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2018-01-23何敏

价值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

何敏

摘要: 本文将结合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和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流程进行总结分析,识别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类风险的影响重要度,提出对各类风险的控制方法,为既有公共建筑业主在开展节能项目时提供风险防范参考与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process of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s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project, this paper identifies all kinds of risk factors existing in the life cycle of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s' energy-saving projects under the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mode, applies the gray relational degree method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all kinds of risk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thods. It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risk prevention for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 owners when they carry out energy saving projects.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灰色关联度法;风险控制

Key words: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energy conservation of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s;gray relational degree method;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3-0081-03

0 引言

目前,在资源、环境双重压力以及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大等因素驱动下,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势在必行,且对于带动既有建筑节能将起到明显的示范效应。但目前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多重困境:谁出钱、谁来改、节能效果如何保障,都直接影响到节能项目的成败,虽然近年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引入承担了项目的前期投入和大部分风险,但对于既有公共建筑业主而言,充分了解如何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有效的防范风险才是保障项目成功的关键。

1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概述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实施、系统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测量与验证、系统运营管理等一揽子的节能综合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一种新型的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以用能单位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服务机制。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典型优点在于:

①资金零投入:项目投资100%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用能单位不需要负担节能项目实施的资金风险,还能在项目合同期内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节能收益,在项目合同期结束后免费获得所有节能设备和全部节能收益;

②收益最大化: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专业化的节能系统解决方案,项目节能率与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收益绑定,在项目合同期内推动和保障了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积极性,可最大程度提高节能率,用能单位可获得最大化的节能收益,不须承担技术风险。

③运营全无忧:节能服务公司负责项目整个合同期内的系统运行管理,用能单位完全不用负担系统维护或投诉与故障处理,项目合同期结束后不仅获得一批节能设备,还收获节能系统运行管理经验,可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系统设备运行管理水平。

④树立环保形象: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后,不仅减少了用能成本支出,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还因为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环境品质,建立了绿色企业形象。

2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风险分析

2.1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施流程

①项目规划阶段:包括建筑现场调研/能源审计、能效评估和项目节能方案设计;②项目立项阶段:包括项目可行性论证、立项审批和项目融资方式确定;③项目招投标阶段:包括编制用户需求书、项目招投标、确定中标单位和合同签订;④项目实施阶段:包括项目建设、系统试运行和项目验收;⑤项目运行管理阶段:包括技术培训、节能量测量与验证、节能效益分享和系统维护;⑥项目产权交接及有偿售后服务阶段:包括項目全部财产(系统设备)和管理规范交接、有偿服务协议签订、系统有偿维护服务。

2.2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识别

根据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结合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流程对各阶段可能存在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总结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风险因素初始集,一共涉及18项风险因素。

本文选用了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分析,所总结的各项风险因素,需要通过指标权重来确定,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实现对风险的评价模型建立,进而科学地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旨在利用模糊数学、模糊统计的理论,实现对某事物所受到的影响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科学地评价优劣。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模糊综合评价法需要首先利用评价指标建立体系,从而确定风险因素集合,再根据集合当中的风险对象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因素集合的评语集。在评语集中,各元素项需要能够代表不同可能性的评价结果,促使模糊综合评判能够在完成综合因素的考量后,得出最佳评判。在评判完成之后,利用权重确定的方法,对因素集合当中的因素进行模糊权重的确定,以便掌握各层因素之间权重的模糊权重集。在模糊综合评价法当中,利用因素评判的方式,可以针对评语集进行隶属程度的分析,进而实现隶属函数的刻画,隶属函数能够使模糊集合得到量化,帮助研究者通过数学方法去精确地分析处理模糊信息。endprint

在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后,本文总结出因素关联矩阵。在矩阵当中选用了ISM解释结构模型,利用专家根据自身经验知识,对各项风险因素,由轻至重进行1-5分的评分,再通过两轮德菲尔法进行影响关系的矩阵分析,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计算,得出各项风险因素两两之间存在的关联。从而形成V、A、X、O的关系表示方式。在关系表格当中,V代表前者影响后者,A代表后者影响前者,X代表相互存在影响关系,O表示二者之间不存在关联。根据关联表格,运用ISM建立邻接矩阵,并将矩阵中的元素应用0和1两个数字来进行表示,其中当两个元素存在影响关系时,则表示为1,当两个风险元素不存在关联时,则表示为0,在默认风险的情况下,得出了邻接矩阵如图1所示。

将该邻接矩阵命名为K,依照可推移性,在布尔带运算规则当中,当K1=K+I,则Kn=(K+I)n,其中I代表单位矩阵,在进行直接与间接风险因素的表达时,关系关联图当中各节点在经历一定长度的通路之后可以达到一定程度,运用矩阵进行表示则有了可达矩阵。即可达矩阵M=Kr-1。在计算机辅助计算之下,可达矩阵当中各风险因素可以分为P(Ri)可达集与Q(Ri)先行集。其中可达集是所受风险因素的集合,而先行集则是所有因素的集合。可达集属于先行集,则成为表层风险,进而确定了表层风险因素集L,再利用可达矩阵进行行与列的消除,形成了风险结构。

3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风险控制与防范建议

3.1 降低和规避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

①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与推广,特别是针对既有公共机构应由各地主管部门制订具体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财政部门不予调减公共机构的年度能源经费预算,合同期内建设单位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均可视同能源费用列支,减少因财务支付流程不清晰的政策阻碍;②在政府荣誉、财政奖励、税收减免、融资贴息等多方面加强扶持,提升建设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双向积极性。

3.2 降低和规避项目技术与实施风险、保障项目节能量

①在节能技术的选择方面,应首选已列入国家或各省市节能技术与成果、设备推荐目录的节能产品;②在节能服务公司的选择方面,应选择整体节能解决方案能力强、公司资质齐全、项目同类业绩较多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如:已在国家发改委登记备案;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资质;注册资金较高、具有较强融资和持续稳定服务能力;在节能专业领域技术领先,配备专职技术队伍;优选能源审计经验丰富以及有持续稳定分享三至五年以上合同能源管理同类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③应选择专业项目监理公司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理与管理。

3.3 降低和规避合同风险与节能分享风险

①建筑改造前应完成能源审计、并出具能源审计报告,对于建筑年度基准能耗有明确依据;

②参照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 24915-2010》簽订合同,列明分享年限与每年分享比例,并细化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

③明确节能量测量方式,对于改造前后建筑业态可能变化较大的项目可采用改造前后耗能量对比测试的方式,对于可能变化较小的项目采用改造后与年度基准能耗对比的方式或引入列入政府第三方节能量审核名录的机构进行节能量审定;

④节能量界面应保持一致,改造前后建筑用能面积、用能人数、用能设备数量、运行规律、室内环境、室外气象条件应基本一致,应在合同中清晰约定用能增量/减量计算公式,并调增/调减当期节能量;

⑤约定合同期内能源结算单价,确保项目投资回收期不受能源价格变动影响。

3.4 降低和规避项目运行风险

①建设单位应建立节能管理机构,明确各角色节能管理职责,从组织层面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②编制节能管理制度及设备运行维护规范,按制度规范管理与运行节能系统与设备;

③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引进计算机、暖通空调、自控等专业的节能技术人才,专职负责项目后续运行管理。

4 结论

综上所述,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全生命周期存在各类的风险因素,如何确保项目高效高质完成,则需要利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价与分析。本文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对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过程的风险预估、风险统计以及关联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风险因素控制与防范的建议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鹏翔.基于讨价还价理论的节能效益分享型EPC模式利益分配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苏童.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

[3]谯川.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