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曼衍吴歈歌汤翁
——新编昆剧《汤显祖平昌梦》剧本漫议

2018-01-24范干忠

影剧新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二娘临川遂昌县

范干忠

汤显祖,生活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江西临川人,是名闻海内的江西乡贤,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戏曲大家。他创作的“临川四梦”传奇,自问世以来一直为华夏戏曲舞台搬演不辍,影响深远。尤其是《牡丹亭》,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成功塑造了杜丽娘“因情而死,死而复生”的“至情”艺术形象,大胆表达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强烈冲击了晚明社会的伦理纲常,成为中国戏曲创作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因此,汤显祖被后世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宦海人生以及经典传奇的创作过程,亦被后代戏剧家搬上艺术舞台,不断地为后人所讴歌与颂扬。当然,这些不同时代的“涉汤”剧作,也展现了不同时期戏曲创作观念、创作内容与创作手法的不断发展与衍变。

现知最早演绎汤显祖人生事迹及其传奇创作的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江西著名戏曲家蒋士铨,他以汤显祖一生大节和主要事迹为题材,创作了传奇《临川梦》。该剧长达二十出,以“梦”贯穿,为世人呈现了汤显祖“才大难为用”、历尽宦海沉浮的悲剧性人生,创造性地表现了汤显祖创作“临川四梦”的过程及其主题思想,热情讴歌了汤显祖敢于蔑视权贵、保持高风亮节的品行,同时,也借汤显祖之口,阐发了蒋士铨自己的情理观和人生观。蒋士铨的《临川梦》创作实践传达的是对乡贤汤显祖人品风骨的敬仰和对临川派戏曲风格的传承。但此传奇的案头文学色彩较浓,问世以来,罕有舞台上的搬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西著名剧作家武建伦(笔名聿人)创作了一部以汤显祖的人生和“临川四梦”为题材的新剧,为区别于蒋士铨的《临川梦》,取名《临川新梦》。相比于蒋氏传奇,此剧的场次大为精简,表现人物更加集中,但因剧本的戏剧性和故事性较弱,曲词亦偏文雅,与彼时大众的审美趣味差异较大,当时也没能搬上舞台。

2013年,江西省赣剧院为参加第五届江西艺术节创作演出了赣剧《临川新梦》,这是剧作家陶学辉依据武建伦先生的原著重新改编的新作。该剧将汤显祖创作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梦》传奇内容与汤翁的人生际遇结合起来,叙述汤显祖与夫人的恩爱情感、仕途抱负与挫折,以及女戏迷对《牡丹亭》的痴迷。全剧按照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戏剧结构,沿用“四梦”的风格,由梦神将四折戏串联在一起,以梦写梦,在梦中汤显祖与所著“临川四梦”中的主要人物一一相见,对话点评。此剧通过梦中人物来表现汤显祖的理想世界、作品内涵、对人性的讴歌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汤显祖的创作才华、人格魅力和思想情怀。该剧的浪漫主义手法、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给予观众比较新颖的观剧感受。

相比较于上述以汤显祖为主人公的剧本创作,刘志宏的新编昆剧《汤显祖平昌梦》,剧本的情节内容和思想主题明显要单纯一些,它专门聚焦汤显祖在遂昌县令任上与曹中官监督金矿开采相抗争的一段别具张力的史实,演绎了汤翁在遂昌的吏治政声与传奇创作的故事,应该说是一部以新视角塑造汤显祖新的艺术形象的新创作。

从题材选择上来看,此剧似乎是专为遂昌县量身定制,这也反映了当前各地戏剧创作中普遍盛行的一种挖掘当地著名文化历史资源、努力打造艺术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态势。

通览《汤显祖平昌梦》全剧,其人物关系设置巧妙,故事内容简短精干、戏剧情节集中紧凑,剧本结构起承转合流畅,曲牌唱词精致典雅,给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

《汤显祖平昌梦》全剧一共九出,作者以正面表现与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通过多层次的人物关系,具体展开了“春闹”“矿闹”“塾闹”“府闹”“虎闹”“灯闹”和“魂闹”等七大情境与情节,匠心营造了曹中官与汤显祖之间的监督金矿开采与拖延开采、曲意对抗的多重利害冲突与价值选择,生动地塑造了“多怀治平韬略,常有报国良方”的才子知县汤显祖的循吏形象,在热情讴歌汤显祖以百姓为重,关心民生疾苦、为民请命的安民德政与爱民情怀的同时,深刻揭批了晚明封建统治者为了开采金矿充盈国库,不惜荒芜农桑、强征士子矿税、置百姓矿难于不顾的贪婪无道的罪恶行径。可以说,这是一部主题厚重、立意深刻的现实主义佳作,具有较强的社会认识价值和文化思想启示意义。

该剧创作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塑造了遂昌县令汤显祖这一新的艺术形象,而且形象刻画较为饱满、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色彩。作者对汤翁形象的塑造不落俗套,其矛盾冲突并不复杂,剧情也没有激烈的人物博弈。全剧紧紧围绕中官曹公公奉旨催督开采金矿与汤显祖设计曲阻金矿开工这一主要矛盾来展开故事情节,以正面描绘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直接或间接地呈现了汤显祖在遂昌县令任上的“班春劝农”、修葺相圃书院、劝学子、兴督农桑、铲除虎患、纵囚观灯和酝酿构思《牡丹亭》、挂印归里等一系列施政与修为,表现了作为遂昌县令的汤显祖,在晚明统治者昏庸无道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金矿开采对农桑士子的侵害和矿难的无可避免,不得不阳奉阴违的抗争与无奈,展现了汤显祖作为一个基层官吏的道德操守、民生情怀与文化人的价值选择。通过这一系列情节的循序推进,环环相生,细腻地刻画汤显祖这个心忧百姓疾苦、爱民如子、刚烈不阿的古代循吏形象。这个以兴教化、励农桑,避矿税、除虎患和纵囚观灯施德政,因为民请命而未允、愤而去职的遂昌知县汤显祖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有别于以前艺术创作的新形象。

本剧中的罗二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这是一个具有历史传说基础、实为虚构的人物形象,与蒋士铨在《临川梦》中塑造的俞二姑这一女性读者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处。剧作家通过机巧设置罗二娘为曹公公侄女和汤翁传奇痴迷者的双重身份,起到了引入多重情境、推动剧情发展的穿针引线作用,剧中的罗二娘采用宾白旁叙或对唱面谈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汤翁曲意对抗金矿开采和酝酿杜丽娘传奇创作的经历交织融汇,并通过罗二娘身眼口述表达了对汤显祖风骨品德、仁德政声和传奇创作的崇敬之情,浓重地渲染了汤翁的重农桑、励士学、关民情、安民生、抗矿税的爱民抚民情怀,多角度地展现汤翁内心情感和精神风貌。罗二娘的形象塑造,寓情于行、亦谐亦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汤显祖平昌梦》另一个较为显著的亮点,是其对传统昆剧创作格式的传承和曲词创作的工整文雅。该剧本的结构形式和曲词语言运用,保留了传统昆曲雅调的创作路径,体现了剧作者对昆剧传统的执着继承和深厚的曲词写作修养。全剧一共九出,开场有标目,剧末有尾声,以副末开场,以副末作结,各色人物上场必报家门,少宾白、多曲唱,中规中矩,是传统昆曲剧本的标准格式。当下的昆曲创作普遍存在好编剧难找、好剧本难寻的问题,因为昆剧和其他剧种不同,其剧本创作对文学性要求特别高。它的曲词直承宋词元曲,或用固定的曲牌,或用长短句,都必须严循格律而作,这对作者的要求十分高深。本剧的曲词创作整体上文词雅致工整,符合人物身份,尤其是第五出“府闹”中,汤显祖与罗二娘论曲赏音,交谈杜丽娘命运发展的的那三支曲牌,【大和佛】【舞霓裳】和【驻马听】,格律严谨,用词文雅,涵括了杜丽娘思春成梦,因梦生爱,因爱而死,慕色还魂的至情和柳生睹像思人、见魂生恋的痴情,阴阳颠倒,皇恩准婚,最后乐享人伦的离奇姻缘,对《牡丹亭》的人物故事和思想主题表达把握得比较精准到位,既符合当时的人物场景,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曲词修养和文学功底。

最后,想对剧本中的两处具体文字,提出一点小建议。一是在第二出“春闹”中,汤显祖首次上场,自报家门时称:“下官乃遂昌新任县令汤显祖,本贯江西临川人氏。”根据剧本开头的“人物表”所示“汤显祖:外扮,遂昌县令,48岁”,以及剧中故事情节的发生时间为汤显祖挂印去职的前一年,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汤显祖48岁),则此时上场的汤县令,自万历二十一年上任,至此应该已任遂昌县令五年了。因此,去除“新任”二字,或更确切。

二是在第三出“矿闹”中,人称二娘的罗青,在自报家门时称:“奴家平日最喜吴歈雅调,听说临川汤若士做得好传奇,尤其是近作《紫箫记》传奇,甚是动人肺腑。”此处所说汤若士“近作《紫箫记》传奇”,似乎不确。根据徐朔方《汤显祖年谱·玉茗堂传奇创作年代考》的详细考证,《紫箫记》传奇,“必作于万历十年汤显祖离乡赴试,次年举进士出仕之前”,“约当万历五年秋至七年秋两年内,作于江西临川”。《紫钗记》传奇,则是汤显祖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期间所作,如汤显祖《〈紫钗记〉题词》中载:“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讫,名〈紫钗〉。”徐朔方先生考证后称,“《紫钗记》必作于万历十四年八月后至十九年六月前的四、五年间”,“《紫钗记》之初版乃在(万历)二十三年帅机卒后”。而汤显祖从徐闻典史转任遂昌县令为万历二十一年,本剧故事的具体发生时间为万历二十五年,即汤显祖挂印弃职的前一年。因此,此处,将“尤其是近作《紫箫记》传奇”,改为“尤其是近作《紫钗记》”或更为妥当些。

猜你喜欢

二娘临川遂昌县
二娘与狗子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遂昌县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雨中的怀念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新荷初绽
张居正的误会
二 娘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临川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