乐曲主要通过变奏手法,在第一部分中通过主题的不断变奏衍展,描写各种“雨滴”,这里主要分析第二部分。在第3段中主要旋律转为低音,在第1、2段相同旋律的基础上,运用三指轮衬音的变奏手法。先是衬子空弦而后衬子、中两空弦,似乎雨点逐渐下大了,发出嚼嚼啪啪的响声,也颇为形象、生动。

这一段由于节奏较紧促,三指轮的密度较高。先开始在子弦上轮奏,然后又在子、中两弦上轮奏,力度也随之加强,象征着雨势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下段的倾盆大雨。第4段仍在前面旋律基础上,运用和弦扫轮的变奏手法。似乎是雨点更大了,象征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雨态也由此而达到了高潮。此段的和弦扫轮在运用上要以连贯为主,就是扫连着轮,轮连着扫,二者隔离,效果也就不好了。扫轮的触弦部位也要高一些,满轮的出音要柔和而不生硬。第二部分的【三】段,就是结合琵琶丰富的手法,以写实的方法通过同一旋律不同的变奏手法奏出,形象非常地生动,与前面第一部分以虚带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手法运用上有所出新,手法组织上也最为细密。而且能准确捕捉到具体各种雨势的音乐形象,这是创作比较成功的地方。

总之,此曲的内容与形式、形式与手法等方面都结合得较好,音乐形象也颇为生动。曲名为《春雨》,主要是在“雨”字上下功夫,而“春”字不仅是通过流畅的旋律体现出来,而且也是通过人们的心情反映出来的。在“雨”字上下功夫也可分为大自然的雨滴、小雨、中雨乃至倾盆大雨,以及人们心灵上的雨露滋润,形成情与景的结合,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境地。看来作曲者在创作的意识上是有所目标,有的放矢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技巧而技巧的堆积,这是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琵琶曲《春雨》的演奏技巧探析

(一)引子部分

引子,乐曲的呈示部,用纯净的泛音音色组四句像五言诗一般的乐段。错落有致,上下呼应,自然清晰。如同晶莹剔透的雨滴,轻盈飘洒,落在池塘中、草地及树叶上,发出令人愉悦的声响。演奏时应注意右手的力度控制和两手泛音点的协调,动作手势要有吟诗般的感觉。

(二)第一乐段

第一乐段,轻快的行板。以轻松愉快的评弹过门曲调为音乐动机,不断地加以展开。采用了加花变奏、音区变化模进、离调等手法,使旋律进行的十分优美、清新、流畅。不由使人陶醉在细雨霏霏的江南绿色田野中。仿佛见到窈窕的姑娘身穿蓝印花布衣裳,头戴印花头巾穿行在田间或栽秧、或采茶、或嬉戏。春意盎然;好像闻到了那漫野的油菜花香;又如同听见那不时传来的滚滚春雷声,使人能联想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产生无限的遐想。调式中升4的出现,如雨后春笋般的清新,逐渐很自然的过渡到属调。又以一组泛音结束,上下呼应。演奏中半轮的指法运用较多,要特别注意四点半轮的清晰匀称,且多变化,防止单调雷同。推拉音的运用,要委婉,切忌生硬,运用写毛笔字的“藏头”手法产生听觉上的惯性,营造轻柔细腻吴侬软语的亲切感。

(三)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第一层次,中速。富于激情的旋律,基于主旋律的拓展。采用大段的长轮、挑轮、双弦轮。由三部分组成,层层推进,以及为富于情感的旋律,表现了雨后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情景。此段乐曲的和声运用非常贴切自然。更加增强了琵琶的表现力。使整段乐曲十分丰满。使人感到挣脱了漫漫冬季严寒的桎梏,终于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演奏轮指要有耐力的训练,要有激情,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

第二乐段,第二层次,可视为华彩乐段。乐曲由慢渐快,共四部分。每段一种指法。第一部分,反弹借鉴了古典吉他的演奏方法。更加丰富了本已十分丰富的演奏法。3/8拍的节奏以轻柔的圆舞曲,表现小雨滴像小精灵般的轻快舞蹈,溅起的水花。渐快,如同孩子般的笑声。中指的强拍注意分寸注意音色。第二部分,三指弹(创新指法)同样旋律用2/4拍快速演奏,也是此曲的炫技部分,清晰流畅,旋律在中指,突出些。好像小雨汇成溪流。第三部分,挑轮,大指作为旋律在低音进行浑厚有力同样的旋律得到进一步的展现。第四部分,轮拂,造成气势磅礴,如同交响乐的音响,将乐曲推向高潮,好似滚滚江涛势不可挡。这四种指法将同一音乐主题,以渐次递进,层层叠加的手法,将小水滴、小溪流逐渐汇成大江河刻画的惟妙惟肖。

第三乐段,广板。紧接前段,用很富张力的双弦长伦把乐曲主题演奏得像大海一样宽广,大指二弦上的副旋律像人声合唱和声更显得无比深情。让人们不禁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畅想。然后扫弦由弱渐强推向最高潮。当结束的大三和弦变为小三和弦,好像将人们的目光移向了远方海天相连处。

(四)尾声

尾声,平静如水的主旋律更加显得景色的秀美,更使人产生闲庭信步、悠然自得的情怀。围绕主题的评弹曲调用一串人工泛音再现奏出,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给人以悠远的意境、回味无穷。

[1]李备. 琵琶曲《春雨》的独奏[J]. 艺海,2005,02:71.

[2]张辛洋.苏州弹词风格琵琶曲教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6.

[3]高文馨. 论中国琵琶艺术的世界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郭阿红.如何提升琵琶演奏技能[J].音乐时空,2015,11:121.

[5]楚昭. 琵琶曲《春雨》的演奏技法探究[J].剧作家,2009,05:135.

[6]宋辰.从三维立体角度论琵琶现代曲的演奏艺术[D].河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琵琶曲泛音乐段
琵琶曲《天鹅》及其演奏技术研究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论古琴泛音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三首琵琶名作的女性形象塑造探究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探究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之探究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