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等农业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1-22王金娥王海凤朱文碧哈玲津刘海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

王金娥+王海凤+朱文碧+哈玲津+刘海学

摘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农业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企业和参与生产实践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平台。本文主要阐述了高等农业院校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同时对校外基地建設提出几点认识与思考,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154-02

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对于学校各个学科专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是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拓宽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天津农学院农业分析中心是在1997年初,由原来分属农学与资源环境、水产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园艺科学专业的五个实验室整合而成的实验室平台,是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后的校级中心实验室,主要面向本校农学、园艺、种子、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植物保护、水产养殖、海洋渔业、动物科学等10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开设《环境土壤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水域环境学》、《鱼类营养与饲料学》、《饲料分析与品质检测》、《农药残留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同时承担专业实践、毕业论文、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各级纵向及横向课题。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是天津农学院农业分析中心首家以检测技术领域为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集科研、质检工作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研究所。

一、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

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这对于农科院校尤为重要。实习是大学生学习与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或桥梁。学生能够把在学校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岗位能力,增强就业实力。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可以实现专业知识获取与社会能力增长的同步化,避免出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专业知识基础强,社会适应能力弱”的跛腿现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可以加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真实、新颖、鲜活的教学科研案例,从而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有利于地方高校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融入社会的桥梁和平台,一个务实、高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双方可以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积极作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开展实践育人的教学基地,也是科研协同和人才对接的合作基地。同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为合作单位提供信息支持、技术基础和智力支撑,帮助企业产品更新和转型升级。

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已取得的初步成效

1.显著提高了本科生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校外基地实习了解了农产品安全检测现状,增强了专业兴趣,明确了努力方向;了解了生产、管理过程、生产技术和实际操作;强化了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部分实习学生为基地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本年度我们共指派16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本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共参与完成了《噻虫嗪·杀虫单在玉米上的残留试验》、《氟啶胺·甲硫在马铃薯上的残留试验》、《己唑醇-黄瓜应急试验》等多个课题的研究。这里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我国农业产量稳步上升,在实验室里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但每个试验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这样的校外基地实习使每个同学的动手能力增强,实验技能有了很大提升。

2.促进了教学、科研与基地工作的有机融合。基地单位以学生生产实习为纽带,建立了与学校的密切合作,学校教师利用企业基地的设备优势、经验优势并以此契机为基地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不但解决了学校教学实习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也在与基地单位的多次交流过程中就相关科研课题开展共同研究,联合攻关,促进了教师的知识创新,尤其青年教师也在带队过程中,弥补了生产经验不足的问题。

学校为企业科技提升提供有力保障,为基地单位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企业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服务于企业,使企业从产学研合作中受益,也使产学研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和巩固。教学、科研与基地工作的有机融合有利于“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对校外基地建设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1.选择校外实践基地必须注重质量。校外实习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实践资源支撑,实习基地建设必须以确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把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学校应致力于和具有符合自身学科特色的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以农业分析中心为主,建立这样一个以检测技术领域为主的综合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改变实习基地设置专业学科单一的局面。联系校内不同专业(动物科学、水产养殖、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药学、植物保护)的教师到同一个基地服务,安排不同专业(动物科学、水产养殖、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药学、植物保护)学生到同一基地学习,促进学科(饲料分析、水质分析、食品分析、土肥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兽药残留分析)的交叉融合,扩展学生知识面,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2.学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制定系统的基地运行保障机制。为确保实习基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水平、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才有能力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只有满足了企业的利益需求,合作才有基础、才能持续,进而才能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3.制定严格的基地实习考核制度,确保实习高质量。实习考核采取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多种形式全面检查,制定学生生产性实习成果评价标准、企业评价学生实习质量标准,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工作业绩。切忌重于形式,蜻蜓点水,敷衍了事。严格的考核制度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踏实地实习,勤于思考,不断增强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进一步巩固校企合作关系,取得圆满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戈,杨焕文,赵正雄,温永琴,邵丽,顾华国.农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探——以云南农业大学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06):145-147.

[2]杨海,雷海玲,王芳宇.地方院校生物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34):16946-16948.

[3]尹淑涛,张普光,廖小军,李景妍,樊秦.食品专业本科生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8):16-18+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