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交通物流通道建设问题研究

2018-01-22朱莲

科技视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四川省四川一带

朱莲

【摘 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进行物流通道建设,是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从四川交通物流发展现状出发,对目前四川物流通道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交通物流通道建设研究

建设交通物流大通道,是“一带一路”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四川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链接处,处于西南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四川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和重大机遇。

1 四川省物流发展现状

1.1 物流市场规模

近年来,四川省社会物流总额逐年持续增长,物流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社会物流总额60878.8亿元,同比增长7.1%。从社会物流结构看,各项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例保持基本稳定,其中,工业品物流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69.3%,是带动整体物流业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1.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2016年底,四川省公路里程数达到3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19公里,高速公路出川通道增加到19个,通车总里程达到6500公里。水运方面,通航河流176条,内河航道总里程达1.2万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1001公里。全省港口吞吐量6891.38万吨,同比增长2.6%。铁路方面,全省铁路货运发送量5618.75万吨,其中,铁路集装箱发送量328.6万吨

2 “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交通物流通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四川省在综合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实现交通与物流的进一步融合,促进四川物流快速发展,还存在一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交通基础设施薄弱

四川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先后建成了多条纵横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形成了以主骨架网络、畅通省际通道为主的“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但四川省各城市道路发展程度不均衡,道路结构不合理,功能混乱,道路规划缺乏长期性等因素,导致道路系统运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四川铁路发展滞后,路网规模小,物流节点少。铁路进出川“瓶颈”较多,北向、东向通道能力不足,南向均为单线铁路,西向尚无通道,四川省铁路复线率仅为33%,“出城不出川”现状严重;港口建设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的主要港口相比,四川省六大港口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航道等级与通行能力较低,难以组织高标准、长距离的直达运输;双流国际机场国际直达航线偏少,制约了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2.2 综合交通衔接不畅

目前四川省的综合运输网络是以公路为主干,以铁路为货运骨架,以水运和航空分别作为货运的重要补充。在公、铁、水、民航等物流通道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相互之间配套性、兼容性较差,多式联运网络尚未形成。这都制约着综合交通运输整体优势和效率的发挥。尤其是公路货运站场与铁路货站、港口等大运量枢纽之间衔接不畅,公铁、公水联运业务开展不够。

2.3 进出川通道能力不足

目前四川公、铁、水出川通道已建成使用的共29个,各方向的对外出口通道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对运输通道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目前四川省整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通道不畅、运输成本高、运力紧张的问题依然突出。截至2016年底,四川省出川公路出口已经建成19个,但与东部地区比较还存在通畅能力不够的差距。目前路网网络化分布不均,覆盖全省所有市州的高速公路网尚未完全形成,各级路网联通程度不够,互通能力弱,功能配套不完善。

3 “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交通物流通道建设发展建议

3.1 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

公路方面,目前四川省积极构建“一核、五极、多点”的物流节点体系,加强与周边省、市公路连接,加快川渝、川陕、川甘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大从西北方向出川的通道建设力度,打造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欧亚大陆桥的陆上通道,推进区域间互联互通。水运方面,以增强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为着力点,破解制约水运发展的关键瓶颈,加快提升长江干线航道等级和港口布局,加快推进岷江港航电综合工程建设,着力解决通航能力建设及航运物流等问题。铁路方面,以快速铁路和国家干线铁路为重点,发挥铁路在通道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到2020年,形成成都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经济区8小时经济圈,至周边省会城市1-4小时经济圈,铁路覆盖全省21市州及85%以上县级城市。航空方面,加快成都新机场建设,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规划建设“一港一城三区”空港经济区。依托空港资源,建设空港经济区,发展临空经济等。

3.2 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2016年,四川省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效率有所提升,但成本依然較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多式联运以节约物流成本的需求也逐渐显现,各种运输方式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实现有效衔接。因此,构建以铁路水路为中长距离干线运输、公路运输为中短途集疏运输的多式联运市场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四川公铁联运体系建设应重点发挥 “蓉欧铁路”和“中亚货运班列”的优势,其中“蓉欧快铁”,纵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构建以成都和遂宁为中心的两条公铁联运体系是四川省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遂宁正在建设“一环九线、七向二十一线”的公铁联运交通网络,实现内江、绵阳等省内大部分区域1小时经济圈。利用四川省港口资源,发挥进港铁路的水铁联运优势,结合泸州港、宜宾港和乐山港的自身特点,构建铁水联运体系,加强与成都经济开发区、青白江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以及川南其他城市的合作,增强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加快四川融入长江经济带步伐。同时,不断深化与武汉港、南京港等长江中下游港口的合作,打造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3.3 突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运输建设

根据中国对外国际运输通道中长期建设方案,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四川应以成都市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基础,西(北)进、东(南)去为主攻方向,形成广元-成都-泸州的交通物流主陆路水路通道,西(北)进以铁路公路运输方式为主,响应了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构亚欧大陆桥运输线,充分发挥汇集了全国八条中欧班列的成都蓉欧货运班列的区位优势和战略集聚点,西(北)进线路虽长但沿线地区和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欠发达是四川和全国的产能和产品的广大市场。东(南)去以公路水路为主,东(南)去贯彻了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决策,使水运的价格低,运量大的市场经济竞争优势和抗打击的国防战略特点得以彰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结合可吸收长三角的经济优势也利于全国乃至亚洲重装基地的德阳的产品出川。

4 结语

基于“一带一路”的四川省交通物流通道建设以占全省GDP1/3的成都为物流通道核心基地,西(北)进、东(南)去为主攻方向,将全省1/2的面积,2/3以上的人口、产能和经济总量连成一片并形成经济走廊和产业集群带。通过基于“一带一路”的四川省交通物流通道建设问题研究可拓展四川省的经济辐射范围、提高交通运输带动能力、加快精准扶贫进程、增强国防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梦洁,金鑫.“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通道建设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7).

[2]钟德才.“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通道建设问题研究[J].国际商贸,2017(3).

[3]张必清.丝路经济带跨国物流通道的战略布局[J].开放导报,2014(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川省四川一带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带一路”我的梦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