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患者舒适为终极追求

2018-01-23林祎雯

家庭用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导尿管主任医师直肠

林祎雯

说到手术,大多数人的反应是“疼痛”“惧怕”,术后会“大伤元气”,甚至是“永远丧失部分功能”,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轻易不能手术”。事实上,随着医学的进步,以上种种问题正在被医学专家们渐渐克服,手术正在向“舒适化”“快速康复”发展,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十院)胃肠外科正在这一方向大步迈进。

特色一 快速康复及无管化治疗

十院胃肠外科以微创和快速康复为特色。

据胃肠外科主任刘忠臣教授介绍,“快速康复”的概念在国外早已提出,而我国于2007年开始引入这一概念。快速康复有别于传统手术之处在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注重手术的过程和结果,而快速康复则是在术前的评估、术中减少手术伤害、术后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下更多功夫。“比如对于手术存在心理恐惧的患者,我们会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不安的情绪;对于有营养障碍的患者,在术前要进行预康复,把全身的营养状态提高到一定标准,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微创手术当然也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此外,术后麻醉这一块也是我们的特色之一,以前由于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的局限,术后往往不再进行止痛治疗,现在在术中和术后我们进行全程麻醉止痛,整个住院过程可以说几乎都是在无痛中完成的。”

说到手术后的无痛与舒适,十院胃肠外科“无管化治疗”无疑是一大特色。

传统手术患者通常需要插几根“管子”:鼻胃管、引流管、导尿管。这几根管子对术后患者来说,都增加了躯体上的痛苦。可以说,只要有这些管子的存在,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术后无痛”。

2015年开始,十院胃肠外科开始尝试手术“去引流管化”。引流管是外科医生较为依赖的一种器械,传统观念认为,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排出术后积液,及时反映吻合口漏等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保障患者的术后安全。而在尝试去除引流管后,十院胃肠外科团队研究发现,对于术后积液的消除,引流管在低位直肠手术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对于结肠及高位直肠手术,其作用尚不及机体自我吸收的作用;去除引流管后患者的术后出血、感染、吻合口漏等风险并未增加;凭借现在先进的诊疗技术,医务人员完全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并不依赖于是否放置了引流管;另一方面,引流管也并未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导致二次手术的可能。

“為了不放引流管,我们手术中增加了必要的技术作支撑,如手术中反复检查创面,排除隐患。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手术质量,才能敢于不放引流管。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没有引流管,而通过认真地管理患者,根据他的症状、体征,借助CT和彩超,都能及时诊断术后并发症。”刘忠臣主任自豪地介绍道,“自从2015年开始实行不放引流管以来,至今近200例无引流管患者,没有一例重复手术的。”

而去导尿管则是从2017年开始的尝试,至今积累了五六十例病例。手术中去导尿管比去引流管的条件更为苛刻,这取决于手术时长与手术的复杂程度,以及麻醉医师的技巧。实现去导尿管,需进行腹横平面阻滞麻醉,而这种麻醉技术较为复杂,对麻醉医师的要求较高,整个麻醉过程需20分钟左右,维持时间约2小时,留给外科医生的手术时间仅有一个半小时左右。腹横平面阻滞麻醉可以用较少量的麻醉药物达到较强的镇痛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于术后及时恢复排尿反射,不再依赖导尿管的帮助。

鼻胃管则早已在十院胃肠外科退出手术舞台,如今仅用于胃肠梗阻性疾病的患者。

如今,十院胃肠外科已成为国内的快速康复示范区,接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医务同仁们的参观访问。

特色二 高龄老人手术

以往,超过六十岁的老年人就不太敢进行手术了。如今,随着城市的老龄化,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已比比皆是。老年人同时也是疾病高发人群,但对于八十岁以上老年人的手术,不少医院持谨慎态度。而十院胃肠外科却迎难而上,在超老龄患者的手术方面做出自己的一番成绩。

针对老年人术后恢复困难的问题,十院胃肠外科通过讨论,提出了创新性的针对高龄老人的预康复理念。老年人术后恢复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肌肉量过少、营养不良、肺功能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十院胃肠外科特意添置了相应的设备用于检测老年患者的肌肉量、白蛋白含量、肺功能等情况。根据检测结果为老年患者安排术前锻炼,如肌肉训练、吹气球(锻炼肺功能)、练走路、练握力,以及进行专业营养剂支持等。

刘忠臣主任介绍,自从开展超老老人的手术治疗后,十院胃肠外科治疗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岁以上的患者不在少数,术前的精心评估,严谨的手术,结合快速康复和全程无痛管理,让不少老人从一开始的胆战心惊、犹豫不决,到术后的心情放松,高高兴兴地出院,无疑令无数老人和他们的家庭恢复了美好的生活。

特色三 保肛治疗

胃肠外科不可避免的一个手术部位是直肠。直肠手术带来的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后遗症之一是肛门功能的缺失。现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距肛门齿状线3厘米以内的肿瘤基本被认为是保肛治疗的禁区。而十院胃肠外科刘忠臣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了“极低位精准功能保肛”术,基于原应用于先天小儿肛门畸形的手术器械,十院自主研发了螺旋扩肛器,将直肠肿瘤的保肛禁区从原来的距肛门齿状线3厘米处下压到1厘米处。

如今,应用该术式实现肛门保留的患者已有六七十例,均得到了良好的预后和肛门功能的保留,大大提高了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正用创新、自主研发、认真严谨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和有质量的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并以此为基础,为造福更多的患者而努力。

科室专家简介

刘忠臣 主任医师

门 诊:周二上午(专家);周三上午(特需)

擅 长:胃肠道肿瘤精准化治疗及微创手术。

周东雷 主任医师

门 诊:周一上午(专家)

擅 长:擅长胃肠肿瘤的根治术、肥胖病的外科治疗、腹腔镜手术。

余 震 主任医师

门 诊:周二上午(专家)

擅 长:胃肠道肿瘤、便秘等疑难杂症的手术。

蒋 逊 副主任医师

门 诊:周五上午(专家)

擅 长:胃肠道良恶性疾病的精准微创治疗。

李 晴 副主任医师

门 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专家)

擅 长:肛肠疾病,尤其是严重痔疮和便秘的外科治疗。

沈通一 副主任医师

门 诊:周四下午(专家)

擅 长: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                及营养治疗。

猜你喜欢

导尿管主任医师直肠
预防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护理对策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脑梗死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影响的研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必须的吗
医生值夜
爱打瞌睡可能是病
直肠滴入疗法 不可滥用 王树平
健康育儿尽在《母子健康》
我是怎么做手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