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飞机制造商提高飞机维修经济性的策略

2018-01-22邹萍萍华寅淞

科技视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维修策略

邹萍萍+华寅淞

【摘 要】在新经济时代,飞机制造厂商交付给客户的飞机既应满足局方的适航安全要求,也需要考虑客户的运营要求,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在飞机维修经济性方面,维修成本低、易于维护的飞机更易于获得市场的认可。本文将从维修策略、维修性设计和计划维修要求三个方面分析提高飞机维修经济性的途径。

【关键词】维修成本;维修策略;维修性设计;计划维修

0 引言

在新经济时代,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增强顾客忠诚度,企业需要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把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开发产品的源头,进而实现双赢。作为飞机主制造商的顾客之一,航空公司关注飞机的适航性、可用性和公司的运营成本。飞机制造商应该能够在不影响飞行安全可靠和旅客舒适度的前提下,制造交付运营成本经济的飞机。除了航油费用、飞机成本、机场成本等以外,维修成本是运营成本的重要部分。

航空公司的维修成本按维修工作大致分布在航线维护、低级别定检工作、高级别定检(结构检、大修)工作、发动机修理和部附件修理[1]。维修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航材成本、设备设施成本。控制维修成本需要航空公司不断地对飞机维修生产计划与控制进行优化[2]。如果OEM制造的飞机具有优秀的维修品质,同时计划维修要求合理高效,同样有利于实现飞机在计划维修和非计划维修中的维修经济性。

1 飞机维修性的经济意义

直接使用在飞机维修或相关设备维护中的人工时和所需各种材料所产生的费用称为直接维修成本(DMC)。然而,机队规模大小和人员的维修经验对维修成本影响较大。对于保障一支拥有成熟机型的庞大机队,经验丰富的维修团队做出维修决策快而准,维修保障效率高,维修所需的人工时自然就少。而对于维修保障新机型的小机队,飞机维修或设备维护的直接维修成本很大程度地取决于飞机本身的研制水平和维修性设计。因此,研制的飞机能够采用高效的维修策略,具有优秀的维修品质,将有助于航空公司節约新型号飞机运营阶段的维修成本。

2 新型飞机的维修策略

2.1 传统的飞机维修策略

飞机维修排故的传统模式是机务从机组人员或中央维护系统得到飞机详细的故障信息后,在故障隔离手册和飞机线路手册的基础上,凭借个人经验和通过部件拆换检测将故障隔离。工作者既要掌握各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状况,又要特别注重维修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新型号的飞机投入市场运营的使用数据有限,如果采用传统的维修策略进行飞机的维修保障,将不利于航空公司控制维修成本。同时,大量的地面检查很难保证飞机具有高的完好率,反而会因不良维修(如频繁通电、无效拆卸)造成设备固有可靠性降低以及人力、财力的浪费。

2.2 基于状态的预测维修

为了提高飞机运力和减少维修人工时,新型号飞机的维修策略应该是基于状态监控的预测式维修,以弥补人员维修经验不足造成维修难度大时间长的缺陷。由机载维护系统对飞机性能状态和事件数据进行监控和记录,并与地面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地面维修信息处理终端通过基于知识库和健康数据库的逻辑推理,对飞机进行健康评估[3]。对于故障预测信息,地面维修信息处理终端能够下达设备使用限制与维修计划。对于飞机故障信息,地面终端制定相应级别合理的维修方案,进行维修规划和供应保障。不但降低了部件的误拆率,而且减少了飞机的停场时间。

3 飞机维修性设计

维修性是飞机设计赋予的使其维修简便、快速和经济的一种固有属性,是与飞机维修联系最为密切的质量特性。飞机的维修性直接影响到飞机的维修时间、费用和可用度。只有从飞机的论证开始,通过分析、设计、制造、试验、评价等工程活动,才能赋予飞机良好的维修性。飞机维修性的定性分析主要与飞机的总体布局,设备安装形式,维修性设计准则落实情况的检查,维修操作的可达性、防差错、活动空间,拆卸的便利性等问题相关。

传统的维修性分析做法是,对设计图纸进行维修性设计评价,或在样机上进行维修性设计评价,分析飞机的可达性、维修安全性、人素工程等维修性品质。对于集成度高的系统设计,在图纸上进行诸如设备(部件)的可达性、拆卸便利性、维修空间等的分析,很难保证分析得全面、准确和直观,造成多数分析要求得不到落实。物理样机制造成本高、数量有限,大型系统在样机上进行维修性符合性审查,维修性设计要求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最终落实。

为了确保飞机维修性分析过程的直观性、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分析时机的及时性,在飞机的论证分析阶段制定出飞机维修性设计的准则文件,在飞机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将虚拟维修应用到飞机三维数模以评价维修过程[4]。通过人-产品-工具/设施/设备的相互作用准确及时地发现并解决维修性设计缺陷。

4 计划维修任务优化

飞机需要通过对各系统、结构和动力装置进行有计划地维护和检查,保持飞机的固有设计水平和持续适航性,保证飞机安全可靠运营。例行工作项目涉及润滑、清洁、报废、检查等工作。计划维修工作贯穿于飞机的全生命周期,频率高、任务多。在满足适航要求的前提下,计划维修要求应该简洁高效,以提高飞机可用度,降低维修成本。

目前各主制造商和航空公司广泛采用MSG-3分析方法,确定预定维修任务和维修间隔,制定“初始计划维修要求”[5]。使用数据的收集和经验的积累对于确定计划维修任务和间隔尤为重要。维修间隔过长可能导致飞机系统或结构发生缺陷后发现得不及时,从而导致缺陷扩展超标或者超时限,只能做更换处理,增加了修理成本,还会影响飞行安全。维修间隔过短会导致过度地维修,同样影响飞行安全,过于频繁的检修也会增加人力成本,浪费维修资源。

为了持续关注计划维修任务的合理有效性,节约维修资源,降低维修成本,OEM通过收集飞机的使用数据以及计划维修、非计划维修信息,分析提出计划维修任务的优化,增加或缩短维修任务的间隔,或新增计划维修任务,从而不断完善飞机的计划维修要求,为航空公司提高定期检修的质量提供基础。

5 结论

新型飞机在满足适航要求的同时,需要获得航空运输市场的认可。本文在飞机主制造商的角度,从维修策略、维修性设计和计划维修要求三个方面分析提高飞机维修经济性的途径,以使主制造商交付的飞机易于维护,利于航空公司降低对新型飞机的维修成本。

【参考文献】

[1]卢昕.航空公司维修成本分析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6):197-198.

[2]张维龙.浅论飞机维修生产计划与控制优化[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4(4):63-65.

[3]陈德煌,赵敬,张涛.基于实时状态监控信息的飞机维修决策系统[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1(6): 40-42.

[4]隋光磊,李斌.基于虚拟维修的民机维修性设计[J].科技视界,2014(19):73-74.

[5]AC-91-26,航空器计划维修要求的编制,2015.05.25.endprint

猜你喜欢

维修策略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关于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策略制定方法的探讨
装备维修策略选择和优化研究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策略制定及优化分析
现代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维修策略探讨
设备维修策略的合理选择与决策流程
基于状态维修的防空反导装备预防性维修策略
教育装备维修策略分析
组合维修策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