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地区绿色建筑能效提升的路径研究

2018-01-23周优

价值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绿色技术绿色建筑

周优

摘要: 21世纪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 这不符合当代人们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契合当前人们追求的节能环保理念,因此合理的选用绿色技术,实现绿色建筑的能效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建筑的规划原则,调研苏南地区绿色技术的采用情况,分析出适宜的绿色技术的实施要点,从而得出可行的能效提升路径,使得绿色建筑推广获得更好的前景。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has brought ab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shortage of resources, whic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rsued by contemporary 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people to pursue the concep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the rational use of green technology to achieve gree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hopes to analyze the green building planning principles, research the use of green technology in southern Jiangsu, the analysis of the appropriate green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points, resulting in a viable energy efficiency path, making green building to promote a better prospect.

關键词: 绿色建筑;规划原则;绿色技术;能效提升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planning principles;green technology;energy efficiency enhancement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3-0051-03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的绿色建筑得到了快速推广,截止2017年9月,全国共评出4515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52317万平米。其中,设计标识占项目总数的94%,占总建筑面积的93%;运行标识占项目总数的6%,占总建筑面积的7%。由于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现状,2016全年绿建标识数量共444个、面积5099.54m2,较2015年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数量上的下滑,并不代表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实施遇到了瓶颈,相对于国内新建建筑的总量,绿色建筑的占比仍在上升,相关政策也依然在大力倡导绿色建筑[1]。绿色建筑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垂直绿化、屋顶花园将建筑绿化,而是通过减量、增效、循环、回用的途径让建筑回归自然,建造适用、经济、环保的建筑。

1 绿色建筑的规划原则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一项伟大变革,而针对项目特点合理地选用绿色技术也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有一部分绿色项目为了追求能耗低就选择牺牲使用者的需求,破坏了基本的舒适性;另外一部分项目将大量先进的绿色技术进行简单堆砌,不考虑适宜性,导致实际能效下降[2]。这些极端的做法都违背了绿色建筑的本质,因此合理的规划原则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在调研苏南各地绿建项目后总结的几点规划原则。

1.1 以人为本

绿色建筑的前提是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因此绿色技术的选择应该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创造功能合理、宜居环保的人居环境。

1.2 因地制宜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与资源的分配差距很大。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要求,我国共有5个气候分区,如图1所示,苏南位于长江中下游,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该地区夏季闷热,7、8月份的平均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左右,在6,7月份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也称梅雨季节,此时段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气温高,持续时间5~20天。12~2月是苏南地区的冬季,特点是阴冷潮湿,平均温度为0~10℃,相对湿度在80%左右[3]。另外苏南地区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水网纵横,在太阳能与水资源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和3所示。

由于各地气候与资源的分配不同,以当地气候与资源特点为基础,结合项目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色技术,能够将各项节能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3 经济适用

绿色技术的选用应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并不是越贵的技术就越好,自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我国的绿色建筑经历了10年多的发展,绿色技术日益丰富,体系已经趋于成熟,给予了业主更大的选择空间,带来的增量成本也在持续下降,增量效益持续提高。

1.4 精细设计

绿色建筑又可以分为绿色住宅、绿色公建、绿色学校等等,随着分类的具体化,绿建技术路线也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应该根据项目本身的功能定位与特点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注重细节避免产品的趋同。将适宜的技术进行最优的集成,把建筑变成一种精细化的艺术。endprint

1.5 关注运营与维护

绿色建筑能效提升的关注点不光是在施工阶段,更在后期的调试与运行,应对绿色建筑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与维护[4]。

1.6 融入设计

绿色设计是绿色施工的前提,在设计细节中融入绿色技术与方法,实施绿色建筑的一体化设计。避免为了绿建星级硬性的套指标,使得设计脱离绿色建筑本质,不能充分发挥绿色技术的作用。另外还需关注如采光、自然通风、墙体保温等一些细节的处理。在设计阶段就应对采用的绿色技术的应用范围、数量以及效果等作充分的分析[5]。

2 苏南地区绿色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2.1 节地与室外环境技术

苏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因此绿色建筑的节地是第一步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步,而适当的绿化亦可以增添城市的自然气息[6](表1)。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节能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章节,也是绿色技术最集中的部分,建筑和各个设备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合理地集成多种绿色技术[7],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表2和表3统计了苏南地区宜采用和需谨慎采用的节能技术以及冷热源选择的要点。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在节水方面,由于苏南地区雨水充沛,应统筹规划,全面建成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的雨水进行收集,用于小区内的绿化浇灌和水景补水,还可以发展雨水微灌系统,另外还应加强土壤的渗透能力,铺设透水路面,避免梅雨季的洪涝灾害。由于管网重建的费用较高,应谨慎采用中水回用系统。

2.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节材方面应尽可能的选用本地建材,减少运输费用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另外需合理选材,多选用可循环材料,重复利用。随着全装修住宅的推广,将土建与装修一体化也能大量减少材料浪费。在装修过程中应关注材料质量,避免非环保油漆和涂料的使用。

2.5 室内环境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类似于PM2.5这样的空气质量标准。据统计,采用紫外线杀菌、纳米光催化等技术可降低77%的PM2.5值,80%的PM10值,而增量成本每平方约12元,这样的成本相信大部分的家庭都愿意承担。另外,为了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增加可调节外遮阳、采光窗、光导纤维、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吸音墙壁等适用的绿色技术。

3 绿色建筑的价值评价

绿色建筑的费用发生在项目的整个生命期,设计和建设费用只占了全生命期费用的五分之一不到,如果只用这部分费用来计算绿色建筑总的成本是不合理的,这也会让全过程的动态成本控制不够全面[9]。图5是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比例,可以看出能耗与更新占建筑寿命周期费用比例更大。

绿色建筑的应用应该使所有利益相关方收益,绿色建筑效益评价的标准可能不唯一,比较常见的判断标准是寿命周期内的费效比,也就是将所有利益相关方在寿命期内各年的增量效益与增量成本分别折算为现值,再计算效益与成本的比值,若比值大于1则表明项目的效益大于成本,项目前期投入的费用可以在运营期收回并且能产生盈利,否则就表明这些绿色技术在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10]。

4 结语

绿色建筑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在绿色节能、可持续方面的添砖加瓦。绿色建筑的基本前提是营造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室内空间,成败的关键是因地制宜的技术选用,维护的方式是后期良好的运营管理。适用的绿色技术,既可以达到能效提升的效果,又可以在全寿命期产生增量效益。

参考文献:

[1]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建筑技术,2010(07):641-644.

[2]張光伟.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绿色办公建筑——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综合业务楼为例[J].中外建筑,2017(02):94-96.

[3]卓皇江.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节能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王志平,陶长琪,沈鹏熠.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OL].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35-40.

[5]许艳梅,马宏权,张志鹏.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级项目——南京丰盛商汇办公楼绿色建筑设计[J].建设科技,2014(16):48-51,56.

[6]魏燕丽,黄凯,吴志敏.江苏省地下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J].建筑节能,2013(12):43-46,91.

[7]王全,谢谦.浅谈Low-E玻璃的节能效果[J].中国地市报人,2012(11):88-89.

[8]贾胜辉,曹亚丽.地埋管地源热泵发展中的关键问题[J].建筑节能,2013(10):11-12,17.

[9]林波荣,肖娟.我国绿色建筑常用节能技术后评估比较研究[J].暖通空调,2012(10):20-25.

[10]姚瑶.基于全生命期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84-86.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技术绿色建筑
长三角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惰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