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培育探索

2018-01-23姚肖飞

读天下 2018年16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课堂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表述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其中科学精神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体要求。思想政治学科不同模块所凸显的核心素养是不一样的,其中学生认为最难掌握的《生活与哲学》模块,它的主要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质疑、实事求是和实践精神等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课堂;科学精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其中科学精神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体要求。思想政治学科不同模块所凸显的核心素养是不一样的,其中学生认为最难掌握的《生活与哲学》模块,它的主要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质疑、实事求是和实践精神等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基于此,笔者本文重点从《生活与哲学》课堂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做一些探索。

一、 科学精神的界定

什么是科学?从词源上看,科学源自拉丁文“scientia”,意思是知识。学术界对科学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有静态和动态两种。科学家内格尔曾提出:“科学无疑是组织化的知识体系,分门别类划分和组织材料”这是从静态来定义科学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化发展的,科学也是变化发展的,因而具备了动态特征,从动态来定义科学才是科学的。我们认为“科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达到对客观自然界规律的探索,达到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科学表现出动态发展的有条理的知识体系。”

什么是科学精神?从科学的产生特点提炼出科学精神的价值,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和本质。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在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大数据时代、自媒体时代,我们的每一次点击都成为这个大数据的一部分。因此,中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恰当地获取和解读信息、输出和交换信息成为个体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马克思哲学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实质是追求真理,实现价值的统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既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证据和逻辑推理来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地追求真理,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基于反思与批判精神辩证思考,以文化对话探求精神价值。”基于此,笔者将科学精神概括为唯物主义的坚定信念;理性思辨的辩证思维;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等。

二、 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高中的《生活与哲学》模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节选,马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时代的精华。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坚定信念

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与哲学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唯物主义信念。通过《生活与哲学》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也是唯物主义的。学生只有具备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信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中去看待一切,心中坚信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的,规律是不可以被改造,也不可以被消灭,才能自觉地抵制各种各样的迷信活动和披着宗教外衣的邪教活动,才能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的辩证思维

科学精神中的理性批判,本质上是一种反思与超越。马哲中的辩证法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通过学习马哲,让学生懂得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辩证否定,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批判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发展。学生在学习马哲中潜移默化地养成理性思辨的辩证思维。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

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通过马哲的学习,让学生坚信人类要改造世界,必须先客观地认识世界,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多方质疑,在实践中积极求证,探索真伪,从而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 探索《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途径

(一) 坚定信念,做唯物主义者

科学精神的实质是就是唯物主义信念,唯物主义精神是一切科研工作者的首要精神。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能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显得非常重要,这个任务毫无疑问地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身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而彻底的唯物主义。高中生处于叛逆阶段,我们政治教師不能照搬课本,照本宣科,否则适得其反,因此笔者会精选情景,让学生在情景在体验,在情景中选择,在情景中坚定信念。例如笔者在上《探究世界的本质》中的第一框题《世界是物质的》时,笔者精选了三个情景:

情景一:《圣经·旧约·创世记》中说,上帝第一天创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和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

情景二:在中国古代,代表观点是“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在古希腊,泰勒斯把水定义为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不可分、不可灭、至小无外的“原子”在“虚空”中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情景三:中国悟空卫星发现暗物质。2017年11月30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悟空”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

请你比较上述材料,并举例说明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具体情景的比较,引领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性选择,在具体情景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二) 辩证思维,做理性思考者

哲学课程的特点不仅要求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知道哲学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批判创新的辩证思维。因此,教师的职责已经由传授知识向更多地创设情景,设置辩题,激励思考转变。例如,笔者在教学《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笔者创设了如下情景: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约为1,304亿美元,进口额约为5,056亿美元,美中贸易逆差约为3,752亿美元;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中国对美贸易存在巨额顺差,或者说美国对华贸易存在巨额逆差,

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

美國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并将战火扩大到全球,目前已经开始影响到科技领域的一些企业,美国正在对华为公司发起司法调查,指其可能违反对伊朗的制裁条约。中兴手机核心器件依赖于美国进口,这一制裁可能直接导致中兴进入休克状态。四月份特朗普再次宣布,将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据分析,对美国消费者来说,该措施的范畴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物价上涨。由于美国的很多供应链厂商是将零部件运送到中国,在中国组装之后再重新运回美国的,同时为苹果设备提供显示器和软件的美国盟友如韩国、日本也将面临类似问题。中国的很多产品对于这些供应商几乎没有可替代源,美国这样的举措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观点一:中美贸易战对美国有利;观点二: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有利。思考:你赞成哪种观点?辩证法依据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充满了辩证思维,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学生畅所欲言,思维不断拓展。在学生的讨论中,在学生的质疑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用联系、发展、全面等观点来分析中美贸易战,引导学生善于用联系的多样性来分析中美贸易战对双方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以及用发展观点看待贸易战,尤其是引导学生善于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中美贸易战对双方的影响既有利有弊,贸易战最终没有赢家。老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经历”中培育素养,让学生在思辨中形成辩证思维,做理性思考者。

(三) 实践第一,做真理探索者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思想政治课从功能上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对所看到的现象去质疑、反思、分析、推理,认识其内在的联系,找出其蕴含的规律,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从而指导实践。素养的最终形成关键是学生的自觉实践,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政治课堂中我们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理性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社会青年。因此,在政治课堂中我们还要注重密切联系社会,实事求是地为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例如,笔者在教学《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时,精选了以下时政案例:

2014年4月2日下午,清华大学化工系大二学生王润佳惊讶地发现,百度百科词条中对PX的解释内容竟是“剧毒”。原来网友悄然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两个字的改变成了“词条保卫战”的导火索。近10位清华学生昼夜坚守捍卫PX“低毒”这一常识性科学论断。

请你结合材料说明真理的含义及其特征。思考,我们中学生可为探索真理、守护真理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议论纷纷,结合情景和自身实际畅所欲言,学生在讨论和思维碰撞中,深刻地理解了真理的含义和特征,理解了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了课外活动:结合你对“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理解,为身边迷信权威的人做出正确的引导,并撰写一篇政治小论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真正学以致用,坚持实践第一,做真理的探索者。

素养和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在经历中形成,在实践中探索,在质疑中提升。在《生活与哲学》课堂中,教师能立足社会,努力探索,有效实践,通过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引领学生树立坚定唯物主义信念,形成辩证思维,坚持实践,让科学精神在哲学课堂中开出理性之花。

参考文献:

[1]欧内斯特·内格尔著,徐向东译.科学的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问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3.

[2]李侠.简析科学、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6:2.

[3]黄顺基,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7.

[4]刘丙胜.试论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J].中小学教育,2016(7):34-36.

[5]张彩云.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分析及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9-10.

[6]周蓉晖,李宏亮.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分析及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11-14.

[7]陈然.试论钱伟长的科学精神及其影响[DB/OL].中国知网,2013-05-10,2018-04-20.

[8]王琼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5-8.

[9]钟麒.弘扬哲学理性精神 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文史哲园地,2014(6):86-88.

[10]陈忠雄.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DB/OL].中国知网,2015-7-10,2018-04-20.

[11]周玉清.哲学教学与科学精神教育[J].教学与研究,2001(10):73-76.

作者简介:

姚肖飞,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试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浅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具的创新型人才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