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忽悠吧

2018-01-24曾如影

中国篆刻 2018年7期
关键词:美眉书坛赵本山

文︱曾如影

“网红”忽悠一词在东北方言中是指能言善谈,后经“二人转”名人赵本山先生在小品中不断地忽悠,已经延伸为欺骗、蒙骗、胡说、谣传、设圈套、吹牛、煽动、鼓动等意思。忽悠的本质有着深层次的主观意愿,意为通过各种手段让别人相信乃至盲从。

前段时间,“朋友圈”接连曝光某书法家协会某领导连篇错别字的书法大作。书法圈的“键盘侠”大呼优秀传统文化被那位大叔忽悠了,该协会也被那位大叔忽悠了,甚至质疑该协会会员的艺术水平也是忽悠状态等等。客观来说,那位大叔没有忽悠的主观意愿,反而,正因文化素质的“缺斤短两”而成了被忽悠的对象。面对铺天盖地的“笑喷”,他不作丝毫的回应,视批评为空气。当位尊者成了被调侃的对象,这说明已经被鄙夷不屑。

前些天,经常被调侃的那位大叔枕腕写大字、频繁“修边补角”的视频“燃爆”书坛。霎时,书法类的公众号集体转发,有点意外的是被“秒杀”“和谐”掉了——该链接已经被发布者删除。

有人感叹:“书坛除了启功‘补书’,井上有一‘哼书’,吴冠中‘画书’,王冬龄‘拖书’,沃兴华‘抹书’,曾翔‘吼书’,苏士澍‘描书’……还会有什么‘书’呢?”书坛从来不缺少可以忽悠的聊资——

一群旗袍“美眉”手拉“圣洁”的宣纸挂于胸前,水墨艺术探索者邵岩先生手握数支装满墨汁的针筒,故作愣头愣脑之态来回在宣纸上激情“喷射”,墨迹斑斑却不见一个汉字。作为道具的“美眉”被邵岩先生“喷射”得一脸懵逼,可能心里早就冲他咒骂N次——一切以书法的名义进行表演的行为都是耍流氓!网上即时“炸锅”。被“喷”的邵岩先生没有像那位大叔那样“矜持”,而是主动阐明观点:“别站在你的角度看,我怕你看不懂我。”

世界杯期间,无人不关心足球,个个熬夜熬得像大熊猫似的,“射”字也成了“热搜”,邵岩先生不就是一“射”成了“网红”吗?群里“刷屏”着各种各样的“高仿”“射书”视频,甚至连畜生“阿猪阿狗”都学着邵岩先生“射书”,“射”得满世界“泼墨煮茶,不问世间繁华”似的。

有人批评某些思维超前的书法家通过一些手法表现灰色的小情绪,可是,居尊位者“修”“补”“描”“画”也表现不出正大气象。其实,对书法审美破坏性较大的是向“钱”看的文人“进军”书法圈。

古时,书法是余事、小技,不是值得炫耀的事,而是每个文化人都具备的技能,比之当下电脑操作还普及,可惜,当代大多数的文人并不具有这样的技能,这也是古代文人跟当代文人最大的区别之一吧。文学家贾平凹先生的文名足够大了,以钢笔抄罢文稿不过瘾,近年来也喜欢提起毛笔写大字;近日,“愤青”画家陈丹青先生耍罢嘴皮子凑热闹,举行“如云在野”书法展。今之文人参加书法“创作”者,跨界成名容易,捞钱也容易,就是成家难了点。难怪阿里巴巴马云先生、“二人转”名人赵本山先生、甚至日本国“女优”苍井空“美眉”等也忽悠起毛笔字来。

难道“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是人们忽悠的常用“伎俩”?

猜你喜欢

美眉书坛赵本山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秃儿的爱情
爆笑的相亲经历
当代书坛二十家
赵本山:你郁闷吗?
山也还是那座山
不说话就是最好的敬业
赵本山选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