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探讨

2018-01-22叶亚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

叶亚琼

摘要: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研究家畜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实用学科,是畜牧兽医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加强研究生基础兽医知识沉淀,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等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此,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培养方法;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195-0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人医、兽医、动植物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人们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导致该方向的研究生生源相对紧张,教与学一度出现枯燥乏味、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这严重影响着本专业的师资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与培养质量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加强兽医学基础知识积累,培养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

研究生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从本科阶级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前沿知识的学习与传授,根据招收的研究生专业背景的不同,因材施教,制定并实行不同的培养方案。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尽快进入到科研实践阶段,建议硕士一年级开始就进实验室学习,并能独立进行课题选择、设计、文献查阅及综述撰写等工作,以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

在理论学习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其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阅各种知识,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相关学术报告与讲座,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对资料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分类和收集,从而萌发新的见解和发现有待解决的科研难题。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加强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英文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除了学习学校规定的英语课程外,研究生自身首先要通过翻译和阅读大量文献的不断练习,来达到能熟练地查阅课题相关的外语文献和能用英语汇报阅读内容的目的;学校和导师在进行研究生培养的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或全文。

为了加强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学校可以鼓励研究生在入学前到企业到工厂实习,鼓励研究生要以理论去解決实际问题,以充分了解相关行业需求,带着生产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研究。鼓励研究生要思考“三有四能”:即“立而有信,专而能通,想而有理,学而能习,争而有驭,知而能用,网而能行”。在此,于201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是以鼓励研究生去生产单位实习、鼓励研究生以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要得到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专家的欢迎为培养方式向社会输送了首批“佛山制造”的研究生,在毕业前这些研究生就被企业“预定”,并且其获得的薪酬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兽医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的平均年薪均在10万元以上。由此可见加强研究生专业知识的沉淀、培养其实践技能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导师的重要职责。首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开始,即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尊重科学的精神。作为导师,首先应以身示教,通过科研道德教育培养研究生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引导研究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以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缜密的实验设计、严格的实验操作和周密的理论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获得创新性成果。

其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获得还在于对其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上。充分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础,而阅读文献资料是科研工作者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的最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QQ、微信等网络途径获取、收集、阅读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由此了解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以利于萌发新的见解和科研创新之路。因此,要培养研究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并能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总结来挖掘新问题,揭示新规律,为课题的选择和设计提供指导。

三、加强对交叉学科知识的培养以及多元化带教方式的改革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有关动物的研究已经从宏观结构过渡到了微观结构,从整体到细胞甚至基因等层面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与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如一些重大研究课题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动物克隆、试管婴儿等技术均与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科研工作者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交叉学科之间的学习,只有进行多学科的交流、摩擦与碰撞,才能产生新的创意,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起来难免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鼓励研究生在不同学科之间交叉选课的同时还要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教师联合执教的方法,即1门课程由多位教师任教,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避免单一教师执教的局限性,能够将更多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要建立强大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请校外学术界的优秀人才作为研究生兼职导师,加强对研究生学习及科研过程的监督及指导,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扩大研究生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

四、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应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研讨会教学(即Seminar),是指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其环节大致包括:提供资料、设计问题、启发思路、得出结论。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种Seminar式教学方法不再是枯燥地粉笔、黑板加PPT式教学,而是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主。讲授方式也可以师生角色互换,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否定学生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思想,而要以引导为主并指出其不足,鼓励学生大胆深入地探讨下去,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

因此建议在研究生的教学中,每周开展1次研究讨论会。教师简单介绍研讨主题涉及的基本问题,学生自主选题。讨论内容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对专业文献的阅读及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2)对研究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3)对研究生的研究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进一步指导;(4)指导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5)教师总结点评。这种Seminar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之间的信息得到充分的互补,拓展了知识面,还培养了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研究生既要具有广泛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验技能、先进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外文的翻译和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9):16-22.

[2]薛静,高培毅,叶玉梅,等.浅谈如何提高放射科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交际能力[J].首都医科人学学报:社科版,2011,(增刊):248-249.

[3]王世忠,刘皓,田亚力.建议在我校开设研究生组织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天津医科人学学报,2004,(10):238-239.

[4]陈罡,柳亮,党裔武,等.不同导师模式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对比分析[J].西北医学杂志,2010,18(4):718-720.

[5]张晓琼,李伟.专题研讨式教学法的研究与运用[J].网络财富,2010,(15):122-124.

[6]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