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提升财政支农资金运行质量的思考

2018-01-22蔡卫彬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蔡卫彬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补贴力度,财政支农投入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涉农财政资金范围广、环节多、情况复杂、手续繁琐,支农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普遍使用效率不高,尤其是补贴资金存在“散”“乱”“碎”等问题;由于多头管理导致财政支农资金“碎片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就着力提升财政支农资金运行质量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运行;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补贴力度,财政支农投入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涉农财政资金范围广、环节多、情况复杂、手续繁琐,支农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普遍使用效率不高,尤其是补贴资金存在“散”“乱”“碎”等;由于多头管理导致财政支农资金“碎片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怎样才能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特别是涉农资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得到高效利用与有效服务?笔者认为,应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整合统筹涉农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着力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行质量。

一、与时俱进,营造良好管理渠道,真正让农民群众知晓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暴露出平时在工作站位、工作标准、改进作风、优化管理、提升行政效能等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一)注重落实责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补缺补差,完善制度,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纳入年度绩效管理考核目标,明确乡镇政府涉农部门一把手、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特别对在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监督薄弱环节进行认真研究,对惠农项目从登记到核准、再到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和责任主体,都要明确化、具体化。

(二)注重宣传教育。乡(镇)村两级要认真做好各项政策的宣传工作。一是及时发放惠农政策宣传单。每年根据最新政策印制各项惠农补贴宣传单,安排乡村干部一起将宣传单发放到户,张贴到户。二是通过宣传标语宣传。在村务公开栏上宣传和公布有关惠农政策、补贴标准等内容,在主要路段悬挂横幅、书写标语来宣传强农惠农政策。三是利用电视、网络、乡村广播等媒体宣传。每发放一笔惠农补贴资金,由财政所打印好将要发放的明细分发到村,张贴到村务公开栏,再由村委会在村广播发布公告,通知农户在收听广播的同时及时查看信息和公示。四是发动村干部通知到人。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农民外出务工多,有的全家出动,村组干部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微信等形式宣传告知到户。

(三)注重公示公开。要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公开必须保证全面、及时、到位。一是做到资金从下拨到分配到发放的全过程及时公开,所有公示内容必须经村监委会签字盖章,广泛接受村民监督。二是各相关监督部门要全面掌握各类涉农资金的种类、数额和发放标准,核实各类资金的管理、发放和使用情况,将检查结果公布在乡(镇)村两级政务公开栏上。三是利用本地公众信息网公开公示平台,让惠农政策资金在第一时间公开,第一时间接受群众监督,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注重隊伍建设。一是注重队伍的思想建设。要定时对乡村两级干部进行廉洁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政治修养、道德水准、抵制诱惑的能力。二是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要定期对相关部门干部进行政策相关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年终考核中去;每月对村级财务进行登记,以适当形式公布,让群众参与评议,将其作为对村支两委班子及成员的评价依据。三是制定奖罚制度。对在惠农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问纪问责;对真实、准确、及时发放惠农资金的部门、村或个人,经验收核实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加强改革,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完善涉农资金标准化管理

涉农资金是改善民生的一件大好事,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关心的要事,是惠及百姓、恩泽子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事。做好涉农资金管理,是加快推动政府涉农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从而确保涉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一)改进现有补贴方式。要探索建立“政府出资,市场运作”新型财政补贴运作模式,依法、依规采用补助、贴息、奖励、保险、物资援助、风险补偿、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把钱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如采取补农资的方式发放粮食补贴,补贴资金变成种子、农药、肥料等实物,引导农民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二)深入推进新农村信息通畅服务。国家对于农村和农业工作向来十分重视,每年出台的惠农政策层出不穷,但由于信息不通畅或相对滞后造成农民了解不够,甚至出现了明明都符合条件,由于错过了最佳的申报时间,从而导致应得的补贴享受不到的现象。要积极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探索实践,搭建上下沟通协调平台,加强部门与乡村的定期联系,共同组织人员开展涉农补贴政策信息反馈,让农民及时清楚各项政策,避免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失。

(三)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立足于“早”,着眼于“快”,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应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做到“防住风险、控住事故、保住安全”,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提高安全风险管控。资金使用过程应以县级为整合单位,实现“一个漏斗向下”,杜绝任何级次、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确保资金使用见到实效。同时,加强安全数据交换平台建设,规范操作管理制度和相关信息采集制度,推进惠农补贴“一卡通”安全数据交换平台一体化信息管理,实现基础数据财政与部门接口、财银数据联网,配备电子触摸查询器,数据共享,便于补贴对象随时使用。

(四)健全监管分离长效机制。要加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如控制报告、检查和考评办法,促进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从意识上杜绝犯错的可能性;建立健全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分离、流程管理、归口管理制度,厘清责任边界,压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在责权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实现从预算编制、分配到项目审批、执行等岗位相互分离的长效机制。要对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日常监督检查、审计监督检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致排查,全面梳理,认真分析原因,切实加以整改。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