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学者研究创造:最新的测定肥胖病公式

2018-01-23张家庆

家庭用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吸收率百分比腰围

张家庆

肥胖是一种疾病,这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既然肥胖是一种疾病,那就要有个定义。怎么样才算肥胖?目前最可靠的方法是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定体内脂肪的多少。可是这仪器太贵重,即使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也不是每家医院都有,更不必说乡村小镇的诊所了。因此,医学界先后创造出不少简单的指标或公式,来判断是否肥胖。例如,腰围,腰围和臀围之比,腰围和身高之比以及体重指数(或称体质指数),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还有许多人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测定公式,因为太复杂,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目前应用的最广泛的是体重指数,因为体重和身高是体格检查必测的项目。但是实践发现,体重指数判断肥胖有很多缺陷,如不少发达国家的体重是以磅计算,身高以英尺计算,每次得转化计量单位后再加以计算;体重指数判定肥胖的标准,男女不同,人种不同,亚裔较白种人低;体重指数在有些情况下明显不准确,如运动员,尤其是健美运动员,体重指数很高,原因是肌肉多而不是脂肪多,当然不能诊断为肥胖。以后提出来的腰围身高比虽有了些改进,但是仍有不少缺点。

美国有两位医学专家,以身高腰围比作为基础,研究发明了新的计算公式,可测出相对脂肪质量(%)(RFM),并与其他各种方法作了对比,研究结果网上提前发表于2018年7月20日《科学报告》杂志上。

研究者的最初目的是因为已经有几篇报告认为,全身所含脂肪百分比高会增加死亡率,当然这与肥胖有关,所以本研究取名为RFM。研究资料取自1999-2004年全美健康及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研究,共12 581人,人体指标用腰围及身高。这些人都测了双能X线吸收率,以后用365种人体指标及计算法,经统计对比得出与双能X线吸收率检测数值最接近的公式如下:

RFM=64-[20×(身高/腰围)]+(12×性别)

身高及腰围以米计算。性别中男性为0,也就是不必加数字12;女性为1,即要加12。如果男性女性分列公式,则为:

女性 76-[20×(身高/腰围)]

男性 64-[20×(身高/腰围)]

所得数值相当于双能X线吸收率检测所得数值,即相当于全身所含脂肪百分比(RFM)。此公式是用线性回归统计法所得。以双能X线吸收率女性≥33.9%、男性≥22.8%作为肥胖。女性的相对脂肪质量指数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长而稍减,男性此关系不明显(P=0.088),尚不够统计学意义。

得到此公式后,研究者又从2005-2006年的NHANES资料中取得了3 456人作为验证。在此验证数值中,相对脂肪质量指数值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所测值呈直线相关,两者很接近。相对脂肪质量指数的诊断准确率较体重指数(BMI)为高,尤其是女性。

研究認为,相对脂肪质量指数计算法测定体内脂肪百分比的确比目前广泛应用的体重指数法要好,尤其是相对脂肪质量指数对测定躯干脂肪百分比较测定全身脂肪百分比更好。身高/腰围计算虽比体重指数要好,但不如相对脂肪质量指数法。相对脂肪质量指数法对体内脂肪较少者误差可能大一些,但还是比体重指数法要好。

这次研究中没有亚裔人的数值,也没有亚裔人肥胖病的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百分比标准。因此,我国科学工作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我们自己的数值,此文可作为参考。

新的肥胖病计算公式相对脂肪质量指数能否代替体重指数作为临床应用?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把肥胖作为一种疾病?因为它与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有关,会增加死亡率。而RFM数值只能说近似体内脂肪的百分比,并不能肯定地说这个数值就是脂肪。在目前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还不能普及的情况下,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一个工具,是完全可以的。但相对脂肪质量指数值是否与这些疾病的死亡率呈直线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要了解,除了脂肪的总量以外,与死亡率有关的还有脂肪的分布,皮下脂肪多的危害远不如腹内脂肪、肝内脂肪多的危害大。作为临床医生要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准确判断肥胖患者的预后如何。

猜你喜欢

吸收率百分比腰围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佩戴腰围要注意什么
腰围佩戴有讲究
浅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周期性结构的石墨烯对太赫兹波的吸收特性研究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