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养委员会管理模式对双相躁狂患者情绪症状控制的影响

2018-01-23李典银马周翁婷

中外医疗 2017年29期

李典银+马周+翁婷

[摘要] 目的 探讨参与休养委员会对尽快控制双相躁狂患者情绪症状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6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精神科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安排患者参与休养委员会对病房的管理工作。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中的疗效总评(GI)因子及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进行病情的评定。 结果 研究前BRMS量表总分对照组(15.18±2.61)分与研究组(14.90±2.84)分、MOAS分对照组(16.84±3.45)分与研究组(16.85±4.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后BRMS量表总分对照组(11.92±2.56)分与研究组(10.81±2.51)分、GI因子分及MOAS分对照组(13.13±2.83)分与研究组(11.81±2.77)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开展休养委员会管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休养委员会;情绪症状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0(b)-01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recuperation committee on the emotional symptoms of bipolar manicure as soon as possible.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manic episode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in this hospital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48) and the control group(n=38),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psychiatric treatment and routine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arrangements for pati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recupe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 with Baker-pull rafaelsdn mania rating scale (BRMS), the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 (CGI) in cgi-gi (GI) factor and 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 assessment of the disease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Before the research, the BRMS scales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15.18±2.61)point and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4.90±2.84)point and MOAS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16.84±3.45)point and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6.85±4.33)point,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total BRMS scor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11.92±2.56)point and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0.81±2.51)point, GI factor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13.13±2.83)point and (11.81±2.77)poi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recuperation committee is beneficial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manic episode of bipolar disorder.

[Key words] Bipolar disorder manic episode; Recuperation committee; Emotional symptoms

双相障碍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其发病年龄高峰在15~19岁,起病较急,可于数日内迅速发展至疾病状态。发作间歇期症状可完全缓解,也有20%~30%的双相Ⅰ型患者持续存在情绪不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发作次数的增加,患者正常間歇期有逐渐缩短的趋势。长期的反复发作,可导致患者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1/3的双相Ⅰ型患者有明显的社会功能缺损。有研究表明:躁狂发作期短暂的患者预后较好。因此,尽快控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是临床所关注的[1]。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由于病情的驱使,常在病房表现为活动多,爱管闲事,易闹事,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该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安排双相障碍的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参加休养委员会进行病房管理,并观察患者在此情况下的情绪症状及冲动行为的控制情况,以寻求适合于双相躁狂患者的病房组织管理方法。现将2015年1—12月86例患者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由中级及中级以上医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th version,ICD-10)诊断为双相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②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评分6~20分;③经监护人及患者本人同意并表示能配合研究期间的各项安排,同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和成瘾、非成瘾物质依赖者;②严重异常行为,如冲动攻击行为或情绪易激惹,无法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95例,入组时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完成研究的患者共86例。其中研究组入组52例,2例患者病情加重,BRMS量表分>20分,2例患者提早出院,终止研究。研究组完成研究为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25.29±6.68)岁,病程(4.48±4.66)年,住院次数(2.42±1.23)次;对照组入组43例,4例患者病情加重,BRMS量表分>20分,1例患者提早出院,终止研究。对照组完成研究为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4.39±5.81)岁,病程(4.13±3.78)年,住院次数(2.50±1.31)次。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次数、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工娱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此外,研究组患者根据其特长在休养员委员会中均担任委员职务。休养员委员会是在护士长领导下由专职护理人员具体负责。其主要作用是:协助护理人员维持病房的安定团结,避免冲突事件的发生;做好进餐前的分餐、进餐后餐具的清洗、配餐间的卫生清洁工作;组织排队服药并维持秩序,督促被动服药患者的及时到位;保持病房的整洁卫生,整理洗涤中心送回的衣物;组织病房的各项活动。委员会设主任(负责患者全面工作,并与专职护理人员配合安排好患者的活动时间与内容,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的工作,并在主任出院时顶替主任之职)、学习委员(负责患者学习的组织、计划安排,布置学习内容,组织讨论会及座谈会、交流会等)、宣传委员(负责定期组织黑板报学习园地,墙报专刊,表扬好人好事,节日召开庆祝会,表扬休养员等)、文体委员(文体委员负责文体活动,教唱歌曲,排练节目,跳舞等,按时组织体育锻炼,如广播操、球类、棋类等友谊比赛,以丰富患者文化生活)。并将患者编成4个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负责病房的清洁、卫生等活动,以配合委员工作)[2]。每小组负责1个具体事项,2周轮换1次。在轮换时由护士长、专职护理人员组织部分患者开展公休座谈会,对每个小组的工作成效及每个委员进行评分,对工作完成出色的小组成员和委员按总分换算成“代币卡”鼓励,每月底进行结算,将“代币卡”换成患者所想要的食品或物品。如满意度低于70%的成员就离开委员会,由其他人员及时递补,使患者组织不致中断,保证休养委员会组织健全并顺利开展工作。

1.2.2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被调查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诊断、病程、BRMS量表评分等。②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3]:为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共包括11个项目,各项目采用0~4分的五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明相应项目表现越频繁。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0~5分为无明显躁狂症状,6~10分为肯定有躁狂症状,22分以上为严重躁狂症状。③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3]:是总体评定量表,分病情严重程度(SI)、疗效总评(GI)、疗效指数(EI)3项,该研究采用其中的疗效总评(GI)因子。GI是根据被评者目前病情与入组时的比较做出评定。采用0~7分的8级计分法。0分未评;1分:显著进步;2分:进步;3分:稍进步;4分:无变化;5分:稍恶化;6分:恶化;7分:严重恶化。④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3]:適用于评定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房内发生的暴力攻击、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分为言语攻击、对财物的攻击、自身攻击及体力攻击。该研究仅统计其外向性攻击行为。总分为各项目加权分之和(言语攻击分×1+对财物的攻击分×2+体力攻击分×4),以表示在观察期内攻击行为的总体严重程度。

1.2.3 评估方法 由经过一致性培训的2名主管护师在患者入组时和第1月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1.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字录入上海惠域咨询有限公司研发的心理测试软件进行因子分统计,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两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前、后两组BRMS量表分的比较

入组时两组的BRMS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后1个月,两组的BRMS量表总分均有所降低,两者之间的比较显示: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GI因子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疗效总评(GI)因子的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MOAS得分的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研究前的MOAS量表总分无差异;研究后的外显攻击行为两组均有减少,但研究组患者的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endprint

3 讨论

3.1 休养员委员会的组织管理方式能有效帮助控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情绪症状

由于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这一疾病的特点、患者自知力的缺乏和对非自愿被收治入院治疗的愤怒,使得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治疗联盟这一过程变得既艰巨又耗时,患者常表现情绪波动性大、精力过度充沛、易发生针对他人的过激行为,自我评价高,要求多,对病房管理帶来很大的困难[4]。因此,该研究采用理解的方法,利用躁狂症患者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休养员委员会中,既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减少病房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正反馈作用,有助于患者情绪症状的尽早控制。该研究中,轻中度躁狂状态的双相躁狂的患者在参与委员会的工作过程中,其BRMS量表总分从入组时的(14.90±2.84)分减为1个月末的(10.81±2.51)分,MOAS量表总分从入组时的(16.85±4.33)分减为1个月末的(11.81±2.77),两个量表分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说明对于轻中度躁狂状态的患者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病房的管理,无论是其兴奋症状的控制、冲动行为的发生或是病情的改善等方面,与未参加的患者相比均存在优势。汤惠璇[5]、伍剑辉[6]的关于精神病患者参与病房管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病患者参与病房管理,不仅能体现对患者的尊重,促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还能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该研究的结果与此相同。

3.2 休养员委员会的组织管理方式能有效提高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社会功能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双相障碍的护理范围的角色逐渐由原来的双相障碍的防治发展到社会心理卫生方面,对精神患者的康复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精神症状的消失,更多的是要求患者尽可能地恢复社会功能。因此精神康复,已经改变以往传统的医疗护理行为=模式,医生、护士要尽最大可能地不把患者当做患者,而是把患者当学生,时时处处注意到随时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潜能,督促甚至带动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的是使他们的生活技能得以锻炼。目前,有许多病房均设立了休养员委员会,其主要目的就是积极发挥患者自己管理自己的作用[7],以保持其良好的社会功能。因考虑组织的稳定性,长期以来,参加休养员委员会的患者大多数为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他们病情稳定,不易造成委员会里的不和谐因素,但因长期住院,这些患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吸收新事物的能力会减弱,对委员会工作的推行带来一定的难度。而该研究中休养员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此类疾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且疾病导致他们具有领导欲望强、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注意易被转移,因此他们的加入能使委员会的活动更具活力,有助于带动相对比较懒散的长期住院的患者的积极性,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肖媛媛[8]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躁狂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而该研究因条件限制未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做进一步的研究,但从症状的尽快控制可能预测到患者社会功能的尽快恢复,有助于其回归社会。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患者以委员会成员的名义对其他患者有过分的支配甚至暴力行为,因此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放手让患者自行组织,而应全程介入和指导,如有发现患者不能胜任组织者这一角色时,在告知患者原因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委员的名单。

[参考文献]

[1] 于欣.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M].2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28-29,59-60.

[2] 陈淑清.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5.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24-127,306-309,472-475.

[4] MICHAEL GELDER,刘协和.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M].5版(中文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296.

[5] 汤惠璇.住院精神病患者参与病房管理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2):封3.

[6] 伍剑辉.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4):84.

[7] 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2-124.

[8] 肖媛媛.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49-50.

(收稿日期:2017-0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