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免疫学》外训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体会①

2018-01-23吴玉章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免疫学医学

孙 怡 吴玉章 田 易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400038)

对外培训作为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树立国家形象,推动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来华学习,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反映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1]。这是我校第一次开展医学专业留学生全英文培训,《医学免疫学》作为传统的医学基础课程,是每位医学留学生的必修课。由于外训学生国别、文化和思维的特殊性,其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内容及考核方法与国内的医学生培养均有明显区别,对教师本身也有着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1 课程设置对比

1.1教学目标 在国内,医学免疫学的教授对象主要是全日制医学本科生;而外训学生多是在当地已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虽有一定程度的临床实践经验但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关于免疫学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的知识。对于国内学生,讲授的主要是免疫学的基础知识,结合临床医疗案例的讨论很少或基本没有;但是对于留学生而言,不仅需要夯实基础,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自己的临床经验去理解消化枯燥的知识点。因此,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外训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内在联系。以疾病为中心,以免疫生物过程为基础,从基因、细胞及整体水平上阐明人类免疫系统行使功能的方式,进行精密调节的机制,结合学科前沿进展进行适当拓展和补充,注重与临床疾病的结合,能将课堂学习到的免疫学知识运用到今后实际工作的临床病案分析中去。

1.2课程设计原则和思路 以有利于外训学生的任职需要、发展潜力培养和行业竞争力的提高这三点为设计原则。在课程学习中强化三基知识和前沿进展相结合,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免疫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沿领域、追踪最新研究进展,并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运用于临床病例分析中;学会运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思考和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为最终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实践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课程内容 本课程理论课内容与国内学生授课大纲基本一致,但在难度要求上有所降低,重点要求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知识点,同时适当增加了临床讨论内容,特别是有些章节设有临床病例讨论内容,围绕发病机理进行充分的讨论,构成了基础临床紧密连接的态势。课程内容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主要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概论和基本组成,重点是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第二板块主要是生理性的免疫应答,主要内容是T、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T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等;第三板块介绍病理性免疫,重点是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特点等。课程内容注重“三基知识”的介绍,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重难点内容适当增加了临床案例,生活实际以及学科前沿进展等方面,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4教学模式 有别于国内学生的全中文教材,外训教程采用的是谭锦泉和姚堃主编的《医学免疫学》双语版[2]。同时,因学生国别不同,授课方式也各不相同。国内医学生主要采用全中文授课,教师在用中文讲解知识点时思维会比较顺畅,表述也更准确;针对八年制学生也会采用小部分的双语授课,但重难点依旧是用中文讲解,英文多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在课件中。而外训课程的授课方式是采用全英文教学,结合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手法进行课堂讲授,着重启发和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免疫系统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及特性。由于教师本身非英语专业,在讲解一些晦涩的重难点知识时无法准确地用英文去形容描述,因此就需要在课件中制作大量动画和图示作为辅助,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对免疫应答形成一个整体联系的认识;根据下章教学目标列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下章内容。整个教学内容以外训学生为主体,以授课老师为主导,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2 教学要求和体会

2.1授课教师自身素质需不断提高 首先外训教师应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个人素养。由于授课对象是外国学生,其国别、宗教信仰、个人经历、习俗和理念各不相同,授课教师不仅仅代表自己本身,还代表着国家形象,需要时刻保持着装严整、教姿端正、举止文明、充满自信,说话坚定而有礼貌,与学生始终保持目光交流。授课内容应以传授知识为主,避免涉及宗教、政治等敏感话题,在涉及不同国家医疗事务时,仅客观描述其医疗水平和情况,不进行国别比较,不提其存在的问题。其次外训学生的官方语言多是英语,因此要求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但由于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英文多是用于阅读文献和撰写论文,练习听说的机会较少,有部分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稍弱。建议教研室在组织授课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同时,也多开展全英文授课,派遣教师多出国交流和访问学习,旨在多方位的提高教师英文授课水平。与此同时,授课团队还需要相互配合,独立授课有难度的教师可以请英语水平高的教师随堂辅助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3]。

2.2授课前需充分准备 外训学生多来自亚非拉国家,与国内大学的医学生相比学历偏低,基础相对薄弱,语言水平也参差不齐[4]。教师应在上课之前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过医学教育,特别是了解是否学习过免疫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授课前准备充分,保证教案质量,优化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还需严格执行试讲程序,请有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听课,并提出意见。

2.3授课中需讲究教学方法 外训学生较国内学生而言,思维更活跃,更愿意主动思考,应针对外训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其所需。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使用板书、教具和多媒体演示,制作PPT课件时应相应减少文字,增加图片,借助音频、视频,提高教学生动性;注重理论和案例的结合,多给予实例,举例讲究“慎”“精”“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贴近实际,注重应用,例如有些章节可以适当设置游戏项目,像演节目一样,如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章节,当教师讲到应答的整个过程时,让每1个学生代表其中的1个环节并向全班同学讲解这个环节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然后像做游戏一样,进行顺序激活,这种授课形式非常新颖,将枯燥的免疫理论用游戏生动地演示出来,广受外训学生的欢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非常高,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另外,外训学生思维非常的活跃,对于不懂的内容通常喜欢刨根问底的问清楚,此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需做到能当场回答的尽量短时间内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若需要很长时间的解释应该在下课前集中解答或者课后再讨论[5]。

2.4授课结束后考核方式需多样化 由于外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实行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优化课堂出勤、发言讨论、课后作业、试卷考试、结业论文、主题汇报、随堂测试和实际操作的分值比例。不因学生国别不同而特殊对待,坚持一视同仁,严格标准。

3 结束语

这是本校第一次开设外训学生的医学免疫学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某些章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不够准确,某些章节的理论知识讲解不够生动有趣难以引起外训学生的兴趣,以及与临床的联系也不够紧密。但通过教师们认真细致地准备和不断的修改和调整,各带教老师之间反复的交流,外训学生免疫学教学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所在教研室教师在进行外训学生教学的同时,也有了学习英语和实践英语的机会,教师英语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教师们通过阅读国外免疫学的英文原版专著以及最新文献,对国际上免疫学的最新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日后的科研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医学免疫学免疫学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以学生为本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试卷质量分析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