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土力学实验指导》教材编写思考

2018-01-22朱秀清周莉王旭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考

朱秀清+周莉+王旭

摘要:自教育部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以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参与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各项教学改革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教材建设就是必须先行改革的工作之一。本文以《土力学实验指导》教材编写为例,探索实验教材编写新模式,设计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土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期待能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土力学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准备实验教学内容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同行开展相关实验及学生设计创新实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验教材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069-02

教育部自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参与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为数不少的高校也把此工作当作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与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修订等工作融为一体,形成专业建设改革的抓手。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须进行建设改革,把科学技术研究的新成果、新仪器设备、新实验方法、工程技术规范的新内容等引入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也有利于教材与工程技术规范保持一致性。因此,有必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材建设研究,对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办学效益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实验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我国部分高校都把培养目标定位于造就高层次的学术人才上,而不是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有创新能力、有特色、接地气的各类应用型人才[1]。使得高校在实践环节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实验教材更新慢、知识体系老化、不能体现专业知识前沿等问题突出,现在使用的甚至是知识面较窄的自编教材,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缺乏前瞻性和启迪性,不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識探求的欲望,致使学生对就业缺乏自信心。据调查统计,由于定位不准,导致培养的学生四年毕业后在社会上竟然找不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使得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很苦恼,进而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工荒”并存的局面。要想破解这种困难局面,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必须进行重大改革。学校应不再以科研为办学定位,而是更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因此,教材改革必须先行一步。

二、编写实验教材框架构思

实验教材承载着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实验课程教学的最基本抓手之一,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必须从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高度审慎认识实验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更新内容、改革方法与手段,满足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而且新编教材必须体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及科研新成果,保证教材的质量和时效性。

1.教材编写团队建设。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首先要有适合应用型人才使用的教材,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3]。组建编撰教材的教师团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团队学缘结构、职称、学历等应由合理的梯队组成,编写教材分工时可以发挥各自特长,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每位老师负责一部分内容的编写,团队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建议,共同努力把教材编好。根据教材建设需求,可吸引行业专家参与教材建设,开发适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优秀教材,学校与产业界深化合作,组建教材开发团队,教师与工程师紧密协作,共同担任主编[4]。

2.教材目标建设。明确土力学实验教材编写目标和任务,探索实验教材编写的新方法,做到与理论教学相配合、与新的教学实验设备相适应、与不同层次学生实验要求相吻合,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创新性与综合性,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容建设。实验教学的水平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以往给学生安排的实验一般都为基础性实验,而且大部分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主要是为加深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为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需要给学生安排一些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专业知识或相关专业课程知识才能完成的综合性实验;为培养学生用现代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兴趣,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获得解决工程问题的研究成果的拓展性或创新性实验。同时为了方便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实验教材可增加大部分试验注意事项并设置思考题。

4.改进实验教材教学方法。《土力学》是一门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土工试验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开展与土力学相关的课外设计性实验和其他科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可以把学生要实验的操作过程制作成简短的微视频,并结合理论给以解释,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要做的试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加学生对试验的兴趣,可充分地提高实验课堂效率。针对本课程的特殊性,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一方面协助教师调试设备,准备试样;另一方面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熟悉教学计划以外的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以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开阔视野。总之,教师依据实验教材、教学微视频等组织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设计、建设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形象直观生动,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拓宽今后的就业渠道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教材建设要以服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才能编好应用型实验教材。

参考文献:

[1]赵欢.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人才,2013,(3):186-187.

[2]王文奇,刘立,张英,等.试论适合一般本科院校的《工程地质》教材编撰[J].高等教育研究,2014,(2):78-81.

[3]蒋鑫,高小峰,邱延峻.如何在“道路工程材料”课程中讲授最新研究成果[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82-84.

[4]王海峰,周莲芳.新建高校应用型教材开发合作模式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30.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考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信息类专业硬件基础实践的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修订