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象尽意——蔡智写意花鸟画艺术语言探源

2018-01-24冀雪莹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广西艺术学院花鸟画笔墨

□冀雪莹 广西艺术学院

蔡智写意花鸟画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其鲜明的漓江画派写意特征和自己对于花鸟画与生活间的自在领悟息息相关。特别是,其艺术语言形成的根源还与其本身所坚持的“立象尽意”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不能分割。凭借多样深厚的对于写意花鸟画及其艺术理论的深刻理解与准确研究,形成了蔡智写意花鸟画中意象美的艺术语言。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蔡智(号一泉,1963-),于2017年3月13日在中国国家画院成功举办了“立象尽意——蔡智中国画展”。使得这位从事美术教育三十多年的“老教师”,重新进入到理论批评的“现场”。他的作品风格在三十多年间总体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这个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根植于他对于以广西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山水植物的情感所得;另一方面,则是他对于中国画理论以及中国哲学中传统的、经典的美学思想与当下创作进行融会贯通的尝试。这个尝试通过其个展及“立象尽意——蔡智中国画展”研讨会的举办,获得了业内的肯定。

蔡智在《中国画修养随感》中曾援引石涛:“笔墨当随时代,文章自有风神”来概括自己对于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的理论感悟。在蔡智这里学习中国画及其背后的哲学理论与研习大师的杰作一样重要,而且笔墨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这种进步不是取消笔墨,而是独辟蹊径,通过汲取美学和文艺理论的营养来对当下的笔墨进行一种新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蔡智对于创作、对于生活自下而上的感悟之中的。不仅国画,每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及其艺术语言都根植于艺术本身所生长的土地,不断自我汲取其中营养,并且能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因此,只有从蔡智对于中国画及其理论的脉络中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其作品背后意象美的艺术语言真正的内涵。

蔡智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举办的写意花鸟画展览定名为“立象尽意”,在画家自己看来,是有深刻的理论渊源的:展出命名,是以取法万物形象之手段,追求“意”的极致表达,更映现出以形达意上的不懈追求。蔡智将最早出自《易传》的“立象以尽意”,经过自己的理解将“意”和“象”自然联系起来。可以产生一种“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的审美,因此在这里对于象,就不仅仅是一种呈现与视网膜上的“眼中之竹”,而是成为与“意”息息相关的一种特殊“物象”,形成一种《系辞》中所言的:“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易·楚辞下》)”的文艺状态。这与蔡智常说的“文章自有风神”是一致的。一般而言,“象”是感性具体的,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模拟、反映;它不是直言艺术形象,但却可以通向艺术形象。可见“立象以尽意”,就是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单纯去形象描写,还要追求那些“言外之意”。这样就把艺术的形象特点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统一起来。子曰在《周易·系辞上》中又将:“圣人立象以尽意“的问题,发挥成为“观物以取象”。从这里实际上就获得了一种文艺创作(包括绘画)的一种理想的观审方法。虽然孔子名没有直接展开论述具体如何进行“观物取象”式的创作,但是他这种“助产术”式的方式,确实启发了后人对于艺术观察与创造之间联系的了解。

黄格胜先生在谈蔡智的作品时是这样认为的:“蔡智的造境能力自不恃言,他笔墨纵横,撒豆成兵,指哪儿打哪儿,且造型生动,色彩艳丽,而不火不俗;画面可松可紧,可满可疏,活泼灿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态度和乐观潇洒的情致。”这样的艺术感受,是与其对于生活的体察和凭借对自然景物感受的认识而获得的,就像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所言:“个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景物也不一致。”蔡智就是在这样的对于自然景物的体察感受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创作语言,并且以此为基础不断发展、深化、丰富其作品。

猜你喜欢

广西艺术学院花鸟画笔墨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笔墨童年
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202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Contemporary local architecture
广西艺术学院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